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迪庆供电局 云南迪庆 674400)
摘要:在21世纪的当下,智能电网逐渐被建立以及重视,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为用户提供满意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是未来必然重要发展的方向之一。因此,笔者将从目前智能电网的架构以及几个关键技术的控制管理上对智能电网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智能化模式;电网调度;关键技术;管理
前言
智能电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具有先进性与发展性两大特征,先进性体现在:具有坚强的电网基础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网基础设施等有机融合;智能调度、电力储能、网厂协商、配电自动化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等;而发展性体现在其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电网智能化的建立不仅给电线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以及挑战,而且促进各类能源高效率、大范围的配置,尤其是对大规模的风能、电能、太阳能等发电资源而言,更好的实现用户对电网的需求与电网供应平衡以及促进我国实现和谐社会建立的目标[1]。
1.智能调度的架构
电网智能下的调度通过融合新进的技术促使电网提供安全、可靠、环保、经济的环境。电网智能调度的基础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立的,由起初电力系统被分为正常、紧急、恢复三种,约束被分为负荷约束与运行约束两种等,到其调度架构的安全建立,智能调度不断从经验型延伸到分析型。直至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甚至到了21世纪的今天,电网的技术控制要求越来越严苛,最初的单体计算机的运行已经越发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对电能质量等的需求,所以随着经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也逐渐被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电网在采用智能的多处理机进行时,通过服务器的统一任务分配、广播传递心跳报文、双网管理等,将进程管理、应用状态管理、网络管理实现智能性、有效性,借助智能的功能,从测量分析、建模计算到管理控制逐渐实现成熟化,对未来的电网技术管理、调度控制奠定了全方位的坚实基础[2]。
2.智能调度关键技术的控制管理
2.1 广域分布式网络架构
分布式网络是指由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系统连成网状结构的网络形式,每个网络之间形成的每个节点至少有两条链路与其他节点相连,而广域式就是实现网络一体化的建设,以双环形、双星形的网络状为典型的网络架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现广域分布式网络的优势是当其中任一条链路发生故障时,数据报文还可以由其他连接节点的链路通过,有利于实现网络数据的有效传递以及突显其可靠性,同时有助于解决路径解析的效率问题。
广域分布式网络架构与集中式网络结构不同,摆脱了节点之间通信受限的问题,能够保证网络的畅通性,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对网络出现的带宽窄等现象,广域分布式网络可以全程对要传送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数据的大小模块进行适当压缩等方式,最后在传输的环节还可以根据所压缩的数据进行多种策略、通道的处理,既可以减少通信资源的占有率,又可以加快数据的传送速度以及确保传送的安全性,避免出现集中式网络结构中因某一节点出现故障而导致全网瘫痪的现象,不能确保所传送的数据是否有破损或丢失,安全性能差等问题。
2.2 一体化智能应用的技术支撑
传统的电网控制主要体现在区域电网以及内部省级电网上,极少涉及到区域电网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协调、配合,所以在其资源的获取、过渡等方面均存在速度上的缺陷,因此,为了降低电网数据资源的过渡性、加快频率的恢复以及速度的调整,建立智能电网更为优质化、经济性的选择[3]。
电网智能调度的完善离不开一体化智能技术,其具体体现首先在模型与数据的处理上,通过提供可靠、完整、精准、一致、及时的数据与模型以达到满足智能调度所涉及的技能需求,其次是在储存管理上有所体现,在一体化智能应用的技术支撑下,电网在空间与时间区域上可以极大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数据的处理、储存、读取、准确率等不仅可以及时进行相关的呈现,同时都占用相当小范围的空间;再次,还可以体现在其视化展示的技术应用上,视化展示应用以人机展示为主,其对象以调度中心为范围,运行各方面的信息数据,提高智能电网的能源接入,同时提高抗风险能力。
2.3 特大电网的智能运行控制
为了确保电网智能化的平稳运行,其运行的技术至关重要,而电网运行技术的智能化关键体现在负荷预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智能电网的防御系统,对变电设备的发电、检修等工作进行预测、安排,降低安全隐患问题的出现率,同时减低电网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传统的电网不仅在相应的技术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工作难度以及工作量,当电网出现故障的时候,技术人员还要及时发现问题才能进行相应的处理,既不能保证电网问题发现的及时性,也不能保证技术人员发现问题后作出的决策符合问题的解决,而使用智能电网进行运行的控制则会避免出现以上的问题,当智能电网在运行时,可以通过对输电的容量进行调整而达到优化调度的目的,不仅及时将问题作出反馈,同时将其故障的数据进行处理,为技术人员降低工作量的同时为作出解决方案提供数据,同时可以降低电网的运行成本。
2.4 一体化调度计划运作平台
一体化调度计划运作平台是智能电网的主要经济特征之一的体现,是为了实现信息架构统一、数据共享、流程融合、节能减排等目的做进一步的奠定,其通过三个阶段实现,其中第一个阶段是平台建设的一体化自动运维,通过对时段能量、信息统一等进行研究,并通过多层安全校核、评估完成;第二阶段是数据的智能决策,通过对综合应用的辅助性服务的数据的分析,为进一步的智能化提供辅助性决策信息;第三阶段是集约化云端服务,将数据集中在云环境的系统中进行部署,为优化资源配置做支撑性平台的运维。一体化调度计划运作平台通过一系列智能手段将电力等数据维持在安全、稳定、节能等状态下。
2.5 一体化调度管理
调控一体化模式要求电网调度管理实现规范化、专业化、精益化、指标化,例如是在电力调度中心建立一个调控班,通过纵向互联的方式将变电的运行的维护、倒闸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设备定期检查等工作进行调度,提高各个业务流程的流畅性以及各个环节的衔接性,做到调度管理的整体化。一体化调度的管理将电网系统中的各个系统进行整体规范性管理,其中包括动态预警系统、负荷预测系统、发电计划安全校核系统等,从而真正做到电网信息有效处理。
3.结语
智能电网的发展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而来,并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逐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前途无可限量,在未来的体系中将会运用到更为先进的技术,例如智能机器人、三维GIS等,并且在数据的区域、过渡、传递、共享上消除阻塞的现象,实现信息完整、准确,实现电网模型的灵活布控、层次众多、海量储存等目标,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带来资源的优化配置[4]。
参考文献
[1]张宇,张壮,刘嘉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在调度电网管理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5(10):235-235.
[2]马延兵.智能电网环境下对电网调度管理方式刍议[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04):00188-00188.
[3]王元元,高艳亮,孙继宗.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关键技术探讨[J].工业c,2016(12):00260-00260.
[4]苏斌,张建华.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3(22):188-188.
论文作者:陈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数据论文; 技术论文; 网络论文; 架构论文; 技术人员论文; 《电力设备》2016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