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者_军事历史论文

香港回归: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者_军事历史论文

香港回归历程: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爱国主义论文,历程论文,香港回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经过长期斗争洗雪百年屈辱的一件大事。从英国武装侵占香港的那天开始,中国人民就没有停止为收复香港主权而进行斗争。旧中国历届政府也曾为收复香港作过一些努力,然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才把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愿望变成现实。

一、英国侵占香港的历史过程与中国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爱国斗争

英国殖民主义者侵占香港是通过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1840年鸦片战争中,英国就趁机于1841年1月26日武装占领香港岛,并举行升旗仪式,这是英国占领香港之始。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后,英国于8月29日逼迫清政府订立了中英《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及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1856年,英国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又逼迫清政府订立了中英《北京条约》,其中规定: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1895年甲午战争后,由于清政府的再次失败,日、美、俄、德、法等国纷纷在中国掀起强租港、湾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英国乘机于1898年6月9日迫使清政府订立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其中规定:九龙半岛的其余大片土地,直到深圳河以南以及附近230多个岛屿,(后称新界,即新租界的意思),租给英国,租期99年。这样,英国从1841年至1898年,通过三次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订立三个不平等条约,实现了对香港岛、九龙、新界等整个香港地区的侵占,至今已有156年之久。

从英国侵占香港之日起,中国人民就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旨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斗争。近代中国人民在反洋教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反对八国联军斗争中都明确提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各种特权的口号。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以及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中国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身份,公开提出了全面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正义要求。当时的中国代表顾维钧指出:如果不幸的条约对未来的持久和平不利,现在就应该解除这些不幸的条约。“五·四”运动爆发,提出“外争国权”,反对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极大地震慑了当时的北洋军阀,促使帝国主义在废约问题上作了一些让步。然而真正旗帜鲜明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对不平等条约的斗争,还是中国共产党。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的时候,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提出了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的口号。192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卅”运动也明确地提出取消帝国主义特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主张。1926年中共中央在《对于时局的主张》中又一次提出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口号。

废约的真正实现,是在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同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军进行作战,减轻了欧洲战场的压力,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鉴于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一些同盟国的成员美、英等国磋商,除了在军火、医药、服装方面给予中国支援外,还应真心实意地在道义上给中国以支持,于是宣布放弃在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942年10月,美、英等国正式通知中国政府,宣布废除不平等条约。这样,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香港回归的主要障碍没有了。

二、旧中国政府试图收回香港主权尝试的破产

在旧中国政府中,北洋军阀政府和蒋介石国民党新军阀政府在人民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也进行过收回香港主权的尝试。

北洋军阀政府曾在1919年1月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在提出取消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租界地的同时,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在华各项特权,指出英国占领的香港也不例外,应该将主权归还中国。但由于美、英、日等国为了它们的共同利益不受影响,断然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在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由于国内“五·四”运动强烈的爱国要求,北洋政府代表在会上提出各国应“尊重中国领土之完整及政治与行政之独立”的同时,要求英国放弃在中国包括香港在内的租界地及其特权。但英国十分藐视中国,只同意归还威海卫和胶州湾,仍然拒绝归还新界等。这样,北洋军阀政府的二次努力均告失败。

国民党新军阀政府收复香港主权的努力主要是在抗日战争期间。1942年10月,美、英等国宣布废除在华的不平等条约后,使香港主权的收复出现了一个有利的契机,蒋介石的国民党中国政府在香港主权问题上也迅速地作出积极反应。1942年11月12日,外交部长宋子文在重庆同英国驻华大使薛穆会谈时,专门对废约后香港的归属问题表明了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态度,明确表示“香港、新界问题与租界一样,应予解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美、英、苏等国首脑罗斯福、邱吉尔、斯大林参加的开罗、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等重要的国际会议上,香港问题也是磋商的问题之一。应该指出的是,美国总统罗斯福态度是明确和积极的,他首先提议战后将香港的主权交给中国。1943年12月在开罗会议上罗斯福同蒋介石交换了意见,取得共识,一致认为,二战胜利后,中国应对香港享有主权,香港应成为中国管辖下的国际自由港。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同斯大林也交换了意见,双方共同重申了上述看法。可见,中国二战后收回香港主权已是大势所趋。

但是,英国却表示了十分顽固无理的态度。英国政府中一部分强硬派仍然坚持战后维持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接着,英国在中、英两国政府废约谈判时,对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要求公开拒绝,声称香港、新界不在谈判范围之内。英国首相邱吉尔一直对战后将香港主权交给中国持反对态度。对邱吉尔的态度,罗斯福和斯大林并不满意,但香港问题并不涉及美、苏两国的切身利益,而且美国也不愿因中国而惹怒自己的亲密伙伴,所以最终也没有做出一个关于香港归属问题的权威性决议。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以支持、积极的态度为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抗战胜利之际,中国收回香港又有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美国总统杜鲁门代表盟军最高统帅司令部发布命令,日军必须无条件向占领国战区的军队投降,日本天皇也按照杜鲁门总统的命令,给当时的香港总督、日军华南派遣军第二十三军司令田中久一发来训令,命令他就地向盟军战区军队投降。田中久一的司令部设在广州,兼任香港总督,日本是将香港和中国华南地区放在一起作为中国华南派遣军来设防的,统属于中国战区。按照杜鲁门总统的命令和日本天皇的训令,田中久一应该向中国战区所属的广东国民党军队投降,也就是说接收香港应是中国,英国根本无权到香港办理日军投降事务和接管香港。

但是这样有利的机会,被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延误了。日本刚宣布投降,英国就命令离香港最近的太平洋舰队迅速前往中国接收香港。8月20日,太平洋舰队司令夏悫少将乘坐航空母舰“不屈号”驶进香港海面。当英军准备登陆时,受到日军的枪击,很明显日军以武力阻止英军在香港登陆。夏悫无奈只好用无线电同日军驻香港的防卫司令部冈田梅吉交涉,冈田答复说,田中久一只让他按盟军和天皇的命令等待向本战区的中国军队投降,没有接到向英军投降的命令。接着,冈田又同田中联系,田中考虑目前尚没有接到中国战区军队要求受降的命令,而英军已来到香港,在英国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也就不再反对了。于是,英军登陆,从日军手中接管了香港。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忙着同共产党争夺地盘,忙于向上海、南京、东北等大城市和战略要地派兵,准备同共产党打仗,根本没有顾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为了发动内战,把香港回归这样的大事扔在了脑后。直到8月21日,也就是英军到达香港海面的第二天,蒋介石才想起接收香港。但因英国已抢先走了一步,蒋介石怕强行派军赴港会引起中、英之间的矛盾,只好屈服了,重新宣布“中国不会派军去香港接受日本投降”。

北洋军阀政府及国民党政府没能将属于自己的领土收回来,认真分析是有其深刻原因的:首先,由于当时中国贫穷落后,政治腐败,在国际舞台上没有地位,因此腰杆不硬,不得不屈服于英国。第二,蒋介石的内战政策是导致香港回归流产的主要原因。第三,两次世界大战后,美、英等大国都在关心自己的利益,互相讨价还价,在胜利之际忙着把胜利果实收进自己的篮子里,不肯为了香港而得罪英国。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府实现收回香港主权的愿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我国政府就对香港问题表明了立场:香港是被英国侵占的中国领土,对于一个世纪前英国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不予承认,中国政府将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没有解决之前,维持香港现状。1960年,中共中央又对香港问题制订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政策。1963年3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评美国共产党声明》的文章,其中又对中国政府的香港政策重申了上述立场。

197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2年3月8日,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在致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主席的信中指出:香港、澳门是属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结果。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所谓“殖民地”范畴。根据以往惯例,凡属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列入的殖民地,解决的途径是使其独立,中国的香港、澳门是被侵占领土,解决的唯一途径是恢复中国对其行使主权,根本不属于所谓的殖民地问题。中国政府的正义立场,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支持,随即联大非殖民化委员会作出决议,并经第27届联大批准,将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上删掉。中国政府的努力,为以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铺平了道路。

多年来,我国政府领导人在会见英国朝野人士和香港各界人士以及其他外宾时,都重申了我国对香港问题的一贯立场,并进一步阐明了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第一,到1997年,我国一定要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第二,在恢复行使主权后,我们将充分照顾香港的特殊情况,采取特殊政策,以保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中国政府的这些政策,为香港顺利回归和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70年代末,由于临近1997年,新界等地的土地租期问题、银行贷款的期限问题,使英国坐不住了,便想方设法探听中国的底细。我国政府则按照既定方针,为恢复行使香港主权抓紧筹备工作。1982年4月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草案)颁布了,其中有一条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条文: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法律规定。这是中国政府为收回香港主权所作的立法准备。

邓小平同志考虑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从实际出发,运用丰富的政治经验和聪明才智,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解决香港问题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中国政府在解决香港问题的各项方针、政策陆续完备的情况下,开始了对英国的谈判。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从1982年9月开始至1984年9月结束,经过2年3个阶段22轮的艰苦谈判,才最后达成协议。

第一阶段谈判开始时,由于英国在与阿根廷争夺富克兰群岛的战争中取胜,因此比较盛气凌人,狂想采取强硬手段,以三个不平等条约为依据,继续赖在香港不走。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国政府,于1984年9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时,针锋相对地阐述了三个基本立场:第一,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第二,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不仅包括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第三,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周年还不能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邓小平的坚决态度,使英国不得不慎重考虑。接着中国外交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香港是中国领土一部分,过去英国政府同中国清政府签订的有关香港地区的条约是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是从来不接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贯立场是:不受这些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收回香港地区。中英意见的分歧,使香港局势不稳,一些财团插手,物价上涨,港币贬值,英国企图以此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中国政府毫不退缩,针对这种情况廖承志副委员长发表谈话:如果香港出现动乱,中国不排除提前收回香港的可能性。一方面是中国的警告起了作用,一方面香港的动乱也直接会影响英国的经济利益,所以,英国外交部于1983年4月照会中国政府:“……英国不反对中国声称拥有香港主权的态度进入谈判。”显然,在巨大的压力下,英国同意了香港主权属于中国的原则立场。但英国仍然不甘心,在第二阶段谈判中又提出了所谓香港要有一个过渡时期,从1997年开始,大约经30年左右才能还政于香港。中国政府坚决反对,认为:续约、托管、共管以及中国主权英国管理等,其实都是延长英国在香港的统治,都有损中国的主权,是中国绝对不能接受的。1983年10月6日,外交部长吴学谦发表谈话: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应该在1994年9月以前结束,否则,到时如无结果,中国就会单方面宣布方案。中国原则的坚决的立场,使英国的一切幻想都破灭了。撒切尔夫人为此给中国领导人写来一封信,表示愿意同中方合作,并理解中国的立场。1984年4月15日,英国政府在声明中委婉地同意将香港的主权和治权交给中国。1984年9月26日,中英双方终于在联合声明上签了字,达成了1997年7月1日中国开始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协议。

综观一百多年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主权的历程,只有中国共产党以其非凡的魄力,站在民族的前列,终于按照预期计划完成了恢复行使香港主权的历史使命,洗雪了旧中国的奇耻大辱,为中华民族历史谱写了光辉的爱国主义篇章。事实再一次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提倡者,也是伟大的实践者。

标签:;  ;  ;  ;  ;  ;  ;  ;  ;  

香港回归: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者_军事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