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旅游竞争力及其阶段性演进_国际竞争力论文

论国际旅游竞争力及其阶段性演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阶段性论文,国际旅游论文,竞争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1999)-05-0019-04

一、问题的提出

自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际旅游业已成为现代新兴产业(本文的国际旅游业专指国际入境旅游业)。1997年来华过夜旅游者人数居世界第6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居世界第8位。据WTO预测,到2000年, 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大国,第四大客源输出国,这无疑对我国国际旅游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任务。近几年国际经济环境动荡不定,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旅游目的地之间竞争手段提升,获得客源的边际成本递增。那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基础是什么?一国的国际旅游业如何形成良性发展机制?我国国际旅游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如何获得持续、长久的发展?

现有的旅游学基础理论是不能满意地回答上述问题的。现有的发展国际旅游业的基础理论基本上是以旅游资源为中心的,有这样几种代表性观点:1.旅游资源说,认为发展国际旅游业的基础在于旅游资源,而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垄断性,从而吸引旅游者从异地向资源所在地移动,如“旅游的吸引向性主要是由旅游资源的质量和性质决定的。旅游资源决定了区域旅游的吸引向性和旅游活动的行为层次”(保继刚,1988)[1]。但该理论并不能说明旅游资源并不丰富、 品位一般的地区,如香港、新加坡发展国际旅游业却十分成功的事实。2.吸引力说,以引力模型为代表,其基本形式为T[,ij]=GP[,i]A[,j]/d[8][,ij],T[,ij]为某时段客源地到目的地的旅客量,P[,i]为客源地人口规模、财富或旅游嗜好的量度,A[,j]为目的地的吸引力或接待力,d[,ij ]为客源地到目的地的距离,G、 a 为参数(Crampon,1966)[2]。从引力模型看,P[,i]、 dij 均为旅游目的地所不能控制的外生因素,A[,j]仍以旅游资源为基础。3.区域旅游持续发展潜力模型(马勇等,1997),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旅游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和科学技术等因素的相互关联和独立性,构建了区域旅游持续发展潜力模型,即F[,MLP]=F[,MLP](R,T)·f(N,S,E,d)。F[,MLP]为区域旅游持续发展的潜力,F[,MLP](R,T)为特写的区域空间(R) 和时段(T)所决定的潜力订正系数,N为区域旅游资源的潜在保障力, S为区域社会经济的潜在支持力,E为区域环境的潜在支撑力,d为其他项[3]。该模型对区域旅游持续发展的潜力采用了多因素分析方法,但该模型未说明如何将区域旅游持续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一些学者试图将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规模经济论引入国际旅游业的分析,但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用以说明国际旅游现象的说服力和适用性不强,总之,以上理论用以说明在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环境下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存在着诸多缺憾。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实践需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二、国际旅游竞争力:从旅游资源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变

目前国际旅游者的流动趋势仍是以发达国家之间的双向流动和洲内流动为主,发展中国家发展国际旅游业的难度加大。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成本优势的重要性日益减少,停留在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上将是危险和短视的,易形成“旅游资源比较优势陷阱”。当今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是置于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之中的,其发展过程具有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对抗性、反作用力等鲜明特征,旅游目的地应时刻关注国际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必须在与其它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和动态搏弈中求发展,这是一国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根本前提,应将国际旅游竞争力作为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发展战略的核心。从资源优势提升为竞争优势,将是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而国际旅游竞争力理论将是指导我国发展和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基础理论和新的研究方法。

国际旅游竞争力属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范围。目前国内外有关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企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国际旅游竞争力将旅游地为国际旅游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各项服务的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即将旅游地的国际旅游业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其开拓、占据国际旅游市场并获取利润的能力。美哈佛大学教授、竞争战略专家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Porter,1990)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经济分析的范式, 见图1, 即一国特写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该国国内六个因素的组合与动态作用过程,即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的经营战略、结构与竞争方式、机遇与政府行为,其中前四个因素是决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后两个因素也对产业国际竞争力也产生重要影响。该六因素决定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实力和持久性等。波特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有着广泛影响和得到普遍接受。

图1: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波特,1990)

根据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有:

1.旅游生产要素状况,指发展旅游业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其中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现实的或潜在的)、旅游从业人员所代表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技能质量、数量)、发展旅游业的资金、与旅游相关的知识资源(管理知识、市场知识、发展旅游业的经验)等。要素需辨别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专门要素和一般要素。初级旅游要素一般是先天形成的,来源广泛。高级旅游要素的形成是经过长期人力、物力的投资、发展而积累起来的。一般要素是一些适用范围广泛的要素,而专门要素是适应于旅游业的专业人才、特殊的基础设施、旅游业的专门技能和知识等。建立在高级旅游要素和专门要素基础之上的竞争优势更持久、不易模仿和不可转移。

2.国内旅游需求。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是通过国内买主的结构和买主的性质实现的。国内需求状况、国内市场大小不但影响生产规模,更重要的是影响本国企业对产品或服务更新改造的速度及范围。根据上述理论,尽管国际旅游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但其竞争力却来源于国内旅游业的发达情况和国内旅游市场的发育、成熟状况、国内旅游需求的复杂情况,这对于超前发展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其国际旅游业必然具有先天“缺陷”。这也说明了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业都比较发达的地区(如西班牙、法国)更易获得国际旅游竞争力,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3.旅游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主要指为旅游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的上游产业、辅助产业,也包括与旅游业共用某些技术、共享某些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如旅游业与民用航空业)。旅游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行业,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行业及辅助产业很多,如民航、铁路、水运等交通部门、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农业、轻工业、文物、通讯、零售业等。具有优势的相关及辅助产业可以为旅游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信息、技术、资本、人力的双向融通,使旅游业的供给能力大大加强,从而形成一个优势产业群(clusters)。当然,产业间的作用机制是互助的,双向的,由于旅游业的强大联带功能,也必然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竞争优势在国际旅游业与相关、辅助产业间必然有一个传导、扩散机制。

4.旅游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的最终形成需依靠旅游地的旅游企业来完成。旅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必将决定着产业国际竞争力。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的企业规模、发展战略、目标、经营策略、企业自我积累和发展机制等对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形成无疑起着更为积极、主动的作用,尤其是旅游企业间的竞争是否合理、公平、有序、大、中、小旅游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竞争机制是否有效等都对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机遇指重大技术变革(如CRS、GRS)、外汇汇率的重大变化、重大事件(如奥运会)等。政府通过在资本市场、生产标准、补贴、竞争条例等方面的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多数旅游目的地实施了“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战略,政府在旅游目的地整体促销、发展规划、人力资源开发、市场调研、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都作了大量的工作。

以上说明了建立在六因素分析基础之上的国际旅游竞争力模型。国外对旅游目的地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正方兴未艾。

英国的TourismManagement杂志在2000年拟出专刊研究旅游目的地的国际竞争力,可见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得到普遍关注。

发展国际旅游竞争力,应关注或处理好以下的问题:

1.竞争优势要求目的地管理者比较和参照其他旅游目的地,关注竞争与环境变化,在竞争中求发展,以培养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发展旅游业的核心;

2.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是全方位、全要素的,不应片面强调某一方面;

3.夯实基础,获得持续发展的内在要素,建立长远的发展机制,而不是停留在目前的国际旅游接待总量或旅游资源上;

4.国际旅游竞争力应处理好旅游资源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并不是抛弃旅游资源优势,资源优势仅是竞争优势的手段之一,应全方位扩大竞争优势的来源;

5.处理好产品国际竞争力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一国国际旅游产品应具有成本优势或差异化优势。对旅游目的地来说,发展国际旅游业也应处理好成本优势与质量优势的关系。

三、国际旅游竞争力的阶段性演进

任何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国际竞争会经历具有不同特征的发展阶段。波特教授认为一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素驱动(Factor—driven),第二阶段是投资驱动(Investment —driven ),

第三阶段是创新驱动(Innovation —driven),第四阶段是财富驱动(Wealth—driven),前三个阶段是产业国际竞争力增长时期,第四个阶段则是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降时期。尤其重要的是,在产业国际竞争的不同阶段,一国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决定因素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产业国际竞争的阶段性演进,不仅会在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态势中表现出来,也会反映在一国各产业群以及产业总体的国际竞争态势中。

结合上述波特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演进的思想,预计我国国际旅游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以及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演进也将经历四个阶段:旅游资源竞争、旅游产销竞争、资本实力竞争和创新竞争。目前,我国国际旅游业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时期。在旅游资源竞争阶段,国际旅游竞争的基本特点是:发展国际旅游建立在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垄断性上,即以国内具有较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廉价的劳动力生产观光型旅游产品、基本度假产品,旅游组织形式以包价旅游为主。旅游资源缺乏深度开发和精心组合,以价格为主要竞争策略,产品品种少,缺乏对组织管理能力要求较高的商务旅游、特种旅游和散客旅游产品的生产。销售渠道上依靠国外旅游中间商,从而被动地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在当今国际旅游市场上,初级旅游生产要素和一般要素的相对重要性不断降低,其竞争力难以持久。

在国际旅游的产销竞争阶段,产业竞争将集中体现在旅游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上。旅游目的地推广柔性生产方式,将提供更丰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尤其是经营复杂的散客产品及特种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向高质量、多品种、适应性强发展,旅游资源得到深度开发,资源、产品的组合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在销售策略和方法上更为复杂和高级,同时旅游目的地试图将自己的销售渠道延伸至客源国,对国际旅游市场的需求反应更为敏捷。

一些发达国家的国际旅游业已进入资本实力竞争阶段,我们可以考察他们进入中国旅游市场的策略。近几年跨国集团有深入渗透我国旅游业的趋势,除占领我国中高档饭店大部分市场份额外,一些跨国集团凭借资本实力又试图进入旅行社、旅游资源开发、度假地建设、低档饭店市场,旅游基础设施等行业,且这些跨国集团采用了兼并、收购、合资、控股等产权交易方式,对我国旅游业现有的资源存量进行大规模的重组活动。他们不满足获取一般利润,以资本实力上的优势争夺市场份额,旨在获取长远的战略利益和垄断利润。在资本实力竞争阶段,国际旅游竞争体现在资本实力上,市场集中度提高,企业必须采用跨国经营战略。

创新竞争将是国际旅游竞争的最高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产业迅速摆脱劳力密集、简单加工形态,享受创新产品与差异化竞争的优势,竞争优势开始在产业体系内部进行深化与水平形态扩散。在创新竞争阶段,国际旅游竞争体现在旅游产品、组织、营销、经营战略等方面的创新。

不同阶段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的策略是不同的。在第一阶段,要素成本的高低对竞争力非常重要;第二阶段,产品的生产与营销能力、品牌、营销手段以及资金融通成为关键;在第三阶段,资金实力、资本经营、企业制度、产权运作则具有战略意义;而在第四阶段,研究开发、人才竞争则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源泉。产业国际竞争的阶段性演进无疑为我国国际旅游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策略指明了方向。产业国际竞争的阶段越高,竞争优势越依赖于旅游专业知识、人才与旅游相关的高科技等高级旅游要素和专门要素,收益率也越高。建立旅游要素的提升和发展机制,推进我国国际旅游业向更高阶段演进将是影响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的长远问题。

四、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的简短分析与政策性建议

根据旅游目的地国际竞争力理论,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考查我国旅游生产要素状况,我国国际旅游业仍建立在旅游资源粗加工、廉价人工等初级旅游生产要素基础上,非常缺乏高级旅游生产要素和专门要素,由此决定我国国际旅游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必然是低层次的,建立在基本旅游资源基础之上,而非建立在质量、品牌、服务的优势上。我国应尽快培育专门旅游生产要素和高级要素,推进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向更高阶段演进,否则将面临资源破坏、基本旅游生产要素内在潜力耗尽的危险。

2.从旅游需求情况看,我国旅游业走的是先发展国际旅游业、后发展国内旅游业的超常规路线,近几年国内旅游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停留在大众观光旅游阶段,国内旅游的产品种类、质量、组织水平都较低,国内旅游需求无法起到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的作用。

3.相关及辅助产业,当前我国发展国际旅游业的外部环境虽有所改善,但是交通运输“瓶颈”、基础设施、轻工业、环境与文物保护、城市建设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并成为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制约因素。

4.旅游企业经营战略,结构与竞争,与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同步,我国大多数旅游企业正处于两个转变过程之中,旅游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市场竞争无序,企业制度、经营战略虽有所转变,但市场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大多数旅游企业缺乏长远经营战略和对长期竞争优势的积累。旅游企业间的兼并、联合缺乏融资手段和资本市场的支撑,资产重组困难重重,优势企业难以发展壮大。

此外,我国近几年虽有发展国际旅游业的一些机遇,如香港回归,但也遇遭一些不利因素,如东南亚金融危机、日元汇率风波、世界经济发展减缓等。我国政府在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方面是卓有成效的,但仍需明晰各级旅游主管部门的职能,确立政府对国际旅游业的作用机制,深化政府机构体制改革等。以上六因素形成了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国家钻石”结构。尽管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有诸多不利和缺陷,但也应看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实力日益提高,国内旅游需求变得日益复杂,相关及辅助产业不断发展,旅游生产要素逐步提升,企业制度的转变为旅游企业带来活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等显示了各因素之间的良性运转和相互作用,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

现将本文主要观点和政策性建议归纳如下:

1.应将我国国际旅游发展战略从旅游资源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以环境为动力,着眼点放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动态竞争优势上,这将是我国国际旅游发战略的一个重大转变;

2.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六因素分析法决定了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的现状、结构、来源、潜力等,从这六个方面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重视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过程及因素变化与状态转换的关系;

3.尽快建立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的量化指标和预警信息制度;

4.深入研究国际旅游竞争四阶段的特点和旅游目的地应采取的策略,推进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的状态转换;

5.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形成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良性发展机制,培养日益复杂的国内旅游需求,形成对旅游企业的创新压力;

6.建立发展我国国际旅游业的要素生成与提升机制和基础要素转化为高级要素、专门要素的内在激励机制;

7.促进国际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从而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簇群,重视各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收稿时间:1999—05—05

标签:;  ;  ;  ;  ;  

论国际旅游竞争力及其阶段性演进_国际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