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与实践标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年动乱结束后,历史进程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严峻的问题:一、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究竟怎么走,是继续坚持“两个凡是”,搞“以阶级斗争为纲”,还是转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亟待解决,而问题的解决一点也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十年前全国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标志着建国以来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始。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破除了权力标准和语录标准,引发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从个人崇拜和“左”倾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创造了思想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真理标准的讨论,给予了高度评价,“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就开始了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个过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推动人们思想解放,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推动新的理论的形成,而新的理论的形成又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的发展。实践,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实践,再认识,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而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的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由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恢复,因此,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发生历史性的战略转变,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时期。但是还没有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并不是说,我们党在过去年代没有弄清社会主义原则,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是早已弄清了的问题。这里的关键是怎样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同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相结合,不能被苏联模式所束缚,不能千篇一律的搞一种模式,更不能把一种模式绝对化、神圣化。应当从本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和客观条件出发,创造出适合本国实际的道路。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其前提条件是弄清本国国情,即原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起点是什么,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过去是模糊不清的。因此,提出超越历史阶段的理论政策,犯了“左”的错误,带有很大的空想成份,急于求成,急于过渡,急于求纯。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突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需要实践检验和思想解放的过程,而长期形成的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僵化的思维模式和僵化的实践模式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破除的。因此,必须重新认识中国国情,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点和起点。
1981年6月,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这就是说,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第二,中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当时没有展开论证,因此也没有引起全党的重视。邓小平同志1982年9 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强调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到了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出了详细阐述:“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第一,我们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要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第二,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外国模式或计划模式出发,不能从教条主义出发,而必须坚持实践标准,解放思想,一切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拓创新,探索前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坚持实践标准,解放思想的二十年,也就是进一步地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二十年。通过二十年的实践,才逐步地破除了过去年代“左”倾僵化的思维模式和实践模式,破除了空想成份即脱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去变革生产关系,主观脱离客观,去干那些超越阶段的事情。
二十年来,坚持实践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最大成果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这“三个有利于”属于价值标准,就其实质内涵来说,实践标准与价值标准,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标准。这就是说,违背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的价值在实践中必然失败,同样的,不能带来任何价值的“真理”也不能成功。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就要求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必须从陈旧过时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转变思维方式,从教条主义思维方式转变为创造型的思维方式,不唯上不唯书而要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邓小平正是这样做的,因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提出的根本问题。邓小平理论仍然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检验,由实践来修正、丰富和发展。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解决中国现实的根本问题,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