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应急指挥;应急管理;业务系统;
1、前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级地震应急工作的迫切需要,各地方政府近年积极致力于市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为地市级政府有效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级地震应急指挥大厅是推进全市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科技支撑,也是全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将进一步增强政府常态下社会管理、非常态下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效降低各类灾害造成的损失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能,转变政府工作方式,优化发展环境,有力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地震应急指挥大厅的建设也为应急指挥中心业务系统的设计提出切实要求,经过我们的研究分析,市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业务系统应包括地震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应急决策反应系统、数据库系统、灾情上报系统、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及信息安全与控制系统等业务平台。下面分开对各个系统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2、地震应急信息管理系统
地震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内容包括系统管理、数据采集、信息查询、值班管理、事件管理、预警预测、预案管理、方案管理、知识库管理、专家管理、指挥命令下达等模块。
应用系统在系统管理、安全管理、监控管理平台以及政府行业标准和规范的支持下,通过数据交换平台获取突发公共事件、基础应急资源、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的外部数据。根据应用类型的不同,将所需数据与信息分别部署到应急指挥数据库、地理信息等数据库。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整个应用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将信息库带有经纬度的信息资源在地图上进行定位显示和查询,GIS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等功能。
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软件系统和其他应用系统,以及与省级应急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应用整合。通过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保障数据的可靠传输、屏蔽各系统之间存在的差异,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各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数据存储的不同,所造成的信息孤岛问题。
系统管理子系统:实现对系统中数据库、应用系统运行状态及性能监测和控制;对整个应用系统中进程处理情况监控管理,包括对登录人、登录时间、登录IP等监控。
综合信息门户:基本功能包括信息管理和发布、信息搜索和分类、个性化服务、信息发布管理、输入输出管理、个人工作助理等功能。
3、应急决策反应系统
依据地震应急信息系统,在地震发生后,输入地震参数,得出地震的规模、影响范围、损失程度等等情况做出的判断,并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地震应急救援指挥提供一个切实有效的辅助决策方案。
建立城市辖区范围以乡为基础的人口、建筑物数据库(乡为点目标);建立本城市所辖范围内的地震应急反应预案数据库(以县、部门、大型企业为目标);扫描城区1:1万-1:5000地形图、农村地区1:5万地形图,并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注记、标注;利用数码相机、GPS仪设备,对所在区域的重点目标、次生灾害源等设施调查、拍照,并将调查信息、数码照片或数码录象片段、经纬度等信息录入数据库,并转入地理信息数据库中。在发生相应的灾害时,通过灾情上报系统得到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相关信息,利用决策反应系统为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相关决策信息。
4、数据库系统
地震应急信息平台的信息管理建设,数据类型繁多,数据结构复杂,具有数据量大、相关性强、一致性要求高、生命周期长、涉及面广的特点。
各种基础数据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这给各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一方面,需要按照信息标准来统一指导数据管理,在统一合理的数据库规范基础上,指导基础数据库建设,确定采集和传输的内容,同时需要开展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海量数据存储、整理和挖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本着“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安全可靠、务求实效”的指导思想,设计建立数据中心,采用集中与分布并用的存储管理方案,存储、管理所有的数据。通过参考和制定各种规范来协调数据中心的建设、维护和研究工作,这些规范将依据通行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数据和工作流规范来制定。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是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基础和核心,应急指挥所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信息都来自于该数据库。
利用扫描仪、数字化仪等辅助软硬件建立数据生产系统,主要包括对纸介质地图进行数字化、图形和文本信息的输入、检查、校验、输出、整合等。完成主要包括基础地理图(1:5万、1:1万)、行政区划图、县(市)全图、城市地形图、城区图、大型厂矿图和遥感影像图等。完成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统计类(人口、房屋、经济)、地震基础数据类(地震背景、活动构造、地震区划、地震活动等)、工程地震资料类(地震小区划、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建设主要包括战略要害设施、生命线工程、次生灾害、危险源、地质灾害危险区、灾害相关因素(气候、水文)等信息资料。完成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及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应急联络、救灾力量、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及救灾案例等。完成区域信息。完成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数据分类、编码,数据组织,数据库建立、更新与管理等。
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与市政府应急指挥部及其它部门的应急指挥中心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数据更新机制。
5、灾情上报系统
利用图片采集设备、GPS仪、GSM手机、卫星电话、便携机,在城市遭到地震袭击时,及时将地震破坏情况快速传递到地震应急指挥部及当地政府,能获取区域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快速响应信息以及救灾命令。
6、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
对于接入应急平台的任何系统,根据数据源提供的数据组织形式,把数据分别分类为平面文件、关系数据库数据等等,然后通过适配器对数据源进行个性化处理,提取数据或提供数据。数据被提取后,对其进行规范化、格式标准化,提供给应急平台,从而完成多种数据格式转换为统一数据格式,为应急平台提供服务。反过来,从应急平台提供给其他系统的数据首先从统一数据格式转换为特定数据格式,然后把该数据提供给特定应用系统,进而完成数据服务。通过多数据源、多数据类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各个接入应用系统提供统一服务,实现数据的完整管理和规范管理。
数据交换平台中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的建设需要遵循系统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原则,包括基础平台层和应用层。基础平台层和应用层是一个相互耦合的有机整体,基础平台层以消息中间件和目录服务为基础,通过信息总线结构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统一管理数据交换平台中所有用户、权限、应用资源;应用层系统提供应用支撑,由数据采集终端、数据资源管理中心与管理系统三部分共同组成。
7、信息安全与控制系统
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的安全和可靠运行至关重要,因此,在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的计算机网络建立防火墙,安装网络防病毒软件等措施,建立地震应急信息安全与控制系统。对网络访问进行监控,采取分级加密措施,实施用户权限管理。建立中央监控系统,监视和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
8、小结
市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业务系统可满足市级地震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实现与市政府应急平台、省地震应急平台互联互通,重点实现监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城市灾情上报系统和异地会商等主要功能。按照国家地震局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要求完成有关任务,提供市级应急平台所需的相关数据、图像、语音和资料等,做到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满足对震情突发事件协调指挥和应急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辉山;福建地震应急指挥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高原地震;2017年09月
[2]刘守同;应急管理系统运行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河南科技;2017年03月
[3]李志强;数字城市和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地震地质;2005年27期
[4]马浩然;城市地震应急对策支持系统;世界地震工程;2005年21期
论文作者:何琳,张洁,李英杰,姜琪,马犇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系统论文; 数据论文; 平台论文; 市级论文; 信息论文; 指挥中心论文; 数据库论文; 《科技中国》2017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