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协同发展研究综述基于协同测量的角度论文

物流协同发展研究综述基于协同测量的角度论文

物流协同发展研究综述 基于协同测量的角度 *

□ 吕国清1,袁金龙2

(1.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2;2.南宁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2)

【摘 要】 随着协同理念的发展,仅限于物流子系统的研究,已不能实现物流系统精细化的发展。通过对物流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协同发展水平测量进行研究,以测量系统间协同发展水平的方法为研究对象,从测量程度角度把测量方法分为相关、相互作用及自组织相互协调,为协同度测量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结果表明需要进一步厘清协同理论的含义,测量的方法要符合协同效应、伺服原理、自组织原理,建议在借鉴共生度、演化博弈论及协整理论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测量模型。

【关键词】 物流;协同理论;测量

协同一词最早由康德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提出,他认为协同性(交互性)就是指时间中事物的相互作用性。而把协同当做一种理论系统提出是德国物理学哈肯,他认为协同是系统在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以自组织的方式形成空间、时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协同内涵越来越深刻,人与人之间、不同系统之间、不同数据资源之间、不同设备之间、不同应用情景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科技与传统之间等都是协同的研究范畴。协同的结果是系统(元素、组织等)各自之间的协调、协作形成拉动效应,推动系统(元素、组织等)共同前进。从获益角度看,会使得系统(元素、组织等)双方或多方个个获益,减少内耗,最终会使整体获益情况提升。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国民经济中各行业都有密切的制约关系,要提高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就必须提升物流之间及与各行业的协同发展能力。而要提升协同发展能力,前提必须是了解从哪些角度去测量协同,及目前协同发展的程度,因此,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测量是一个重要议题。从测量程度来看,一是从相关角度进行测量;二是从相互作用角度联系密切程度进行测量。

1 相关角度

1.1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协同测量

英国著名人口学家马尔萨斯根据近一百年的人口数据,做出两个基本假设“单位时间内人口的增量与当时的人口成正比和人口的相对增长率是一个常数”,基于此于1798年提出的人口增长模型,该模型表明人口将按指数规律无限增长。该模型很好的解释了欧洲19世纪以前一些地区的人口统计数据,也很好的预报了一些地区人口的增长情况。但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有限资源对人口继续增长的阻碍越来越大,导致该模型不能很好的解释19世纪以后预测值和实际值普遍出现偏差的现象。于是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皮尔(Pearl)根据自己对人口学的研究,修改了“人口的相对增长率是一个常数”的基本假设,并于1838年提出了著名的Logistic增长模型。

1.1.1 基于Logistic增长模型的协同必要性测量

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远景形势展望和对策………………………………… 王 勇,杨振立,杨慧娟(13.30)

李丽等(2015)把协同联动发展关系分为独立平等型、依赖共生型两种模式,并通过构建独立平等型的流通业与居民消费Logistic增长模型对协同的必要性进行论证。

1.1.2 基于Logistic增长模型的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测量

耦合一词源自于物理学范畴,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要素)通过各种交互作用而产生彼此影响以达到协同的现象。而耦合度则用来描述系统彼此交互作用的程度,是一种静态衡量。耦合协调度是用来描述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反映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体现系统间的动态发展过程和协同水平。进一步说耦合度主要反映系统间相互作用程度的强弱;而耦合协调度则表示相互作用中良性耦合程度的大小体现了协调状况好坏的程度。目前该方法广泛运用于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王啸啸等(2014)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5-2011年河南省物流与经济耦合协调水平进行了测量,研究表明从整体趋势看耦合协调度稳步提高,耦合协调等级从严重失调逐步向初步协调转变,但只达到了较低的初级协调水平。郭湖斌、齐源(2018)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1~2016年长三角地区间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进行测量,研究表明两系统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整体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经历了由不协调到协调发展的状态转换,目前处于耦合协调发展的中级阶段。

根据动植物演化结果在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在不依赖任何理性假设现实,1973年Smith and Price提出了演化稳定策略,标志着演化博弈理论正式诞生。该理论摒弃了传统博弈论“完全理性”的假设,以有限理性为基础,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拉马克的遗传基因理论为思想基础,从系统论出发,认为行为主体不可能明确知道自己所处的状态,但来自外界的演化压力(优胜劣汰)将促使每个行为主体通过逐渐模仿采取最适合自身生存的行动,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均衡状态。目前演化博弈论也被广泛运用于技术创新领域、物流管理领域。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剖析,发现各测量方式都从不同角度对协同理论中的协同效应进行了测量,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结合协同理论含义、特征,发现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2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GRA)的协同测量

灰色系统理论是由邓聚龙教授于1982提出来的,它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的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基本思想是根据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因素间的关联程度,形状相似程度越高的曲线,其发展态势就越接近,其关联程度也就越大,该理论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农业、工业、生态、生物等系统。

任继奎等(2007)使用该模型对福建省物流产业与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物流产业与相关产业关联度都比较大的结论。王珍珍等(2010)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与物流业的关联程度及协调度进行计算,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不同子行业与物流业的关联程度存在差异。计东亚(2010)运用灰色关联模型研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协调度,分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协调度变化,结果表明两业的协调性较紧密,但协调度处在协调与不协调的临界状态。沙颖(2012)通过灰色关联模型对吉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调度进行测算,实证结果表明,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调程度与充分协调还有很大差距,物流业未能真正体现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制造业也没有充分发挥对物流业的促进作用。

协助单位领导做好其财务工作。发现问题时及时纠正,同时组织制定相应设施制度的细则。负责提出财务分析报告,监督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供领导参考[6]。除此之外,还需组织及审批各项目预算决算,参与拟定单位重要经济合同以及原辅材料供应计划。审查财务报表,负责财务监督。

1.3 基于系统动力学(SD)的协同测量

系统动力学是195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瑞斯特(J.W.Forrester)教授根据生产管理等企业问题而提出的,最初叫工业动态学,随着学科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后期改名为系统动力学。该理论借用信息反馈理论和系统学理论,把社会问题流程化,从而获得描述社会系统构造的一般方法,并通过计算机仿真运算,获得对真实系统的跟踪,实现社会系统的战略与策略实验。王琛(2010)运用该模型对广西航空物流与区域经济及对东盟贸易发展互动关系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航空物流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对区域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吴璇等(2010)通过建立铁路物流与宏观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铁路物流的基础设施投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是长期持续增强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对铁路物流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刘俊华等(2013)将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中,通过对我国近年来两者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模型构建与拟合,得出增加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1.4 计量经济学分析:回归分析+弹性分析

其实,书籍真的是治愈伤口的良药,我相信书籍是有灵性的,它能成为你的朋友,你的知己,甚至是你的爱人。只要选对了合适的书籍,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豁然开朗,一切的人间疾苦都似与你无关。放开一切,尽情地徜徉在书海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是那么广阔,那么美好。现在的苦难,都是你成功的基石。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一切都是上天对你的考验。

2 相互作用角度

2.1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协同测量

投入产出法是由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于1936提出,主要用来衡量经济系统内部之间投入产出相互联动关系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经济领域,通过该方法可以分析出系统内一个子系统(行业)的产值消耗另一个子系统(行业)产值的数量,也可以分析出系统内一个子系统(行业)对另一个子系统(行业)的制约和影响程度。目前该方法也被很多学者用在物流领域,当做测量物流与其他行业之间联动关系(制约和影响)的方法,如张彩凤(2008)利用该方法来分析辽宁省物流业与辽宁省经济之间的影响关系;邵扬等(2009)利用该方法来分析我国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拉动、推动)分析;陈伟达等(2009)利用该方法来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田家林等(2010)利用该方法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相互联动关系。

2.2 基于数据包络法(DEA)的协同测量

数据包络法(简称DEA)是主要用于评价决策单元(相同部门或单位)间的相对效率(有效性或效益)。1978年著名的运筹学家查恩斯、库伯及罗兹等人提出第一个数据包络模型,被命名为C2R,该模型是评价决策单元的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的卓越方法。1985年格拉尼、赛福德、斯图茨提出第二个数据包络模型,被命名为C2GS2,,该模型主要用于研究生产部门间的技术有效性。1987年查恩斯、库伯、魏权龄和黄志明提出第三个数据包络模型,又被称为锥比率的,被命名为C2WH,此模型能够用于处理过多输入及输出的情况,并且可以同时对C2R模型确定的有效单元进行排序。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DEA模型不断涌现,该方法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成为社会、经济和管理领域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分析工具,也被用到物流领域作为协同度测量的方法。施国洪(2010)用DEA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出这十年当中两者发展的不协调的结论。崔晓迪(2011)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效果评价入手,首先通过DEA模型得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内部综合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GRA模型得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效果。贺玉德等(2015)构建DEA协同发展模型,实证分析了四川省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效度。

回归分析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间相互依赖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主要研究是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无影响、作用。而物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就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同关系。因此有部分学者用回归分析来测量物流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进一步运用弹性分析来计算一个变量(因变量)对另一个变量(自变量)变化的推动或带动作用。刘明菲、柯锦辉(2008)运用回归分析对1990-2006年武汉市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两者之前存在很强的因果关系;进一步运用弹性分析发现,2004年以前弹性大于1,表明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有强大的推动力,2005年后弹性小于1,表明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郭湖斌等(2018)运用回归分析对1978-2017年我国物流业与对外贸易协同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物流业与对外贸易存在长期稳定的协同发展关系;进一步运用弹性分析发现,物流业规模类指标更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而物流业效益指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较小。

2.3 复合系统协调模型

由于现实社会经济现象,不能满足经典的计量经济模型假设(尤其是对于时间序列数据),鉴于此构建的模型往往也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用于预测决策等也会有较大的失真,甚至出现“谬误回归”,该问题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注意。恩格尔(Engle)和格兰杰(Granger)于1978年发表论文《协整与误差修正》,正式提出“协整”(cointegration)概念问题,协整是指若两个或多个非平稳的变量序列,其某个线性组合后的序列呈平稳性,是对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的描述。协整理论从经济含义上意味着变量间存在着一种长期均衡关系(机制),这种均衡关系意味着系统内不存在破坏均衡的内在机制,但当变量在某时期受到干扰后偏离其长期均衡点,则该均衡机制将会在下一期进行调整并使其重新回到均衡状态。近些年来,该理论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应用有了快速的发展,也被广泛应用到物流领域,来描述不同系统之间的协同情况。王桂花,刘凤云(2011)运用协整理论对1985-2008年江苏省农业经济增长与物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两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物流业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农业经济对物流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朱莉(2014)运用协整理论研究2002-2012年江苏省低碳经济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情况,分析表明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能源消耗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对物流业实施节能减排措施会对制造业低碳化水平有一定正面影响,但制造业的能耗控制却对物流业低碳化程度拉动不足。

2.4 耦合协调度

第三它属于检修定额。检修项目与基本建设项目施工有很大区别,它有自身的特性:交叉性、零散性、工程混杂、抢修项目多等特点。要采取相应对策来满足这些特点的需求。检修定额项目划分要粗细相宜、同时尽量编制多用定额,以便灵活适用;抢修定额子目水平应低一些,一般是以正常施工为依据,按系数来确定[5]。

3 从自组织相互协调角度

3.1 基于共生度的协同测量

德国生物学家Anton de Bary于1897年提出“共生”一词,含义是指不同种属按照某种物质联系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1998年袁纯清将生物学的共生概念及相关理论向社会科学拓展,并形成共生理论。该理论是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该共生关系包括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个要素,并以共生度、共生界面、共生模式来分析共生关系状态,用共生度、亲进度、同质度、关联度、共生密度及共生维度等指标来对共生关系进行刻画。目前该理论已广泛应用到生态、社会、经济的领域。李根(2016)从产业共生视角下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状况,得出我国两业之间的协同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关键在于加强双方的联系。王珍珍(2017)用共生度模型对1978—2013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关系进行度量,得出除了贵州省其他省份正从物流业寄生于制造业阶段向正向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过渡阶段。

3.2 基于演化博弈论的的协同测量

龙宇等(2013)通过长江经济带下、中、上游货运量与GDP进行Logistic函数拟合,得到逻辑函数的参数,获得长江经济带下、中、上游及整个流域拟合所得的Logistic曲线方程,进一步利用边际分析、弹性分析来分析三大经济圈中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黄浩(2015)选取GDP和货运量作为武汉市经济和物流业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并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武汉市物流业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

王珍珍,陈功玉(2012)运用演化博弈对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进行分析,认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系统的本质在于系统内部的竞合关系。竞争使系统不断趋于非平衡,是系统演化的首要条件,合作关系则是在非平衡条件下使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的某些运动趋势联合起来并加以放大,支配着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系统的整体演化。邓良,邹昭晞(2014)运用演化合作博弈模型从机理方面研究了制造业与物流联动发展情况,认为联动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信任机制),而信任机制依赖于默契度,默契度又依赖于合作次数,建议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联动发展的信任机制。

用户通过检索原来基于Web端的数据库来获取相关信息,如课表、成绩、教师、教室占用、视频等信息,如果是基于 Wi-Fi的终端,则通过 WLAN进行数据传输,如果是基于3G的用户则通过管理系统平台与之进行信息交流,获得数据并经过处理然后经由电信网关进行回执,进而发送到3G终端。为提高性能、防范灾难可采用分布式的数据库设计。

3.3 基于协整理论的协同测量

复合系统是由不同属性的子系统在空间上相互制约、在时间上相互衔接而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复杂动态系统。比如物流业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教育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制造业子系统与物流业子系统等所构成的系统就是复合系统。而复合系统协调是描述复合系统以自组织和他组织的方式对子系统内元素、子系统功能、目标、组织管理以及与外部环境关系进行的动态调整过程。用来测量复合系统协调程度的方法称作复合系统协调模型,而应用最广泛的模型是由我国学者孟庆松和韩文秀构建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该模型主要以系统理论中的序参量原理和役使原理为出发点,构建了复合系统的整体协调度模型,从协同学角度,对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有序度和系统间的协调度进行有效的测量。刘有升、陈笃彬(2016)运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与现代物流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出因跨境电商与现代物流无法在系统结构与功能上形成有序耦合,系统协同度一直在较低水平上下波动。弓宪文(2016)运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从产业投入、产出、规模、结构和成长五个维度对2000-2013年重庆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业总体呈现从失调到逐步协调的演化发展趋势,但仍处于低水平协调阶段。

常见的生物措施。在茄子种植中,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自然环境,选择抗病虫害的茄子种子,避免出现病虫害;在病虫害的预防中,可以先使用化学药水浸泡种子,使种子能够抗病虫害;在选择茄子种子时要选择种粒饱满、质量高、无病虫害的种子。

4 研究的不足与建议

4.1 研究不足

一位封建社会官吏的慎独之举难能可贵,另一位老一辈革命家的严于自律风范则堪称廉洁楷模。而如今“以权易鱼”的党员干部,却“游离”了党的纪律、规矩,反思起来当汗颜。

①在测量协同度时没有考虑“伺服原理”,很多文献在选择测量指标时选择很多,但没有结合伺服理论中的“快变化参量和慢变化参量即序参量”问题,这样测量的结果是否符合协同演化过程,有待进一步考证。

②根据协同理论,在系统中子系统之间既存在相互吸引(有序)的作用力也存在相互排斥(无序)的作用力,这两种作用力此消彼长,构成系统的宏观状态。只有当相互吸引作用力大于相关排斥作用力时,系统在宏观表现为有序,子系统间表现为自组织即协同效应。很多测量方式,没有先对该处做出判断,直接说明测量结果,从逻辑上来说少了一步。

③根据协同理论,协同是在外界环境控制参数(信息、物质、能量)下的协同,即不同外部环境控制参数有不同的协同,因此,在谈及协同的时候,应该要先谈及“环境参数”,再谈及协同水平。

4.2 研究的建议

在运用协同理论进行“协同度/水平”方面测量时,建议应对协同的基本概念及特征进行充分的研究,遵循协同理论的基本逻辑,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型设计。其次,要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分析,第一步先设定系统协同的前提——外界环境控制参数,第二步根据“伺服原理”选择代表子系统宏观状况的指标,第三步根据“协同效应”中有序作用力和无序作用力进行比较得出是否协同,第四步设计“自组织”模型得出具体协同水平,第五步根据协同水平提出对策建议。

4.3 研究总结

本文结合协同理论含义、特征对各有关物流协同方面的文章进行了分析,发现部分测量方式进行协同水平测量的过程不妥,相对来说从自组织相互协同角度进行测量的方式较好。但要提高协同水平测量的有效性,还必须结合协同理论中的“伺服原理”、“协同效益”、“自组织效应”,然后按照逻辑顺序的步骤进行分析,这样才能符合协同理论进而指导物流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丽,刘璟琨.我国流通业与居民消费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基于Logistic模型[J].劳动保障世界,2015(11).

[2] 黄浩,黄维.基于Logistic模型的武汉物流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物流技术,2015(9).

[3] 龙宇,徐长乐,徐廷廷.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J].物流科技,2013(12).

[4] 任继奎,黄章树.福建省物流产业与相关产业的灰色关联度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4).

[5] 王珍珍,陈功玉.我国制造业不同子行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实证研究——基于灰色关联模型[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10).

[6] 计东亚.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浙江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协调度研究[J].江苏商论,2011(11).

[7] 沙颖.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灰色关联协调度测算研究[J].求索,2014(9).

[8] 王琛.广西航空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2010(10).

[9] 吴璇,王烈.铁路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应用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6).

[10] 刘俊华,李瑶琴,长青.物流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与误差修正模型[J].华东经济管理,2013(12).

[11] 刘明菲,柯锦辉.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性分析[J].理论月刊,2008(4).

[12] 郭湖斌,齐源,邹仲海.改革开放40年我国物流业与对外贸易协同发展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18(12).

[13] 张彩凤.基于投入产出的辽宁省物流业对本省经济影响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

[14] 邵扬,梁亮,张屹山.基于投入产出的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15] 陈伟达,张宇.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16] 田家林,黄涛珍.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关系——基于历次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0(8).

[17] 施国洪.基于DEA的江苏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0(9).

[18] 崔晓迪.基于DEA-GRA双层模型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效果分析——以天津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1(23).

[19] 贺玉德,马祖军.基于CRITIC-DEA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模型及评价——以四川省为例[J].软科学,2015(3).

[20] 刘有升,陈笃彬.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跨境电商与现代物流协同评价分析[J].2016(5).

[21] 弓宪文.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测度方法及实证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22] 王啸啸,欧阳新欢等.河南省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祸合协调性研究[J].物流技术,2014(9).

[23] 郭湖斌,齐源.基于耦合模型的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8(10).

[24] 李根.产业共生视角下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22).

[25] 王珍珍.基于共生度模型的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研究[J].管理学刊,2017(10).

[26] 王珍珍,陈功玉.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演化博弈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2(3).

[27] 邓良,邹昭晞.制造业与物流联动发展研究——基于演化合作博弈模型视角[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8).

[28] 王桂花,刘凤云.江苏省物流业、农业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J].江苏商论,2011(3).

[29] 朱莉,金丹丹,陈蕾.低碳经济下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江苏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物流技术,2014(2).

[30] 袁旭梅,韩文秀.复合系统协调及其判定研究[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1998(2).

[31] 袁纯清.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上)[J].改革,1998(3).

A Summary of Research on Logistics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gle of Collaborative Measurement

□LV Guo -qing 1,YUAN Jin -long 2

(1.Guangxi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ning 530222; 2.Nanning College ,Nanning 530222,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nergy concept,limited to the research of logistics subsystem,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system can not be achieved.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level measurement of the logistics subsystem and other subsystems,the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level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systems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asurement degree,the measurement methods are divided into correlation,interac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 to coordinate with each other.Degree measurement to find practical metho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ning of synergy theory needs to be further clarified.The measurement method should conform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servo principle and self-organization principle.It is suggest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measurement model based on the reference of symbiosis,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and cointegration theory measurement method.

Key words 】logistics;synergy theory;measurement

【中图分类号】 F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993(2019)08-0038-04

doi: 10.3969/j.issn.1674-4993.2019.08.013

【收稿日期】 2019-06-21

*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6年度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协同发展研究”(编号KY2016YB86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吕国清(1979— ),男,汉族,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生,工商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袁金龙(1978— ),男,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会计与审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企业内部控制。

标签:;  ;  ;  ;  ;  

物流协同发展研究综述基于协同测量的角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