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儿科 新疆昌吉
【摘 要】目的:总结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40例感染后咳嗽的患儿,年龄在1~6岁,其中男73例,女67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0例;对照组仅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止咳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3天,分别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咳嗽短时间内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两组分别治疗3天后观察在有效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可显著提高小儿感染后咳嗽的疗效,减轻咳嗽症状、缩短咳嗽病程,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减轻家长焦虑情绪,此方法治疗有效,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关键词】雾化吸入;治疗;临床疗效
小儿咳嗽在儿科急诊、门诊极为常见,感染后咳嗽是指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后,仍持续有咳嗽症状,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量白色粘痰,若未及时治疗,病情可能迁延不愈,咳嗽长达4周,且无明显的季节性。我院儿科门诊自2014年开始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感染后咳嗽取得较好疗效,现将2015年1月1日—2016年5月1日治疗观察的14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病例来自我院儿科门诊2015年1月1日—2016年5月1日小儿感染后咳嗽140例,随机将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治疗组男36例,女34例;对照组男37例,女3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入选条件均符合《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中诊断标准》【1】。(1)近期患儿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病史;(2)咳嗽持续时间大于4周,呈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许白色粘痰;(3)胸部 X线片检查无异常或仅显示双肺纹理增多;(4)肺通气功能正常,或呈现一过性气道高反应;(5)咳嗽通常有自限性,如超过8周,应考虑其他诊断;(6)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雾化吸入治疗,雾化机采用欧姆龙压缩式雾化器NE-C900,雾化液选用阿斯利康产品,布地奈德混悬液1mg和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2.5mg,每天两次加压雾化吸入,每次吸入时间约为15-20分钟。护士在给患儿雾化吸入过程中,需耐心指导家属,掌握并配合雾化吸入治疗,协助患儿翻身排背,入选小儿均能配合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止咳药对症治疗。连续治疗3天分别统计治疗后的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分显效、有效、无效三级判断。显效:无咳嗽或咳嗽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咳嗽减少,轻度咳嗽或偶有间断性咳嗽;无效:仍有较频繁咳嗽。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卡方检验。
2 治疗结果
分别观察治疗3天后两组疗效。3天后观察治疗组70例患儿咳嗽情况,显效63例,占90%;有效4例,占5.71%;无效3例,占4.29%。对照组70例中,显效42例,占60%,有效10例,占14.29%,无效18例,占25.7%(详见表1)。两组比较,有效率(显效加有效)、无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表1 治疗3天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n,%)
注: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4.29%,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咳嗽的病因众多,感染后咳嗽为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2】。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呼吸道粘膜损伤、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咳嗽敏感性增高有关【3】。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微生物多为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布地奈德混悬液属于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改善气道炎症反应,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改善咽部痒、咳嗽等刺激症状的作用。当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时,其在气道内可以有效地发挥其抗炎作用,并且能减少微血管渗漏,降低气道的反应性,抑制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炎症细胞迁移和活化,增加气道平滑肌对β2受体激动剂的敏感性,同时给予β2受体激动剂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使得气道平滑肌松弛,解除支气管痉挛狭窄。此外,这两种药物通过空气压缩泵雾化成颗粒,人体吸收好,由于其亲脂性高,可延长抗炎作用时间,而达到一定的效果。
故短期联合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加压雾化吸入治疗,对于呼吸道感染后的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减轻气道上皮的进一步损伤,使得咳嗽症状短时间迅速缓解或消失,缩短了病程,同时改善了患儿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认为此法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疗效好,在儿科门诊操作方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3):184-188
[2]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研究协作组,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2):83-92
[3]赖克方,聂怡初,感染后咳嗽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CD】,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4,7(5):481-485
论文作者:刘文梅,张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疗效论文; 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两组论文; 儿科论文; 气道论文; 硫酸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