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论文_刘占林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论文_刘占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刘占林

(永年县永合会镇总校焦窑小学 河北 永年 057150 )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脑筋、动口说、动手做,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究是打开数学大门的金钥匙。因此,数学教师要致力于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1.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教材的教学内容具有广泛性,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可以先给每一位学生发一张座位卡,安排学生根据卡片上的要求进行找位置比赛,于是学生根据各自手中的座位卡寻找自己的座位。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加深对位置的理解,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感受数学的生活魅力。

2.引导动手操作,培养探究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小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离不开动手操作。可以说,动手操作是他们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进行动手操作,从而培养他们探究能力。

例如,在“认识物体”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有趣的搭积木游戏,组织学生按形状给这些物体分类。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了分一分的操作活动,展示了自己的分法,思维活跃、兴趣盎然,然后我再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议一议中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了各自不同的感受,有的说这些物体都是长长的、方方的,所以把它们分成一类;有的说这些物体身体圆圆的,可以滚动,但两头都是平的,所以把它们分成一类;有的说这些物体都是圆圆的,摸上去光光的,像一个球,可以自由滚动,所以把它们分成一类……,学生通过具体实践操作活动,比较出了这些立体图形的异同,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这些图形的感性认识,培养了探究能力。

3.组织分组讨论,提升探究思维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习数学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十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口算”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摆一摆,再小组合作,然后汇报自己的想法。在这过程中,我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以便学生把不同的思维方法都展现出来,体现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新课程也同样强调在交流活动中需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好习惯。所以,在小组学习时,我鼓励学生开展组内评价。如“如果你认为同学汇报得有道理,就给他加上一颗★表示鼓励”,以此来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并经过思考作出合理的评价。学生在相互的激励、启发、评价、比较中,锻炼了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论文作者:刘占林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论文_刘占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