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快速分析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析法论文,目标论文,快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在决策分析时间和决策信息均不充分条件下,依据决策者的认知能力、运用快速决策分析法进行多目标决策,可解决决策滞后和决策结果不确定等问题,本文提出快速决策分析法的基本思路,并给出实例分析。
关键词 假设性分析 多目标决策 对外直接投资
1.引言
按照科学决策的一般程序,即:分析决策问题和明确决策目标,拟定备选方案,评价并优选决策方案,实施决策方案等步骤,要求决策者需有足够的决策分析时间和充分的决策信息,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量的决策问题,尤其是经营战略决策问题,其本身往往具有多目标评判,决策结果不十分明确和决策者对之非完全掌握的特点,而决策者所拥有的决策分析时间和可利用的决策信息又经常相当有限。因此,决策者常需在决策分析时间和决策信息均不充分的条件下尽快做出尽可能合理的决策。对此,运用一般的决策分析方法显然是困难的。R.D.Behn和J.W.Vaupal提出的〔1〕, 在实践和信息均不充分条件下的决策方法——快速决策分析法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快速决策分析法是以决策者的主观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经验直觉为其分析基础,强调运用逻辑推理等认识心理过程的客观规律来指导决策过程,其特点是把握整体,抓住重点,避免繁琐,循序渐进,使决策分析快速见效。快速决策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是:思考→分解→简化→论证→反思。
在决策分析的初始阶段,首先应较为详尽地考虑决策问题的性质和结构,抓住决策工作的重点。其次按决策分析评价所需的一定标准把决策问题分解为互相联系的决策要素,对这些决策要素及其相关因素和相互联系规律进行研究,以便切实把握决策问题的实质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再次根据主要决策要素和决策要素间的主要联系对决策问题进行简化,即在识别主要备选方案、可能发生的关键的不确定性的后果,不同决策方案实施结果对决策者的价值效用等的基础上,从主要备选方案和主要决策目标入手进行决策分析。然后对所拟定的、简化的和重要的决策备选方案及其预测结果,以及对决策者的价值效用作出具体的分析论证。论证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即先对最重要决策备选方案依最重要的决策目标进行论证。若论证结果不能达到决策者的满意度则据决策分析时间和决策信息收集的可能性进行第二轮决策分析论证,在增加决策备选方案或决策评判目标或决策预期后果基础上继续分析。依此反复,直至得到符合决策者满意度的决策分析结果为止。
由于整个决策过程是在决策者据所掌握的决策信息对决策后果的预测和判断的基础上进行的,尚不能最后肯定决策方案是否合理或可行。所以最后需对决策分析过程进行反思:找出分析过程中不符合逻辑思维规律的环节;根据新掌握的决策信息修正原有预测结果;确定下一步决策分析的重点。此反思将整个决策分析过程有机地串联起来。
快速决策分析法的基本分析技术是假设性决策分析。本文以一简化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案例说明假设性决策分析在多目标决策问题中的应用。
2.问题描述
考虑到投资对象国的市场规模及增长潜力,投资对象国的风险度和投资成本等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条件,将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备选方案评价目标简化为:投资项目寿命期、东道国经营风险度和投资成本等三项。假定经决策者对各决策要素综合分析后,拟定以下两备选方案:
方案A:投资于A国。三种决策结果是:投资项目寿命12年;东道国经营风险较高;投资成本3500万元。
方案B:投资于B国。三种决策结果是:投资项目寿命7年; 东道国经营风险较低;投资成本5000万元。(图1)
图1 原决策问题
显然,这是个多目标决策问题,且两备选方案对不同的决策目标各有优劣。对此需决策者作判断权衡分析:若欲达到某一目标而需以牺牲另一目标为代价时,则牺牲多大程度另一目标才能替代该目标,即确定决策目标的替代阈值。
3.假设性决策分析
令:H[,i]为第i个假设方案;X[,j]为第j个无差别结果决策参数。
3.1首轮分析
假设决策者经思考后认为,因投资成本所需资金筹措尚不成问题,所以投资项目寿命期和东道国经营风险度是比较重要的决策目标,则可暂不考虑投资成本目标,使原决策问题中各备选方案均只剩两个决策目标。决策分析前先需确定:若在经营风险较低的条件下投资项目寿命为7年的话,则在经营风险较高的条件下, 投资项目寿命应提高至多少年,才能使决策者认为可以弥补由于经营风险较高所可能造成的损失。为此对方案A做如下假设性决策(图2)。
图2 假设性决策(Ⅰ)
此即求出X[,1]值,使图2中两方案对决策者具有相同的效用, 即两方案结果不存在差别,可互相替代。运用逐步试探法求解X[,1]:若X[,1]为7 年,决策者肯定认为在高经营风险国家投资不可行;若X[,1]为20年,决策者可能会转而选择在高经营风险国进行投资,因为长期收益足以弥补经营风险度高可能带来的损失。这样X[,1]值的选择区间是[7,20]年。综合考虑诸相关因素反复进行X[,1]值上下限试探,X[,1]取值范围逐步缩小,最终总能选出一个较为适宜的X[,1]值,如假设为15年,这意味着,若在A 国投资能使投资项目寿命延长至15年,尽管A国经营风险较高, 但此时其与方案B具有同样的投资效用。此即确定了无差别结果决策参数X[,1]的值。
由于方案B和方案H[,1]对决策者的效用相同, 故两者可相互替换(图3)。
图3 第一轮分析结果
显然,在同等条件下,方案H[,1](即方案B的替代方案)优于方案A,所以决策者会选择方案B,即在低经营风险的B国进行投资。
3.2第二轮分析
现在决策分析中考虑投资成本目标。由于上述分析结论是以在低经营风险国投资为前提的,因此第二轮分析则是在低经营风险国投资条件下,对投资项目寿命和投资成本两项目作出权衡。
现已知,方案B 在低经营风险国投资将产生两种结果:投资项目寿命7年;投资成本5000万元。若欲在同等条件下使投资成本降至3500 万元,则必须牺牲部分投资项目寿命作为代价。因此需考虑:把投资项目寿命减少多少年来替代降低1500万元投资成本是可行的。假定经分析,决策者愿以放弃2年的投资项目寿命来替代1500万元的投资成本降低额,则该假设性决策中的两方案对其具有同样的效用。(图4)。
为深入分析, 继续对H[,2]方案再进行一次假设性决策:若投资成本3500万元不变,而在高经营风险国投资,则要求投资项目寿命比5年高出多少才能弥补由于高经营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图5)。
图4 假设性决策(Ⅱ)
图5 假设性决策(Ⅲ)
假定决策者认为X[,5]为5年能满足上述要求, 则下列两结果对其具有相同效用:或者在低经营风险国投资的投资项目寿命为5年, 或在高经营风险国投资而投资项目寿命从5年延长到12 年以弥补由于高经营风险所可能造成的损失。通过上述假设性决策,可将原决策问题经方案替代进行比较(图6)。
图6 第二轮分析结果
由图6可知,方案A优于方案B。这样,经两轮分析, 得出相反结论,则还需进行第三轮分析,以便作出最后决策。
3.3第三轮分析
在前两轮分析中,均是对方案B 进行假设性决策分析和方案替代的。此轮分析,则对方案A进行假设性决策:若在方案A条件下,把投资成本提高多少用以克服高经营风险的消极影响,即降低风险度是可行的。此即求解X[,3],使两方案对决策者具有相同效用(图7)。
图7 假设性决策(Ⅳ)
假定决策者认为X[,3]为1000万元是可行的。将此结果代入原决策问题,得图8。
图8 第三轮分析结果
三轮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方案A优于方案B。因此,最终决策选择在A国进行投资。
4.讨论
由上述分析可知,多目标决策分析的关键是在不同决策结果间寻求共同比较基础,以便尽快做出合理决策,否则难以发挥快速决策分析的优越性。而在多目标决策中,不同的决策目标往往难以直接比较,若欲对其权衡进行重要性排序,就需将其置于特定决策环境中做全面分析,因此要运用到决策者基于偏好的假设性分析将不同决策目标转换为可比因素,如本例中投资对象国经营风险这一决策目标,若能用价值指标间接表示,则就可同投资成本目标相比较。
此外,多目标决策问题分析的难点是如何评价各假设性决策中的无差别结果,即如何确定无差别结果决策参数X[,i]。由于X[,i]是决策者基于效用理论运用试探法经主观判断求得,所以,决策者的判断准确性就直接影响到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特定决策问题,可通过分析找出诸决策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于数量分析为决策者确定X[,i]提供参考依据。尽管假设性分析主要依靠经验判断,但它强调的是正确的决策思想和明确的分析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