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下城市总体规划趋势探讨论文_孙珑珑

新型城镇化下城市总体规划趋势探讨论文_孙珑珑

东莞市东城建筑规划设计院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随着十三五规划的深入开展,我国建筑工程也在稳步发展,规划现代化城市的任务也在有序的进行中。因为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方面全面应用新型的工程规划技术,越来越加深了我国建筑行业和城市规划设计对现在工程规划的认知。这可以很好的完善工程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效果并且能大幅度提高工作质量。 所以在实现新城镇化的全过程中,必须要高度关注生态城市规划方面的问题,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以当前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工作开展的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及相关资料,提出科学化的工作模式。

关键词:新型城镇;城市规划;建设发展;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生活质量以及人均收入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新型城镇化,主要特征是城乡一体、城乡统筹、产城互动以及生态宜居等。新型城镇建设必须要秉承人和自然和谐共生、高度协调的建设原则,并不断的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熏陶中,提升生活质量以及城市建设速度,下文将对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1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特征分析

新型城镇化建设,比较侧重于人和自然二者之间的和谐发展,强调的侧重点在城市建设内涵方面,工作重心集中于下述几点;

1.1 利用高规格规划点来提升科学性

要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工作更好的开展,工作人员就必须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等方式来建设城镇,并使其满足管理、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始终走在前沿。力争在短时间内解决各地区城镇脏乱差的情况,让城市化可以和工业化同步发展。

1.2 发展道路多元化理念

多元化发展理念一直以来都是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城市规划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环节。因为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导致东西部发展出现不均的情况。而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多元化发展理念十分重要,可以按照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来选择最适合自己地区的建设模式。因地制宜,才是我国城镇化及城市规划发展最关键的一个要素,可以有效提升规划质量。

1.3 凝聚力

生态城镇的特点较为明显,不仅有凝聚力,同时也有规模效应。在城镇化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多关注城镇质量,并始终保持城镇特色,力争将城镇做强。多利用城镇的特点来辐射周围地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这也是目前国内城镇建设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

1.4 以人为本

城镇化建设必须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服务人民,营造出优秀的生活环境与氛围,为人类自由、发展提供必要环境。

2 新型城镇化模式影响下的生态城市规划模式

生态城市规划,不仅要融入人文设计,还要将景观设计融入到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建设中。城市设计人员不但要美化环境,还要多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意义,从下述几个角度对城市进行总体布局、生态绿化设置以及环境景观营造等。

2.1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十分关键的构成要素,可以通过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降低城镇化建设门槛。在新型城镇化项目建设中,会遇到的问题较多,但是最关键的依然是农民的市民化问题。所以在对城市进行规划时,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并降低一切准入门槛,打消掉城乡之间分隔制度存在的问题,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设内容集中在社会福利统一、户籍统一等多个方面,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项目建设资源税收工作机制与项目建设分配机制等,让农民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劳动成果以及城市发展对其产生的正面影响。

2.2 城乡统筹规划

想要全面实现城乡经济建设一体化发展,就必须要在规划层面上提升城乡一体化建设效率。按照城乡的基本特色来实现合理规划,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以及当地的特色。乡村生态和生活也必须要在土地、空间上统筹合一。保证乡村生态循环的正常进行,合理的通过各种技术进行推广。要尊重大自然,并不断的带动周围城市发展。

2.3 合理布局

合理布局可以起到调控城镇以及城市群的目的,并加快人口分布、项目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布局之间的相互协调。工作人员要尽量构建新型的城镇化工作理念,并科学布局城镇、城市群,避免出现城镇布局不均衡的问题。

2.4 大带小理念的发挥

要尽量将大城市和小城镇相互结合,让二者同步发展。对城镇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以城镇化发展的情况为基础,实现城乡统筹协调相互发展,最终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大城市作为发展的基准点,以大城市为中心,不断的辐射周围地区,最终将所有的小城镇都相互连接以来。在进行规划时,还要考虑到乡村不同发展规律问题,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布局。

2.5 完善城镇功能

通过完善城镇功能、改善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的方式来提升居民日常建筑的环境以及整体公共服务水平。通过规划的方式让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质检单互补转型,减少能耗。在进行规划时,尽量将城乡间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一化布局,并提升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质量,让差距处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2.6 点面结合理念的应用

可以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来构建具有空间特色的分布格局,这也是城市绿化空间分布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所有的城镇规划都需要点面结合,唯一不同的就是布局方式。①利用原有自然景观、公园景观等,设计全新的公园、绿地等自然美化建筑,以此来反应出不同地区的特色。将地球特色反馈到主题公园重心建设中,做好城市绿化。②还要按照不同城市的不同布局,发展道路两边的绿化带,并围绕城市的边缘来构建防护林、绿化带,形成天然包含模式的城镇。

2.7 城镇统筹规划实践创新

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不仅是一种可以围绕单体重心进行规划的圈层分布模式,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来进行发散分布。按照不同地区城市生态环境改造工作开展的情况,在城市的中心区进行人工造林,并分割人工造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绿化带对其加以保护,构建全新的生态系统。如果形成了分散式布局,则可以利用带状绿地还构建全面的绿化体系,让城镇始终处在绿化的包围当中。通过有机绿地来保护城市的功能区,并对新旧城区进行全面规划,让城市可以合理的布局空间,提升生态系统和城市系统的相容性,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完美结合,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文生态生存环境。

2.8 园林绿化和城市创新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基本工作理念,就是将园林绿化和城市建设相互结合,提升城市生态经济新陈代谢效率,进而提升项目的建设效率以及城镇生态体系的科学性。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理念的应用,可以促进城镇建设协调统一,并利用服务配套、环境优化以及低碳智能建设等方式来构建新城区,全面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

3 结束语

城市规划和建设工程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这个过程中城市规划也更为重视地下空间以及地上空间的设计和管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不但需要加强工程规划,与此同时还需要有建筑工程的立面图以及后期的效果图。并且伴随城市建设和规划工作向着更为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公开化方向不断发展,在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中还需要适时地引入一些规划和规划的工作,借助着先进与科学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以期符合城市现代化规划发展的需求。希望可以从实践中分析出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模式,促进相关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市规划价值— 城市发展研究,2017.5

[2]蒋翠.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规划研讨会.中国土地科学,2013.6

[3]周 昭.以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为例[J].江西建材,2016.7

[4]石楠.ZONIG区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2016.6

[5]陈刚.房地产开发与城市规划相关问题,2016.2

[6]刘蓉.城市规划设计与房地产开发田,2014.6

[7]刘欣.葵控制性详细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的意义,房地产,2015.2

[8]柳权.论城市规划决策策划师,2016.9

论文作者:孙珑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新型城镇化下城市总体规划趋势探讨论文_孙珑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