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抑郁症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_王东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临江乡卫生院;436000)

【摘要】目的:观察焦虑症、抑郁症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收治焦虑症、抑郁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示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人数各为40人。观察组采用米氮平治疗,研究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AMD评分为(10.5±1.6)分,HAMA评分为(8.5±1.1)分,与观察组的(15.5±2.9)分、(11.8±1.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焦虑症、抑郁症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病情能够得到控制,稳定病情,且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因此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同时能够广泛应用。

【关键词】焦虑症;抑郁症;艾司西酞普兰;临床效果;观察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314-02

抑郁症和焦虑症一样,是神经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为临床常见精神疾病[1]。抑郁症患者时常伴有焦虑症状[2],从自卑抑郁至悲观厌世,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3]。这两种精神疾病,相伴相随,相互影响,其特点是病程长、复发率高,处理难。本次研究将进一步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用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收治焦虑症、抑郁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示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人数各为40人。观察组:男12例,女28例,年龄18-59岁,平均(28.6±3.9)岁;抑郁症病程12-36个月,平均(18.6±3.8)个月;焦虑症病程为10-36个月,平均(18.4±4.2)个月。研究组:男11例,29例,年龄19-60岁,平均(29.3±3.5)岁;抑郁症病程12-37个月,平均(19.1±2.29个月;焦虑症病程为11-36个月,平均(18.9±4.4)个月。此次研究及其对象的一般性资料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首先,在所有患者参与本次实验之前的1周,两组研究对象均停用其它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

观察组:本组患者应用米氮平片治疗,初始给药剂量为15mg/d,服药方式为口服,治疗1周后增加药物剂量至30mg/d,后视患者个体反应继续增加剂量,控制最大给药剂量≤45mg/d,治疗4周后不再增加剂量,用药8周后评价疗效。

研究组: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初始给药剂量以5mg/d,服药方式为口服,治疗1周后增加药物剂量至10mg/d,后视患者个体反应继续增加剂量,控制最大给药剂量≤20mg/d。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两组HAMD评分及HAMA评分。并且根据相关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第一种痊愈:HAMD/HAMA减分率≥75%;第二种明显进步:HAMD/HAMA减分率≥50%;第三种进步:HAMD/HAMA减分率≥25%;第四种无效:HAMD/HAMA减分率<25%。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处理各项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HAMD评分及HAMA评分比较。

治疗前,比较两组HAMD评分及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有所降低,研究组HAMD评分为(10.5±1.6)分,HAMA评分为(8.5±1.1)分,与观察组的(15.5±2.9)分、(11.8±1.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HAMD评分及HAMA评分比较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治愈20例,明显进步10例,进步8例,无效2例),高于观察组的87.5%(治愈10例,明显进步15例,进步10例,无效5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两组有效率比较[n(%)]

组别例数治愈明显进步进步无效总发生率

研究组4020(50.00)10(25.00)8(20.00)2(5.00)38(95.00)

观察组4010(25.00)15(37.50)10(25.00)5(12.50)35(87.50)

χ2值-10.56810.56810.56810.56810.568

P值-<0.05<0.05<0.05<0.05<0.05

3讨论

焦虑症与抑郁症相互影响,抑郁症患者时常表现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躯体症[4]。焦虑症患者时常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这两种精神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过程、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躯体疾病[5]等均有关系。

在本次研究中,艾司西酞普兰又称来士普,产于丹麦,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新型抗抑郁症药,抗抑郁治疗的一线用药,因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备受国内外医生和广大抑郁患者的青睐。参考以往临床研究成果,本实验进一步探讨了艾司西酞普兰应用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观察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应用治疗焦虑症、抑郁症,能够稳定病情,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具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公维谦,陈玉社.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J].四川精神卫生,2016,09(05):410-413.

[2]杨建权,汪林涛,赵斌杰,等.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癫痫并发抑郁障碍患者的对比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10(05):863-866.

[3]徐琼,池森,吴新发.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米氮平治疗抑郁伴焦虑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2(09):12061208.

[4]唐颖,王丽萍,田悦,等.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焦虑症状的自身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10(06):806-808.

[5]董太新,向雄,郭彩洪.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6,08(10):78-79.

论文作者:王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  ;  ;  ;  ;  ;  ;  ;  

焦虑症、抑郁症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_王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