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评价的内部困境与外部影响_核心期刊论文

学术期刊评价的内部困境与外部影响_核心期刊论文

学术期刊评价的内在困境与外在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在论文,困境论文,学术期刊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14)12—0230—04

       学术期刊评价的核心问题是对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质量高低和数量多少的评估,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则是最核心的问题。对论文质量高低的评价,不仅影响着期刊自身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关系着整个社会在科研成果评估、成果采纳,科研人才的职称评定、奖励,人才招聘参考、人员考核,学位授予等实践领域的参考与采纳。因此期刊评价不仅限于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在读学生的关注,也关乎他们的事业发展甚至生存。此外,因为要对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和业绩进行认定,相关事业和产业单位的专家和管理人员也对期刊评价极为重视。

       由于期刊评价牵涉甚广、影响巨大,一直以来被期刊研究领域关注,多年来期刊研究者在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上煞费苦心:选择主观评价还是客观评价,主观评价的优劣何在,客观评价的效果怎样;采取主客观评价结合,还是以其一种为主,另一种辅助,怎样结合,怎样辅助;选择主观评价,怎样避免定性评价的主观片面与偏颇;选择客观评价,又怎样应对期刊在迎合评价指标时林林总总的人为“操作”。如斯种种,令评价机构顾此失彼,不断调整评价方向、修改评价指标,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预期的解决,仿佛反而越来越多,这令评价机构大伤脑筋,也遭到学界更多的诟病。问题出在哪里?笔者认为苏东坡说得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期刊评价的关注者并非评价机构少数人,几乎每一个作者、每一个期刊人、每一个涉及学术评价的行业和专业评判者都在关注这个问题。期刊评价存在的前提是良好的学术环境的存在,一旦这环境被扰乱,看似再好的评价标准也会漏洞百出,作伪者无孔不入,评价机构也就东补西缀,防不胜防,真应了“可怜无补费精神”那句格言,因此,评价机构也大可没有必要自怨自艾。评价机构应该做的首先是自我反思评价目的何在,其次是检查其评价目的是否与现实的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价环境相适应,如果目的与环境适应而未达到应有的效果,其问题出在何处,如果评价目的本身就与环境不相适应,又应该怎样修正使其与之适应。再次,评价机构应总结期刊评价为学术繁荣做出的贡献,检讨期刊评价在促进学术研究发展、净化学术环境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避免目前评价机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为期刊评价的良性发展找到更加健康的出路。最后,与之相关的政府管理机构、社会各行业、学术界、期刊界、学术论文写作者、评价者都应该重视改变目前对期刊评价的误解和误用。

       由以上思路,本文拟从学术期刊评价现实的内在困境、外在因素对学术期刊评价的影响、学术期刊评价机构的自我反思及对策、学术期刊评价问题的社会关注视觉调整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学术期刊评价现实的内在困境

       自北京大学图书馆旨在为图书馆界订购期刊参考推出《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到此后评价机构把期刊当作学术评价,由起初参考指导性变成唯马首是瞻的成果评价标准性的期刊评价已走过了毁誉参半的20年。《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推出初衷是行业内的参考,却变成今天问题多多,影响期刊评价的始作俑者,这可能是当初始料未及的事。1998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出现,此后每隔两年遴选CSSCI来源期刊就发现了许多问题,为此CSSCI也随着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选刊指标,直至今天,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选刊指标毕竟有限,但问题似乎无穷,评价机构穷于应对,学界批评益发激烈。面对这样的现实困窘,评价机构应当冷静下来,跳出期刊界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笔者分析过许多讨论期刊评价困境的文章,分析论者们发现过和存在着的问题,以及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法,解决了的问题、又出现的问题,得出的感受是评价机构及评价者,大多不是期刊文章的作者、读者,也不是期刊涉及的行业、专业的专家,更不是评价期刊作者论文质量优劣的评审者。问题就出在这里,即期刊评价的内在困境并不是他者造成的,恰恰是期刊评价机构自己造成的。

       回到我国机构评价起始的话题,北京大学图书馆作为机构评价期刊,推出《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评价期刊,那是以图书馆行业内行业管理为目的,虽说对后来期刊评价机构在学术评价上有影响,但它并不具有跨行业和专业的指导性,更不具有图书馆行业乃至跨行业、专业的标准性甚至“唯一性”。与此相关的各类型的评价期刊也相继出现,如:“全国百家重点社会科学期刊”“国家期刊奖”“双效期刊”“双百期刊”“双奖期刊”“双高期刊”,南京大学出版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出版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如此种种,不一而足。[1](P.71)

       恰恰是这种行业、专业乃至跨行业、专业的评价机构和评价标准的出现,不仅造成了今天期刊办刊者、作者、读者、学术论文质量优劣评判者,乃至许多行业、专业对学术研究和学术评判标准和规则制定者的困惑和认识失误,同时也给期刊评价机构带来难以解脱的内在困境。所以目前期刊评价机构当务之急应该就期刊评价机构及其评价权威的出现又肇始于什么背景、什么动机下,要达到什么样的评价目的?这些皆与当前期刊评价、学术评价甚至千千万万学术研究者利益相关的问题加以整体的反思。

       二、外在因素对学术期刊评价的影响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学术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高校扩招学生数量的激增,为保证招生数量,教师队伍迅速扩大,高级职称评定竞争也随之激烈,对学术论文的要求不仅在数量上提高,质量方面的要求也在提高。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扩招,与学校考核制度的变化,使不少学校将在读研究生的科研算入,或硬性或变相将学位授予与论文发表挂钩,迫使数量巨大的在读研究生加入期刊论文发表大军,与之同时出现的是各行业的研究队伍随着经济发展也在迅速膨胀,竞争也在加剧。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期刊的审批权在国家,新增学术期刊相对困难,于是在一段时间里,不少学术期刊大量扩版、或违规增加增刊期数来满足大量投稿的录用,由此造成学术论文质量的总体下降,单一的论文数量不能真实地反映研究者的学术水平,质量的要求就成为共识,期刊评价也应运而生。

       对学术水准的评价,最初也是最符合学术研究及评价实际的做法,应该是同行业、同专业的专家和研究者的评价共识。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因为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权利寻租等种种不良风气渗透进学术界,严重地干扰着学术评价的公正,导致主观评价公正性的丧失,由此以定量数据为标准的客观评价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出现,企图以量化指标来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社会影响以及期刊的学术规范和质量。

       客观量化指标包括:“期刊载文中的学术含量指标(例如,引文数量、基金论文、作者广度等);学术成果的引用指标(期刊所刊载论文被其他学术成果的引用情况);重要的二次文献全文转载的数量(如我国的《新华文摘》、《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网络期刊文献的即年下载率”[2](P.36)。在这四大类指标下还有具体更加细化的指标以便于评价的量化细分,并且便于统计数据的跟踪和适时调整,看起来不仅可操作性强而且客观公正。然而,客观量化的评价在具体实践中很快就遭遇现实的挑战,据期刊研究学者的调研统计分析,在“学术含量指标”“学术成果的引用指标”“重要的二次文献全文转载的数量”“网络期刊文献的即年下载率”四大指标的实施中,都发现“办刊中的学术不端行为不断出现,令期刊评价机构防不胜防,使期刊评价陷入了困境”[3](P.79),引起学术界很大的质疑与不满,甚至导致标准制定的期刊评价者自己对期刊定量评价的客观性、科学价值和可信度的怀疑。

       三、学术期刊评价机构的自我反思及对策

       由于期刊评价的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在现实中遭遇不断地挑战,导致评价机构和评价者对主观评价的诚信度不敢寄托太大的希望,而客观评价遭遇学术不端行为,尽管感到莫衷一是,但评价机构和评价者并未就此放弃客观评价体系的继续建构和调整的努力探索,大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尽管如此,挑战依然激烈,外界的批评愈加尖锐。面对这样的现实,期刊评价机构是否应该冷静下来,不要就一些细节问题苦恼不已,而是回到期刊评价机构期刊评价的动机、目标等原初思考的重大问题上来,反思自身。

       首先是期刊评价机构的期刊评价动机和目的何在的反思。没有一个期刊评价机构会承认自己评价期刊首要动机是期刊质量评价[4]和为学术评价论文的质量界定一个权威的认定标准,只表白其评价的动机是集合专家主观评价和刊文相关客观评价数据,目的在为文章的评价提供参考。但是在现实中机构评价已然被管理层认定成为学术质量高低的标准,同时也误导了不少学术研究者。既然期刊评价机构的动机不在于此,客观的误解和误用影响却实存在,那么期刊评价机构的动机与目的之间的问题出在哪里?从期刊评价机构自身出发,应该进行反思。机构对期刊评价的动机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为社会提供期刊刊文的情报属性和学术属性。但是类似“期刊排行榜”一类情报参考属性弱化,而学术质量评价权威属性强化数据的推出,虽说不是评价机构要以此达到质量评价的目的,但是至少使自己的目的发生了偏移,造成了社会各界包括期刊界的误解和误用。只有期刊评价机构正视和检讨自己评价的动机和目的,改正失误和校正目的,才能取得学术界的理解和支持,纠正误解和误用的继续泛滥。

       其次是期刊评价机构在反思的基础上应对社会的误解和误用,不少期刊研究者都有文章做出反思,如黄国彬的“我国核心期刊研究30年回顾”等,也有提出相应的对策,如朱剑的“‘来源期刊’‘核心期刊’不能误用”等。不少期刊评价机构正在不断地调整评价指标,完善评价体系,对学术界和社会做出解释这是好的现象,不过重中之重还是评价机构使自己评价期刊的动机和目的纯正而符合学术评价的需求。

       四、学术期刊评价问题的社会关注视觉调整

       如前所述,学术期刊包括学报评价不仅涉及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在读学生的事业发展甚至生存,也涉及政府相关管理机构对学术质量、规范政策制定,管理人员的科研业绩认定及相关管理工作,其涉及面之广,影响之大是十分明显的。因此除开学术期刊评价机构应该对目前出现的问题认真反思、纠正失误、调整对策,与之相关的政府管理机构、社会各行业、学术界、期刊界、学术论文写作者、评价者都应该重视改变目前对期刊评价的误解和误用。

       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即面对学术期刊评价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理解和解释,往往是评价机构为自己的失误做出许多“无效”的辩解,社会各界做出种种片面的理解和批评,两方面自说自话,很难沟通。“出现了一批质疑核心期刊功能、评析核心期刊功用异化的影响以及论述核心期刊功能被异化的原因等方面的一系列文章”[5],同时,评价机构面对批评显出无奈。这中间固然有人们对于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与核心期刊评价认识之误区[6],也有期刊评价机构有意无意强化期刊质量评价的误导。

       面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凡是涉及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各方都应该客观冷静、科学公正地看待问题,也有换位思考的必要。笔者认为,大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厘清思路。首先是要还学术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学术研究有自己的研究规律,包括学术选题、调研、构思、写作、验证等环节,需要一个周期,而此周期往往难以确定。因此,不能人为外在地强加一个时间以限定,将学术研究当作流水线制作,要求研究者在规定的时间“生产”多少“产品”。如果违背此学术研究规律,其导致的结果常常是为“规定”而粗制滥造,使学术质量难以保证,极端的结果就是学术造假行为的出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学术研究的环境。当前许多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究其原因,根源即在对学术研究的人为限定。学术期刊评价机构之所以穷于应对层出不穷的学生不端行为而陷入困境也肇端于此。因此呼吁社会各方面还学术研究一个良好的环境,斯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计。

       其次是建立一个对学术研究的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对学术研究成果及质量的评价鉴定,最符合实际的评价应该是由相关行业和专业的专家和同行做出,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目前,学术期刊评价机构对学术期刊的评价,其评价的基础本质上是对该期刊刊载的学术论文的质量评价,而学术期刊评价机构大多为情报信息机构,其人员大多由情报信息方面的专家和研究者组成,而被评价对象涉及众多行业和专业,所以,结构的评价难以对被评价对象做出科学周全、客观公正的评价。尽管评价机构也在其人员组成上力求加大各行业和专业的专家配置,并追求客观数据的周全,但其机构专家的行业、专业覆盖程度,专家的敬业精神和评价的公正性等等,都存在着种种问题,这是毋庸置疑的。由此,怎样建立一个对学术研究的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同样是解决当前困境不容忽视的问题。

       再次是对学术期刊评价出现的误区(误导、误解、误用)做正本清源的消除。尽管学术期刊评价机构的出现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尽管许多学术期刊评价的动机和目的是为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服务的,但是,现实是其评价的结果明显存在问题。究其原因,且不说评价机构的动机和目的本身是否有问题,但动机和目的的初衷是否在现实的利益下发生了变化,这是评价机构应该反思和检查的。即使不存在这样的发展偏差,其评价的方法和借助的工具和手段存在问题是显见的,否则,就不会有评价机构不断地调整策略和数据等现象的出现。就此而言,社会对评价机构评价引起的误解和误用,机构的失误造成的误导是难辞其咎的。所以,要消除误区,评价机构应该率先对自己造成的误导进行消除。既然所有的学术期刊评价机构都宣称自己的评价仅供社会相关行业和专业的学术评价参考,所以,在评价机构对自己的误导做出澄清的基础上,包括所有学术期刊评价所涉及的相关行业和专业的管理者、鉴定者、研究者、期刊办刊者都应该将学术评价机构的评价作为学术评价的参考而不是鉴定,不能唯学术评价机构的评价马首是瞻,视其为“指挥棒”,更不能将参考当作标准来衡量学术研究成果质量的高低在现实中去执行。

       学术期刊评价遭遇的困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问题,它的出现,与这些年来学术不端问题的大量存在有关,既有社会大环境,也有学术界自身的原因。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使唯利是图、弄虚作假等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产生,对科研机构、大学冲击较大。在盲目追求GDP风气的影响下,这些机构的主管部门在科研方面追求数量,造成学术研究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学术管理制度的不规范,尤其是评价机制的不科学,加之缺乏对学术研究者的学术道德教育和约束机制,由此使整个学术研究界出现众多问题。综上所论,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内在困境与外在影响是一个系统问题,需要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去消除。

标签:;  ;  ;  

学术期刊评价的内部困境与外部影响_核心期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