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论文_黄楚武

简析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论文_黄楚武

身份证:44058219830825XXXX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城市化建设逐渐加深。同时,由于我国地质条件是非常复杂多变的,因此在建筑施工之前都会先进行岩土勘察,看地基的情况是否符合建筑要求,这就需要建筑具有良好的地基,建立更深的基坑,以保证建筑的稳定和安全。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岩土勘察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岩土勘察的具体步骤,然后探讨了几点地基处理技术的方法,希望对提高我们建筑工程水平提供些帮助,保证我我国建筑行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地基处理

建筑工程建设中,需要做好岩土勘察工作,充分了解工程所处区域的地基条件,为工程地基处理提供参考依据,确保基础稳固性,为建筑整体安全性能提供良好保障。而对于一些相对恶劣的地基条件,需要采用相应的地基处理技术,提升基础承载能力,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

一、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土面积庞大,幅员辽阔,其包含了各种不同地形,在工程建设时,要求建设单位对岩土进行严格勘察,确保地基工程坚固。不同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所处的地质情况各部相同,另外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存在着很多困难,影响着勘察的准确性[1]。岩土勘察不达标,会对建筑工程施工带来诸多的影响,甚至会给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带来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着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者要深入的了解具体施工环境的地质形状、深度等,并结合建筑工程的结构,做出科学合理的岩土勘察报告。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岩土勘察常见问题主要是表现为一下几点:

1.1建筑工程所在地的岩土问题

为了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使得建工工程项目的数量多,密度相对较大,城市区域的地质结构相对复杂,这给岩土勘察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在进行岩土勘察时,很多岩土的深度不容易确定,很多不明物体难于进行分析,这些地质自有的问题实质性的存在着,只有通过特殊的处理措施进行认真的解决和处理,保证后期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现阶段,一些建筑企业为了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和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进度,不认真的进行岩土勘察,给后期的建筑工程施工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地基是建筑工程的根基,其勘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与使用年限。

1.2监督管理落实不到位

建工工程项目的岩土勘察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工作,需要认真的完成,可以公正的给出岩土勘察的报告,对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提供有力的依据。但是,在一些建筑项目岩土勘察过程中,由于对勘察人员的管理不到位,缺少必要的监督管理体系,导致勘察中很多环节沟通出现障碍,影响了工程施工的进度,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成本,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质量隐患。监督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方法,在地质勘测中如若出现问题,可以通过监管及时进行控制与纠偏,确保出现质量问题,避免出现更大按安全隐患,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1.3岩土勘察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建筑工程项目的岩土勘察人员中存在着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人员,在实际地质勘察时缺少一定的经验,导致很多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不能良好的衔接,影响了工程项目的科学布局。地质工程主要是通过人来实现,一些地质勘测单位为了节约人工成本,聘用一些技术水平不够或者非专业人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勘测的准确行降低,也使得人员素质层次不齐。缺乏对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的足够重视。由于建筑行业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建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岩土勘察的过程中出现了松懈、懈怠,投机取巧等现象,相关工作不到位,这样造成了岩土勘察设计的相关数据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准确性,给施工中的地基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而增加了地基处理过程中的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做好地质勘测工作方法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条件,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好岩土勘察工作。具体来讲,一是应该获取带有地形及坐标的的建筑工程平面结构图,针对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确认其是否会对工程施工建设产生负面影响,提出可行性处理措施;二是应该对建筑地震设防区附近的场地类型、土壤性质等进行合理划分,判定不良地质的分布状况;三是应该做好地下水发展趋势及水位变化状况的调查分析,在对地基降水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地层渗透性,判断建筑周边地质水文条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四是如果需要进行深基坑开挖,在开挖施工前必须获取相应的岩土参数,以此为依据做好桩基稳定性计算,结合计算结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地基处理。

三、常见的地基处理措施

地质勘测结束以后,建设单位就会对地基进行处理,地基的良好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建筑的稳定性、抗震能力等,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工程建设中,地基施工方法比较多,但是比较常见的有换填法、夯实法、砂石法以及挤压法等,现对以上几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重点阐述。

3.1换填法

换填法主要是指将地基中的软土层挖去,然后分层次地将强度较高、耐腐蚀性能较好、压缩性较低的砂石、灰土等填入到其中,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将这些填入的材料进行夯实,并将成品组委建筑的地基垫层。通过其方法可见,该方法适用于土层较为不均匀的地基,利用该种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其土质,如:改善膨胀土、季节性冻土等。在使用该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内容:选用中砂或是粗砂,不能选用细砂来作为填充沙土;在填充的过程中,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对砂进行不同的配比,以满足实际需求;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用推土机展开均匀的摊铺,避免集中荷载对垫层产生不良影响。

3.2夯实法

夯实法又叫强夯法,强夯技术的基本原理,是运用专业的强夯机,将8~30t的重锤提升到6~30m的高度,然后自由落下,利用重锤本身的重量来对土壤进行夯实,具有成本低廉、施工简单、劳动强度低的优点,也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适用于多种软土地基。夯点放线工作完成后,需要做好复核,对夯坑位置进行检查,确定每一个夯点的夯击次数乃至每一次的夯沉量,对各项参数进行记录,将之作为质量控制的重要参考[2]。夯击点的间距根据土质条件、加固土层厚度等进行确定,如果需要加固的土层厚度大,透水性弱,含水率高,应该适当增大夯点间距,反之则适当缩小夯点间距。

3.3砂石法

砂石桩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其通常与其他方法相互配合使用,适用于一些对地基承载力有着高要求的建筑,其不仅能够增加基地的密度,使地基的土质更加密实,同时也提高了保证了地基的稳固程度。如:在面对软土地基的时候,可以先进行换填处理,然后使用砂石桩法进行地基处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地基的稳固性;在面对饱和性质较高的流塑地基的时候,可以先对其进行预压处理,然后使用砂石桩法进行地基处理;在面对饱和性质的黏土地基的时候,可以采用砂石桩法与黏土地基共同形成复合式地基,切实提高地基的稳固性和承载力[3]。

结语

现代建筑的建筑高度和结构复杂度不断提升,这就要求在前期做好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工作,严格按计划程科学、合理的进行,确保勘察数据准确、详实,从而了解地基的真实性能和不足之处,并为地基处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根据勘察结果和对地基的要求,选择最佳的处理方式,使地基软弱土层得到改良,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满足设计需求,从而为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固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远方.浅析城市建筑工程的地质岩土勘察与地基处理技术[J].企业技术开发,2015,13:47~48.

[2]吕帮林.谈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J].建筑知识,2016,3(12):48~49.

[3]李茂柱.谈建筑工程的岩土勘查及地基处理技术[J].山西建筑,2014,40(16):67-68.

论文作者:黄楚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8

标签:;  ;  ;  ;  ;  ;  ;  ;  

简析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论文_黄楚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