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束的设计_课堂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尾的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结尾论文,高中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堂好的高中数学课,从开头到结尾,师生双方都应处在积极的状态,充分利用好课堂每一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笔者发现有的老师.尤其是年青老师,重视了课的导入,教学过程也组织得不错,但结尾却草草收场,显得有点虎头蛇尾;有的老师虽然有教学结尾的设计,由于时间把握不准,下课铃声的无情响起,只好嘎然而止.这些现象的发生影响了我们整个课堂的效果.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谈一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尾的设计.

1.设计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的最后几分钟,学生的思想开始放松,注意力不集中,疲劳感产生等现象,如果我们老师结尾得好,不但使学生仍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达到认知结构的再组织,促进图式化,加深理解,还可以跟已有的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促进迁移.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表”中给出了解答数学问题的4个阶段: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其中“回顾”就是解题后的一个很好“结尾”,它是解题思维过程中的深化和提高.解题后的回顾有助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比前三个阶段更为重要.一个问题的解决需“结尾”,更何况一堂课呢?另外,高中数学有知识密度大、节奏快、重难点多,需要学生的逻辑思维强等特点,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结尾,不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对没认真听课、打瞌睡等现象的学生,起到了一剂“强心针”的佳效.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结尾,力求设计巧妙的课堂教学结尾.

2.设计的原则

2.1 言简意赅,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课堂教学结尾避免拖泥带水,啰啰嗦嗦,应显得提纲挈领,把握内容的重、难点,切准本节内容的脉搏(如数学思想方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感到眼前豁然一亮的感觉,觉得老师的结尾是必要的、有用的,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较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2.2灵活多变,力创艺术性的原则

俗话说得好“教无定法”,同样教学的结尾也不需固定不变的模式.各种方法都有它的特点和优点,也有不足之处,也可以把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视课堂类型、教学内容和学生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讲究实效和艺术性.防止总是使用固定的单一的形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

3.设计的方法

3.1总结归纳法

总结归纳,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解题方法,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从杂乱到有序,由零散到模块,形成知识的图式化,减少学生的记忆量,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所以,在课堂结尾时,我们可以利用回顾、简洁叙述,填写图表等方式,帮助学生把知识条理化,突出重点,促进记忆,让学生对整堂课有个完整清晰的印象.

这种课堂结尾,一般用于新知识密度大的课堂小结或某一单元教学的最后一次授课.例如,平面向量的复习课,笔者就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为如下面的表格:

由于其知识体系严密,按向量概念→向量的运算→向量的应用,层层推进,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利用总结归纳法,效果相当好

3.2练习巩固法

有些高中数学概念的引出,规律的建立并非难事,而让学生透彻地理解、掌握,灵活地运用却非易事.练习巩固就是针对学生理解和应用某些知识时常出现混淆是非的现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解题练习.在新课结尾时,通过提问、板演、小测验等手段实施训练,以达到完善、巩固和深化知识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纠正错误,达到立即反馈,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三角函数中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繁多,且容易混淆,通过课堂结尾——练习,促进鉴别,区分异同之处,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3.3首尾呼应法

有些课是用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的方式导入课题.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但是悬而未决,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极大的挫伤.因此,课堂结尾时,应指导学生用新学的知识消除导入新课时的悬念,使导入和结尾相呼应.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使学生享受到运用新知识的乐趣和心理满足.例如讲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许多老师会提出本章引言的故事: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按照发明者的要求,麦粒总数将是1+2+2[2]+2[3]+…+2[63],它的结果如何计算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了公式的推导及运用,最后我们不妨回头求当初的故事问题,发现这个数字大得惊人,此时此刻,学生由衷地感慨:“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因此,首尾呼应法不但释疑了学生当初心中的困惑,又激发了学生的情趣.

3.4问题悬念法

在电视、武侠小说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故事情节发展到关键阶段,紧要关头时.电视剧突然出现演员表,武侠小说出现“要看下文如何?请待下回分解”之类的话语.给人们留下极大的悬念,促使人们继续观看下面的内容.同样,数学教学临近结尾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提出一些与本节或下节内容相关的、耐人寻味的问题,促使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如讲授完y=ax+b/x(a>0,b>0)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后,笔者提出:若我们改变a,b的条件.如(1)a>0,b<0;(2)a<0,b>0;(3)a<0,b<0.此时y=ax+b/x的性质又将如何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且通过三个问题的探讨,一方面加深巩固了原有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y=ax+b/x的性质有更加完备的认知结构,也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学习兴趣的激发.

总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尾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在思想上重视,时间上保证实施,只有这样,才会在备课时自觉地精心设计,上课时认真实施,从而不断完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艺术.

标签:;  ;  ;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束的设计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