黎志雄 重庆市万州区武陵中心小学 404000
摘 要:语文课的性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也是我们语文课程的改革方向。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创设更多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善于倾听,乐于表达,时时关注学生的倾听、理解、交际和表达能力的相互融合,落实“语用”实践,注重表达训练,加强读写结合,使我们语文课堂这泓清泉,真正变得灵动和鲜活起来。
关键词:落实语用 重视读写 训练表达
一、落实语用,重视读写,就是最好的创新
目前,我们万州小语教学的主导思想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研究重心逐渐转移到重视“语用”和“读写结合”上来,不断创新自己的课堂,让阅读教学做到扎实有效。这一点和全国变革课堂的脚步是一致的。这次全国青年教师赛课,有几节阅读课让我印象深刻。
1.古诗教学辟蹊径。海南杨佳慧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一改传统“先引导学生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指导朗读背诵”的五步教法,相反另辟蹊径,采取两首古诗对比的方法来教两首古诗。
她先在“现代故事与古诗的首轮PK”中,将《池上》的诗意编成小故事,引导学生对比诗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故事和诗句的联系,进一步体会古诗的凝练简洁。在朗读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古诗的意境有所感悟,受到了诗人情感的熏陶感染。
学习第二首古诗《小儿垂钓》时,教师又创造性地将古诗诗意编成剧本,引导学生熟悉剧本,开展第二轮PK,举行“桂林一分钟剧场”表演,重点引导学生对“遥招手”的理解。学生在课堂上热情高涨,学习积极性高,表演评价特别到位。最后,引导对比两首古诗的异同,再次指导背诵,拓展对课外古诗的积累。整个教学,设计新颖,思路清晰,为我们今后的古诗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2.阅读教学重读写。深圳南山区王晓辉老师,上的是苏教版《第一次抱母亲》。课前互动环节设计新颖,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融理解和表达为一体。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娓娓道来,创设情境水到渠成,情感渲染感人至深。课前互动时,她先出示甲骨文的“孝”字,理解为上面是“老”,下面是“子”,意为“上有老人,下有孩子,我们要懂得尊敬老人和长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后引出“24孝故事”和“花布抱母”的网络图片,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到课文的学习。
为了将读写有机结合起来,王老师设计了“移觉练笔”,让学生选择文中的“母亲”和“儿子”中的一个角色,来写写他们的内心世界。最后推荐阅读了《世界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去了》。整个设计环环相扣,王老师善于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善于通过教师的煽情捕捉孩子心灵深处最纯真的那份善良,在对语言的感悟、理解、表达和运用中,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3.古文教学出奇招。在本次荣获特等奖的教师中,其中有两位都以教学古文脱颖而出。一篇是《伯牙绝弦》,另一篇是《活见鬼》。尤其是东道主桂林的何刚老师执教的《活见鬼》一文,更是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二、鲜活的课堂,更关注学生表达和语言实践
应该说,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是本次赛课的最大亮点。课堂上呈现出的理想色彩和思变热潮,将会引领未来更长一段时间的小语教学。今后,我们学校语文教学的研究重心应该有所偏移,在平时夯实阅读教学读写训练的同时,要把更多的精力落实到对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上的研究和探讨上去,始终关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升。
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理解、交际和表达能力的相互融合。要让语文课堂灵动和鲜活起来,我们就需要创设更多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善于倾听,乐于表达,将语用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1.口语交际,创设学生的交际场景。
2.习作指导,关注学生的情境体验。
三、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通常所说的“语文涵养”?什么是“学力提升度”?学习方式的变革?
语文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离开了这个宗旨,语文课程的任务功能都不能得到实践性的发挥。在本次教学中,重人文轻语文的现象不复存在。大家都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这是因为大家都明了,语文课程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固然需要具有文质兼美的教学内容,但如果学生缺乏听说读写的基本语文能力,那就失去了语文真正的本质内涵。
学力的提升度,更多的是指向学生从“进课堂”到“出课堂”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度。如何在课堂上处理操练和提升的关系,如何控制教学进度的缓与急,练习的多与少,质量的实与活,深度的沉与浮,方式的同与异等,都是目前我们语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次活动是基于课标的,强调语用是2011版课标的一大亮点。这次活动又是基于教材、基于文本的,同时也是基于学生的。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因此,语文课程设计与教学,不能为课程而课程,而是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和发展学生。毫无疑问,学习方式的变革,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进行,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
总之,新一轮课堂变革的号角早已吹响,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亟需来一次华丽的转身。落实“语用”实践,注重表达训练,加强读写结合,使我们语文课堂这泓清泉,真正变得灵动和鲜活起来。
论文作者:黎志雄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古诗论文; 学生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情境论文; 课堂论文; 鲜活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