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变异伴狭窄效果评价论文_周敏1,石守印2,卫宵青1,张莉1,汪永新3(通讯作

药物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变异伴狭窄效果评价论文_周敏1,石守印2,卫宵青1,张莉1,汪永新3(通讯作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3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通过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变异伴狭窄,探讨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以突发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患者,经头颈MRA证实200例椎动脉狭窄且狭窄程度为50%~70%的患者作为入选对象,将其按照走形是否正常分为两组均行保守治疗,一组为椎动脉起始部变异伴狭窄50例 ,一组为椎动脉走形正常伴狭窄150例。分别进行一年,两年随访复查头颈MRA证实血管狭窄进展情况。结果:椎动脉走形变异患者血管狭窄程度较走形正常的患者进展快。结论:椎动脉起始部异常狭窄(50%~70%)保守治疗远期效果差。

【关键词】椎动脉;狭窄;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0-0052-01

椎动脉起始部变异相关统计显示变异率占15%左右,其中5%椎动脉直接起始于主动脉弓,且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走形的椎动脉。本文旨在通过病例椎动脉起始部异常伴狭窄的保守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异常伴狭窄方法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09年5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诊及住院病人200例均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头昏、眩晕、共济失调、猝倒,言语不清、一过性黑矇、血管性头痛。发病时所有患者都进行头颈MRA影像学检查,其中所有检查结果中发现34例单侧椎动脉起始部变异并合并狭窄;5例双侧椎动脉起始部异常并狭窄,4例左侧椎动脉缺如,2例右侧椎动脉缺如。50例双侧椎动脉走形正常合并狭窄,28例左侧椎动脉狭窄22例右侧椎动脉狭窄,共200例椎动脉狭窄患者。男性105例,女95例,年龄分布在45~75岁,平均年龄60岁。

1.2 方法

1.2.1按照椎动脉走形是否变异将对象分成两组,一组为起始部走形异常者50例,一组为起始部走形正常者150例。两组入院后均行相同药物治疗方案。14天出院,所有患者在规范基础病治疗情况下,口服阿司匹林片100mg 1个月,进行一年,两年随访观察。

1.2.2入院后MRA影像检查时间 均在发病3天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 MRI检查 入选者均采用GE公司Signa3.0TMRI成像仪,8通道头颈正交线圈,行高分辨MRI检查,先行二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扫描。

1.2.4影像图形分析 由头颈MRA工作5年以上的影像技师两人,采用双盲法,阅MRA片,并书写报告。

1.2.5狭窄的诊断判定 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实验法狭窄率=(血管内径—最窄处内径)/血管内径。确定血管狭窄程度。

2.结果

第一年第二年随访MRA结果与第一次发病MRA结果比较。

2.1 一年随访结果

椎动脉走形正常组狭窄程度加重30例,狭窄程度未加重120例。椎动脉走形异常组20例狭窄程度加重,30例未加重。椎动脉走形正常狭窄狭窄程度加重阳性率20%,椎动脉走形异常狭窄狭窄程度加重阳性率40% ,椎动脉走形异常狭窄程度加重阳性率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

2.2 两年随访结果

椎动脉走形正常狭窄程度加重40例,狭窄程度未加重110例椎动脉走形异常组35例加重15例未加重;椎动脉走形正常组狭窄程度加重阳性率26.67%椎动脉走形正异常狭窄狭窄程度加重阳性率70%,椎动脉走形异常狭窄程度加重阳性率高,狭窄进展速度快,两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狭窄是后循环缺血性引起的颅内血管病变的重要病因,临床病例中发现无症状的椎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每年脑卒中发病率也极不相同,发生率自1%~2%至13%[1]。这一点与本文结果相同,以往对椎动脉狭窄50%~70%不主张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药物保守治疗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经近几年临床观察及随访发现药物治疗远期效果差。

椎动脉为锁骨下动脉的第一分支,走行较长。椎-基底动脉走形变异相关文献显示椎动脉走形变异最常见类型为起始部变异,其他变异以椎动脉的数量,管径,分支。起始部走形变异,其中5.2%左侧椎动脉走形起源于左锁骨下动脉与左颈总动脉之间的主动脉弓上,而国外病例相关文献显示,2.4%~5.8%左椎动脉直接起自于主动脉弓[2];正常情况下成人左右两侧椎动脉的动脉压力大致相同,血管内径大约2mm,两侧内径相差不不大。正常情况下椎动脉从C3橫突以下走形平直并垂直自然弯曲上行。当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狭窄使远端血流明显减少,导致后循环脑灌注不足,引起相应的发作性头昏、眩晕、共济失调、猝倒,言语不清、一过性黑矇、血管性头痛等临床症状。椎动脉走形异常的患儿,成年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较高,而且常伴有椎动脉血管内径细小。

将临床病例中所有有发作性头昏、眩晕、共济失调、猝倒,言语不清、一过性黑矇、血管性头痛症状并3天内通过MRA证实有狭窄的患者,既往体健并未口服相应降血脂,抗凝等药物治疗,排除部分患者因其他基础疾病,在几年前服用过降血脂及抗凝药物,此因素可能影响临床结果,但是考虑到患者并没有长期口服上述相应药物,暂且可以排除影响因素。

结果显示,椎动脉走形异常更容易形成狭窄,且狭窄在50%~70%时药物治疗远期效果差,建议局部手术干预。

【参考文献】

[1]崔可飞,卢宏,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与血脂及外周血相关因子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5):70-72.

[2]何宁,颉克蓉.椎动脉颅内段的MRA诊断和临床意义[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4):285-287.

论文作者:周敏1,石守印2,卫宵青1,张莉1,汪永新3(通讯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8

标签:;  ;  ;  ;  ;  ;  ;  ;  

药物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变异伴狭窄效果评价论文_周敏1,石守印2,卫宵青1,张莉1,汪永新3(通讯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