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县水务局 四川 古蔺 646500
摘要:由于我国的经济水平持续提高,农田水利项目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愈加重视起来。此文针对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展开探讨研究。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我国农村的农田水利项目将会对农业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而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是与管理工作支持密切相关的,所以在这一基础上针对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展开分析研究有着非常关键的现实价值与农业意义。
一、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随意性
主要指的是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图纸、合同和规程规范施工,存在较高的随意性以及盲目性,很大程度上导致工程项目在技术手段以及社会经济效益之类方面无法切实增强。不仅如此,项目随意性造成的隐患问题还表现为难以从本质上处理其中的技术问题以及质量问题,进而使农田水利项目自身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很难切实提高。其次,工程较大的随意性还表现在很难及时、有效的处理耕地灌溉以及农村饮水等情况。
2、重复性建设
重复建设一方面指的是在农村存在部分半拉子项目,由于工程没有完工,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出现很多的纠纷问题,导致农田水利项目规划无序,管理无度,引发非常多的隐患问题。重复建设另一方面指的是由于规划、设计的水平不够(或设计深度不够),造成本该一次建设完成的同一个建设项目建设了多次,造成大量国家资金的浪费。
3、粗放式管理
“两工”对农田水利建设极其重要,前几年“两工”的取消等于切断了修补农田水利建设的最主要支点,“一事一议”成了什么都难议。对于绝大部分是农业用水的农田水利设施,由于公共品特征强、收益低,维护管理费用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财政拨款,而大部分地方政府则以“财政紧张”为由,只能得到极少量的投入,在长期缺乏资金,难以管理和维护的情况下,农田水利系统逐渐崩坏,失去其应有的功能,最终在旱灾到来时束手无策,难以发挥作用,灾难最终演变成了望天收。还有不少地方一直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农田水利设施吃老本,当时建设资金匮乏造成一些水利设施的建设标准较低,虽然近几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农村水利设施进行了维修整治,仍有大量损毁严重,无法发挥效益。由于粗放式管理导致部分农田水利项目很早就没有了使用价值,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4、重视建设,忽视管理
一方面水利工程竣工之后,常常没有及时完善手续移交至管理部门,根本没有建成以水养水、以电养水、综合发展、自主经营以及面向市场的管理制度,所以就不能有效发挥应有效益,不能有效确保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灌溉的水费标准较低(很大一部分甚至未收取),根本不能满足工程的日常维护管理费用,导致无人管理。
5、管理水平低
水利工程施工长期以来,由于在行业特点的制约下,劳动力密集,技术更新速度非常慢,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科技文化素质也比较低。已经不适应高科技发展的要求,导致工程建设管理质量不到位。
二、增强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
1、健全管理制度
在健全管理制度之时需严格依照先进行规划审批,然后施工建设,再验收交付的建设管理程序进行。不仅如此,还需要重视保证管理内容足够广泛而且可以有效实现统一化管理,进而可以实现农田水利项目的合理化布局,加强对项目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2、强化规划和勘察设计质量
规划属于水利项目建设基础,需要针对建坝,拦河,修渠,排水以及微滴灌之类实际情况,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综合规划利用才可以确保工程项目发挥出更大效益,才能更好的推进项目建设管理。勘察设计阶段,需要重视外业资料的收集,针对项目建设地区,建设规模以及投资规划的详细研究结合当地群众的意愿,对技术标准、技术方案、经济合理性等进行充分的科学比选论证之后完成,尽量避免和减少变更,减少今后的重复建设,推动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效率不断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加强监督工作,保障工程质量
3.1,严格按照水利工程的“四制管理”要求,实施项目业主负责机制,项目业主应成立了以项目业主负总责、参建单位配合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对项目建设质量、安全以及项目建设进程进行监督,协调处理工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2,监理单位安排具备实践经验的监理人员对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投资、现场文明施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监理,要重点把握“三控制一协调”,认真履职。
3.3,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文件、施工技术规程规范标准以及合同约定精心组织施工,不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偷工减料。
3.4,项目乡镇应派专职领导干部对项目管理进行全过程监督,改善施工环境,加强工程质量监督。
3.5,强化水利电力工程质量监督站对工程的质量监管力度。
4、加强财务监管工作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资金管理方法。强化项目的资金管理,实施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确保不超拨,不克扣,不挤占,不挪用,不截留。按时会同审计与监察部门,针对资金筹集,资金使用以及资金管理展开监督检查,若是掌握到违规问题,必须迅速纠正处理,要依法问责,针对报账审核而言,要严格依据县级报账制度,严格实施“三不报帐”机制:项目不完成不报帐,质量不合格不报帐,手续不完整不报帐。必须要完工一批;验收一批;达标一批;拨付一批。在报账的时候保证现金结算,禁止白条入账,对于原始凭证一定要经过建设部门与监理部门代表现场签字之后,再交给监理部门、建设部门进行会审依比例进行支付,确保工程资金能够专款专用,强化调控管理功能的发挥。
5、加强管护工作,保证长效运行
5.1 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落实清楚管护和投资主体。
5.2 项目竣工验收达标之后,建设部门及时和乡镇村进行相应合同的签订,及时进行产权移交。
5.3 依据谁受益,谁承担以及项目养项目原则明确工程后期的管理责任。 管护主体与管护责任必须明确,及时落实管护人员,签订工程管护责任书,明确职能职责,明确管护责任,建立《工程管护公约》,形成乡镇、村、社共同管护的良好局面。
5.4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及时落实维护管理经费,确保项目有人管、有钱维修。
5.5 针对项目规模比较大,且收益较高的要建立独立的管理部门,确定好法人代表单独行使相应管理职责。针对小型项目主要依靠村社以及相应协会组织进行自行管理,进而建设长效的管护制度。
5.6 运用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合作以及协会等多种管理形式,使维护管理工作更加深入。
5.7 按时组织相应单位开展项目工程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保证项目区人们长期受益。
5.8 有效借助网络、报刊、电视以及广播之类的媒体形式,加强对管护要求的宣传,使人们管护意识不断增强。切实实现水利工程的“三分建、七分管” 。
6、加强人才培养 ,提高管理质量
在当前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及时加大人才培训,提高工程建设管理单位技术人员素质,加大从业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注重科技创新,并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必将促进工程进展,提高工程施工管理质量。
结束语: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水平不断发展以及农业项目建设不断发展进步,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所以建设管理人员需要针对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出现的问题进行明确掌握,继而可以在此前提下加强建设管理工作,推动我国水利项目总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欣春.县区农村水利工作的若干思考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
[2]冯博,张伏花.农村水利项目管理问题处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3).
[3]薛今钞,赫仅亮.农村水利所面临形势以及问题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1).
作者简介:梅松义(1969年9月-),男 ,汉族,四川泸州古蔺人,大专,工程师,从事水利水保工作。
论文作者:梅松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1
标签:农田水利论文; 项目论文; 项目建设论文; 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质量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