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肇源县妇幼保健院 黑龙江肇源 166400
【关键词】内痔;中医治疗;体会
内痔是由血管静脉丛扩张、纤维支持结构松弛、断裂而形成的肛垫移位及病理性肥大形成的软团块。发生于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内痔。内痔是肛门直肠最常见的疾病,好发于截石位的3、7、11点处,发生在此处的内痔称为母痔,其余部位发生的内痔均称为子痔。其临床特点是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1-12]。
1 病因病机
痔的发生多与风、湿、瘀及气虚有关,常因饮食不节,大便失调,久坐久立,负重远行,妊娠多产等诸种因素,致燥热内生,下迫大肠,经络阻滞,血液回流受阻,邪热与血瘀结滞,郁积而成痔。
风伤肠络风善行而数变,又多夹热,热迫血溢,血不循经而下溢出血,所下之血色泽鲜红,下血暴急呈喷射状。
湿热下注 多因饮食不节,恣食生冷、肥甘,伤及脾胃而滋生内湿。湿与热结,下注肛门,局部气血纵横、经络交错而生内痔;热盛则迫血妄行,血不循经,则血下溢而便血;湿热下注大肠,气机不畅,经络阻滞,则肛门内有块物脱出。
气滞血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肛门内有块物脱出,坠胀疼痛:气机不畅,统摄无力,则血不循经而导致血栓形成。
脾虚气虚老年人、多产妇、小儿久泻久痢致脾胃功能失常,脾虚气陷,无力摄纳,而出现痔核脱出不能回纳,气虚则不摄血,导致气血两虚,故可见下血量多而色淡。
2 诊断
2.1 临床表现
2.1.1 便血
便血是内痔常见症状之一。大便时或大便后流出,血量多少不等,有时仅在粪便上有几条血丝或染红便纸,或大便时,血液由肛门流出,或喷射而出。出血有发作期与间歇静止期,饮酒、过劳、便秘、腹泻、内热,往往加重发作,出血较多,而静止期时出血极少或不出血。血色呈鲜红色,系痔静脉丛中有毛细血管和中心小动脉,因排便用力擦破血管、黏膜所致。初起痔核小如樱桃样,柔软而娇嫩,容易擦碎,出血.机会多,以后痔的表面黏膜逐渐增厚形成纤维化,因此出血减少,但往往有继发的I、II期内痔,出血仍然可以是大量的。由于日久出血,引起面色萎黄无华、虚浮黄胖、头晕眼花、心悸、气急、乏力、纳呆、舌质淡白、脉细数等贫血症状。严重者血红蛋白降至2~4g/dl。
2.1.2脱出
内痔生长日久,痔核渐大,因受粪便压迫,遂与直肠肌层分离,向下延伸,腹压增高或大便时可脱出肛外,初起尚能自然回复,若屡屡脱出,渐至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推回,或平卧数小时方可回纳,再发展严重,在咳嗽、喷嚏或行走时也可以脱出,且多伴直肠黏膜脱垂。而且有时因脱出的内痔发生炎症水肿,被痉挛的肛门括约肌嵌顿于肛门外,发生血栓,嵌顿或绞窄坏死,形成青紫色痔块。可伴有剧烈疼痛、坐卧不安、发热、大便秘结等症状,并可继发肛周痈肿。
2.1.3疼痛
单纯内痔,一般仅有肛门沉重坠胀感或大便不爽异物感。若内痔脱出肛外,不能回复,则疼痛加重,内痔形成血栓、水肿、炎症、嵌顿、坏死,则疼痛剧烈,坐卧不安。
2.1.4瘙痒与黏液
内痔脱出常使直肠黏膜受到刺激,因而分泌物增多,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并可引发肛周湿疹。
2.1.5大便秘结
内痔患者多有习惯性便秘病史,此外,患者因顾虑便时出血、脱垂而不愿按时排便,粪便久贮,干燥硬结,引起大便秘结,又助长了痔疮的发展,造成恶性循环。
症状: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辨证分析:风热下迫,灼伤肠络,或热积肠道,耗伤津液,以致便结,擦伤痔核血络,热迫血妄行,则见便血,血色鲜红;风性善行,则下血或呈喷射状;便结、舌红苔黄、脉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
治法:祛风润燥,清热凉血。
方药:凉血地黄汤、槐花散加减。
常用中药:当归尾、生地、赤芍、黄连(炒)、枳壳、黄芩(炒黑)、槐角等。大便秘结者加润肠汤。
2.2 湿热下注证
症状: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内肿物脱出,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湿热下迫大肠,迫血妄行,则大便下血;湿热蕴结,经络阻塞,气血瘀滞,则痔核肿物脱出;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止血。
方药:脏连丸埔减。
常用中药:猪大肠、黄连。出血多者加地榆炭、仙鹤草。
2.3 气滞血瘀证
症状: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辨证分析:血分有热,加之便时努挣或负重远行,气血瘀滞,血热妄行,脉络破裂,血溢脉外,瘀于皮下则见肛缘肿物;瘀血阻络,不通则痛,故触痛明显;舌质暗红为血瘀之象,脉弦主痛。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或止痛如神汤加减。
常用中药:川芎、当归尾、赤芍、苏木、牡丹皮、枳壳等。
2.4 脾虚气陷证
症状:肛门坠胀,肛内肿物外脱,需手法复位,便血色鲜红或淡红;可出现贫血,面色少华,头晕神疲,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辨证分析:身体素弱,脾虚气亏,不能统血,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则大便带血_;脾虚下陷,则肛门坠胀,痔核脱出肛外;脾虚运化失常,则纳少便溏:脾虚则气血无以荣养肌肤,故见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弱为脾气亏虚之象。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中药: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陈皮、柴胡、白术等。血虚者合四物汤。
其他内治法还包括:
中成药:中成药多用痔宁片、一清胶囊、痔血宁合剂等。
西药:对于便血为主的内痔可予口服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受损毛细血管回缩的药物,如草木犀流浸膏片、地奥司明片、马栗树叶提取物、复方银杏提取物等改善症状。
3 外治法
熏洗法
熏洗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从古至今应用于临床,在痔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熏洗法又称坐浴法,是指将药物水煎或用开水浸泡后,趁热熏蒸,待温后,用药液直接洗涤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在熏洗过程中,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局部,也可以通过皮肤或创面的吸收而发挥药物的疗效。同时,由于温热蒸汽的作用,可使局部气血经络得以温通,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和恢复局部的功能,保持局部清洁,促进伤口愈合。
常用的有五倍子汤、苦参汤熏洗。或用:朴硝30g置于盆内,开水冲淡,先熏后洗;或用毛巾蘸药汁,趁热敷患处,每日1~2次。
参考文献:
[1] 肖汝英;;10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4年19期
[2] 薛兆友;;内痔中医外科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年15期
[3] 董陈诚;钟漓;田小林;庞凌坤;;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的248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年09期
[4] 黄庆伟;;紫地宁血散治疗内痔出血98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15期
[5] 林幼枝;;微创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13年10期
[6] 关航;刘福建;陆兆炯;贾秋红;廖远庄;杨军雄;邝敏亨;姜志勇;何琦;;内镜下负压套扎术治疗内痔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3年02期
[7] 向锋;冯静娟;黄安清;;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90例临床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8] 万仁辉;温宜清;邓浩财;;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治疗重度内痔的临床研究[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3年03期
[9] 文科;王晓鹏;金淳民;;聚桂醇注射术治疗老年性内痔出血30例临床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4年04期
[10] 李小海;陆庆革;刘越军;张春雨;吴丽丽;葛小栋;;十灰散加味治疗内痔出血92例[J];河北中医;2014年06期
[11] 张禄芳;李康平;喻登明;桂鹏;黄连焕;;肾上腺素配合消痔灵内痔区注射治疗内痔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J];海南医学;2014年21期
[12] 皇甫少华;丁曙晴;丁义江;;痔病出血非手术治疗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论文作者:朱本强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8
标签:内痔论文; 肛门论文; 大便论文; 直肠论文; 黏膜论文; 湿热论文; 疗效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