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科学技术水平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进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日新月异、屡见不鲜。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在建筑业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城市化的加快,更是加快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步伐,同时,摆在每个建筑企业面前的也是更高的行业要求。
关键词:地质勘查;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1 引言
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的规模愈来愈大,建筑物的高度也不断的增加,这样的情况之下,怎样构筑好建筑物的地基、详细的研究建筑物所在地的地质结构、水文条件等,成为确定地基承载能力,更好的进行建筑基础设计的保障。文章通过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任务及要求的分析,研究了进行特殊性土勘察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新形势下提高建筑地基勘察及处理的措施,旨在为提高地基勘察与处理的效果,提供理论参考。
2 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及其相关要求
2.1 首先,需要专业人员绘制出准确的平面设计图纸,通过工作人员前往实地进行现场的勘察,根据勘察所得的结果,在设计图纸上标明各个建筑物的位置、准确的地形分布和坐标,弄清楚建筑施工中所采用的地基形式、预埋的深度与尺寸以及有针对性的特殊设计等。还需要对建筑物范围各层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工程特性、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有充分的了解。
2.2 在建筑场地的地震设防区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划分,划分对象为场地类型以及场地类别,在进行有效的划分之后,还应该进行场地与地基地震效应评价,然后根据具体的抗震设防烈度采取不同的且有针对性的措施。如果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以上,则应该划分场地上类型和场地类别。而对于那些抗震设防烈度在7度以上的场地,尚应判定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的地震液化然后再对相应的液化指数进行有效的计算。
2.3 对地下水的储藏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因为地下水的存在条件对于建筑施工也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设计基坑降水时,应该运用有效的方法获得准确的地下水位变化的范围以及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并且地下水对地层的渗透性能够进行有效分析。
2.4 基坑开挖是施工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保证基坑开挖的顺利进行,应该做好工程勘察工作,并为其提供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要的岩上技术参数。同时,还应该论证基坑开挖、降水等是否会对邻近工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并进行有效的评价,推荐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提出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建议,尤其是不良地质现象处理的对策。
3 勘察特殊性土时的注意事项
3.1 针对黄土湿陷性的注意事项。对工程进行有效的勘察时,易产生黄土湿陷性现象,想要快速的清除黄土湿陷性,应该使用土或灰土桩挤密的措施。然而,如果采取这个措施时,应该对产生的地基湿陷种类、场地湿陷级别、湿陷性土层的存在范围、非湿陷性土层的性质及埋深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勘察,从而了解实情,明确具体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到具体对应的数据指标,这些数据指标主要有地基土的含水量和最大含水量、湿陷系数、干密度和最大干密度、自重湿陷系数等。
3.2 针对粉土、沙土液化的注意事项。在建筑地基勘察的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其中还包括粉土、沙土的液化,想要行之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使用砂石桩挤密的措施。如果采取这一措施,应该准确无误的勘察现场的液化程度并进行液化等级的判定,提供具体对应的指标数据,包括地基土层的比贯入阻力、相对密度、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及液化土层的厚度和层位等。
3.3 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经常使用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方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尤为关注以下几个数据指标:厚度和力学性质、承载能力较强、适宜选作桩端持力层的土层埋深、地基土承载力的特征值,获得准确的数据资料,作为参考。
4 地基基础设计
一般来讲,地基设计是由强度设计和沉降计算两部分组成, 根据不同的地基的设计强度应该进行不同情况的提高和降低。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沉降值不能大于当地的地基沉降的允许值,基础设计是否合理可根据沉降计算或实测结果来验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础的设计者根据工程地质工程报告、有规范为依据就取得了输入数据,这些数据远远不够,还需要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善于思辨的能力,更要注重实践经验,切实合理的进行设计,保证建筑基础的稳定性。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案有很多。将各种地基及基础的处理方法和当地的实际地质情况、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获得较理想的设计方案。
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在施工中出现问题最多的是地下部分。近年来,地基基础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都不断得到重视,使得地基处理技术不断发展。而复合地基处理技术作为加固地基的一种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复合地基中桩体和桩间土是共同承担荷载的。
5 地基处理技术的处理技术
5.1 建筑地基的处理技术
若是非常重要的工程,提前在施工现场进行试验区的选择是必要的,以此来保障预压试验工作能够更好的完成,预压试验的内容需要包括孔隙水压力、侧向位移及竖向变形等项目的观测和原位十字板的剪切试验。对试验区获得的资料做出科学分析,跟原来的设计值进行严格对比,以此为依据,对前期的设计进行必要修改,并对全场的设计施工进行指导。
5.2 强夯施工前的试验性施工
试夯前应查出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和相关的标高等数据,并实施必要的措施,以避免由于强夯施工所带来的损坏。进行试夯或者试验性施工时,应按要求进行清表,经监理同意后方可进行试夯,并有专人在现场查看、记录。同时要采取防振以及隔振等措施,防止因为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机械性振动,给附近的建筑物或者施工设备带来不利影响。
5.3 其他施工技术
随着各种新型的科技手段应用到建筑行业,地基处理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常用的有:孔内深层强夯法、夯实水泥土桩法、预压法、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6 新形势下提高建筑地基处理的措施
在建筑行业不断应用现代化科技成果的背景下,地基处理的方法与途径越来越丰富,我们对使用较多的以下方法进行分析:
6.1 机械碾压法
通过使用平碾、机械振动碾压、羊足碾压等方式完成地基土的压实,这几种碾压方法适合在较大面积填土地基上使用。碾压的方法主要是:重锤夯实法、强夯法以及振动压实法等等。
6.2 化学加固法
化学加固法指的是使用胶结剂或者各种化学浆液,原理是应用压力或者电渗,通过灌注、高压喷射以及拌和等方法,使得浆液同土粒胶结在一起,提高地基土的物理性质的方法。当前使用较多的是化学浆液主要是水泥浆液、水玻璃为主要材料的浆液、以各种木质素为主要材料的浆液等等。
7 结语
目前,工程地质勘察在城市规划、民用及工业建筑、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科学全面的地质勘查工作是掌握建筑场地基础条件,更好的进行设计施工的基本条件。通过科学的地质勘察能够详细的了解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状况,及其容易引发的各种地质灾害,在此基础上保证建筑施工的有序进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在建筑施工之前做好地质勘察工作,成为保证施工质量、实现工程效益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张以晨,潘殿琦.对CFG桩复合地基中褥垫层的探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2]邹新军,杨眉,赵明华.基于室内模型试验的砂井复合地基作用机理[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9,(03).
[3]李东文. 建立地区性地基承载力表方法的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 2005,(03).
论文作者:林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2
标签:地基论文; 场地论文; 浆液论文; 建筑论文; 方法论文; 土层论文; 措施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