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堰桥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 要】目的:探讨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哮喘门诊7~14岁的学龄期患儿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接受6个月的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实施自我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即他人护理,两组分别使用自行设计的居家护理调查问卷做居家自我护理行为水平调查,并从哮喘控制水平、近1个月哮喘发作、急诊、住院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1个月干预组患儿的居家自我护理水平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儿哮喘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干预后1个月内哮喘事件发生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P<0.01)。结论:在学龄期儿童哮喘管理中实行患儿居家自我护理可提高哮喘疗效。
【关键词】自我护理;儿童;哮喘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294-02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选择90例7~14岁在儿童哮喘门诊就诊的轻、中度持续哮喘患儿,均符合2008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哮喘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48例,女42例,平均年龄(8.61±1.25)岁,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干预组男28例,女17例,病程平均(3.91±1.29)年,轻度20例,中度25例;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病程平均(3.89±1.19)年,轻度19例,中度26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研究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的护理主要由患儿家长承担,研究者在患儿复诊时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共2~3次,30min/次,内容为讲解哮喘的诱因、疾病的预后、急性发作时应采取的措施、吸入激素的安全性和常用药物的作用及使用方法,研究者不进行干预,只解答患儿及家长的问题。
干预组除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外,由护理小组对患儿实施综合居家自我护理干预。由2名医师、2名护师、1名心理咨询师具体负责患儿的干预和随访.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内容包括:①查找诱发哮喘发作的因素,制订减少或避免诱因的计划。②学习哮喘相关知识,哮喘发作的先兆和症状及处理措施。③指导患儿正确用药④掌握峰流速仪的使用。⑤坚持哮喘日记分析病情。⑥学会使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判断哮喘控制水平,进行自我监测病情。⑦制订哮喘儿童运动处方。⑧做患儿心理咨询,发现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疏导。
1.3效果评价
1.3.1一般资料的评估
收集并分析患儿病情及家庭资料,包括患儿的年龄、性别、诊断、病情、患儿的生活和学习能力、自我护理行为状况及家庭支持情况,并评估患儿的心理健康水平。
1.3.2居家自我护理评价
在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儿童哮喘居家护理行为问卷,包括日常行为(5个条目)、处理行为(5个条目)、控制行为(7个条目)、监测行为(3个条目)共4个维度20个条目。该问卷按照“从不”到“总是”,正向计分1~5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儿居家自我护理水平越高。经过2名护理专家和2名儿科哮喘专家对问卷的项目进行评议,内容效度为0.9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正式使用前,对20例哮喘患儿进行预试验,测得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72。
1.3.3哮喘控制水平评价
C-ACT是评价哮喘控制水平调查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2],适用于4~11岁哮喘患儿。问卷包含5项内容:活动受限、喘息症状、夜间症状、急救药物的使用频次和患儿对哮喘控制的自我评估。每项满分为5分,总分25分为完全控制,总分20~24分为部分控制,总分≤19分为未控制。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录入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患儿居家自我护理行为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居家自我护理行为问卷中总分及4个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居家自我护理干预的不断深入,干预后1个月,干预组自我行为总分及各项得分有较大提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的比较
干预前进行C-ACT测试比较哮喘控制率,干预组完全控制和部分控制共7例,未控制38例;对照组完全控制和部分控制共8例,未控制3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0,P>0.05)。干预后1个月,干预组完全控制和部分控制40例,未控制5例;对照组完全控制和部分控制共26例,未控制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36,P<0.01)。
2.3两组患儿哮喘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
干预前1个月内,干预组哮喘急性发作41例,急诊入院37例,住院17例;对照组急性发作40例,急诊入院39例,住院18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1,P>0.05)。干预后1个月内,干预组哮喘急性发作4例,急诊入院2例,没有因哮喘住院的病例;对照组同期急性发作31例,急诊入院26例,住院1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82,P<0.01)。
3 讨论
居家自我护理是指在医院环境以外,个体为保证生存、维持和增进健康与安宁而采取的自我照顾行为和活动[3]。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效果除与患儿病情和现有医疗条件密切相关外,还有赖于患儿的自我护理能力。
本研究干预前的调查中,“坚持用哮喘日记记录病情”和“使用儿童哮喘测试问卷判断哮喘控制情况”得分最低,回答“从不”和“很少”的患儿占总例数的97.4%。原因可能由于患儿过分依赖家长和医院,当出现哮喘症状时首先会告知家长,而不是自己立即处理以缓解症状,调查中只有11.7%的患儿随身携带药物,仅有8%的患儿在哮喘发作时会自己用药。哮喘急性发作时的自我紧急处理治疗措施选择上,只有56.8%患儿在家长协助下选择并使用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而干预后全部患儿会自己随身携带药物以备发作时使用,所有患儿在哮喘发作时自己均能够正确使用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药。在本研究中发现,患儿常见的问题是没有直立药瓶,未深吸气,未屏气,未漱口。因此干预中加强了对患儿吸入技术的指导,每次面对面讲解和演示,训练患儿吸药时呼吸,同时直接观察患儿吸药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纠正错误。我们通过多媒体演示,发放精美宣传画册的方法,并对表现好的患儿给予奖励,提高了患儿的吸药技术和信心。
本研究通过6个月规范系统的居家自我护理教育和管理,没有明显提升患儿的肺功能测量值,干预措施要改变肺功能测量值需要较长时间,本研究时间较短,故没有达到干预效果。
哮喘治疗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本研究及时帮助患儿寻找对治疗有利的生活方式,与患儿一同查找哮喘诱因,根据患儿病情和计划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干预措施,患儿主动地参加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执行自我护理,有效保证了临床治疗向家庭治疗的延续。在实际干预中,针对学龄期患儿学习能力强,但意志力和持久力较差的特点,研究者加强随访或采用电话和短信等方式不断督查患儿自我监测行为,以达到更好的哮喘防控水平。由于医疗资源相对紧缺,同时提示在今后研究中应重视发挥现有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对患儿居家护理行为进行有效干预,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2]马春艳,王鑫,张亚京,等.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及哮喘患儿生命质量量表在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6):1233-1235
[3]徐仁华,贾灵芝,纪象芹,等.哮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9):2257-2258
论文作者:顾娟芳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患儿论文; 哮喘论文; 自我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差异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