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覃军[1]2007年在《洛古水电站节理岩体边坡及坝基稳定性分析研究》文中指出实际工程中,边坡和坝基中的岩体常被节理、裂隙、断层等结构面所切割,构造十分复杂。由于节理岩体的存在,将减小岩体的强度,增加岩体的变形,致使岩体的强度和变形表现为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岩体的工程力学性质受到严重影响。边坡与坝基的稳定直接影响到大坝的安全,因此受节理岩体影响的边坡与坝基稳定性研究显得极其重要。 洛古水电站拟建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址区右岸存在F107断层,且右坝肩缓倾角结构面发育,以岩屑夹泥型为主,其作为底滑面易与F107断层组合,对右坝肩抗滑稳定不利,对边坡稳定不利。研究表明,F107断层与缓倾角结构面对边坡与坝基稳定的影响明显。坝基的开挖存在两套方案,本文旨在研究两套方案中节理岩体边坡与坝基的稳定性,通过比较分析,提出较优方案,并对较优方案进行地震动力响应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论述有限差分法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建立了两种方案下右岸坝肩边坡开挖后的平面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软件FLAC~(3D)进行了两种方案受节理岩体影响的右岸坝肩边坡开挖加固前后的水平位移分析;分别建立两种方案典型坝段平面模型,模拟了坝基中的J2、J3、J4缓倾角节理和F107断层,进行两种方案典型坝段的应力位移分析;分别建立两种方案典型坝段和坝基、边坡共同作用下的叁维模型,进行了常规计算,分析了总体应力变形规律。 (2) 采用强度折减法对坝肩边坡开挖加固前后和整个坝体坝基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了受节理岩体影响的坝肩边坡滑块稳定性和坝基岩体抗滑稳定性,得到边坡和坝基的稳定安全系数;基于强度折减法,对坝基岩体进行了节理参数敏感性分析,提出不同节理参数取值下的稳定安全系数。 (3) 采用基于Dijkstra算法的极限平衡有限元法研究两种方案受节理岩体影响的右岸坝肩边坡岩体开挖后的稳定性以及可能产生的滑动模式和机理,得到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 (4) 通过以上的计算结果,分析比较两套坝基开挖方案,认为第二套方案较优;对第二套坝基开挖方案进行地震动力分析研究,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研究了典型坝段和整体叁维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应力位移状态。 本文的研究基于洛古水电站工程,有明确的工程实践背景,紧密结合实际工程。本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洛古水电站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其它类似工程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部分成果已应用到洛古水电站坝肩边坡的施工中。
向衍[2]2004年在《高坝坝体与复杂坝基互馈的力学行为及其分析理论》文中指出本文针对混凝土坝坝体与坝基之间的互馈问题,利用神经网络、数据挖掘技术、遗传算法、分形理论等前沿数学方法以及接触力学、工程力学等知识,并结合大坝原位监测资料,研究了高坝坝体与复杂坝基互馈的力学行为及其分析理论。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互馈的演变规律和转异挖掘方法。为使上述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本文建立了坝体与坝基互馈的预警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针对混凝土坝坝基中软弱结构面多的特点,本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和决策树技术,以众多工程实例为依据,建立了基于坝基稳定的八个参数的神经网络和决策树分类器,从而确定复杂坝基中的互馈优势面。对于多个互馈优势面,采用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各个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定义安全系数最小的面为互馈面。 (2)针对坝体与坝基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假定为平面型接触问题的不足,考虑互馈面实际接触面积的影响以及接触界面上的力学参数(特别是凝聚力)随接触面积的改变而改变,建立了基于坝体与坝基实际接触面积变化的互馈模型。 (3)由于分形能定量刻画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利用分形维数得到混凝土坝坝体与坝基互馈面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在此基础上,考虑分形维数的变化较真实的模拟了混凝土坝坝体与坝基的互馈过程。 (4)在弄清混凝土坝坝体与坝基互馈的力学行为及其分析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混凝土坝坝体与坝基互馈的演变规律和转异特征。并基于突变性判据,利用互馈面实际接触面积或分形维数曲线随名义应变变化的特征,得到了坝体与坝基互馈的转异判据。 (5)本文研制了混凝土坝坝体与坝基互馈的预警系统,并将其概化为数据融合、警源分析、警兆辨识、警情分析和警情发布等五个子系统,给出了各系统的物理模型以及警兆、警情指标的确定方法。该系统可以更好地预警混凝土坝的安全。
刘艳章[3]2007年在《边坡与坝基抗滑稳定的矢量和分析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边坡与坝基抗滑稳定分析一直都是岩土力学的一个经典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很多,根据各种不同的假定形成了各类不同的分析方法,但现有方法的分析基础,即采用抗滑力代数和与下滑力代数和之比定义安全系数,在大部分工程条件下缺乏必要的物理意义。工程中真正需要的是既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又简单实用而能较好地服务于工程实际需要的边坡与坝基抗滑稳定分析方法,本文在此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性的研究与探讨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阐明了边坡与坝基抗滑稳定分析的研究意义,简要回顾和评述了现有边坡与坝基抗滑稳定分析法和考虑爆破地震影响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针对现有分析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对现有边坡与坝基抗滑稳定分析中两类安全系数——超载安全系数与强度折减安全系数的定义进行了讨论。两类安全系数的定义式中,沿滑动面对力简单迭加的力学意义不明确;强度折减法通常对岩土体的两个强度参数按同一比例进行折减与岩土体的真实强度特性有差别;沿不同方向增大荷载所计算的超载安全系数之间也没有合理的可比性,因为总荷载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了变化;超载法和强度折减法计算安全系数所依赖的应力分布是人为假定条件下得到的,而不是真实荷载与物理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因此,这两类安全系数定义的物理或力学意义值得商榷。(3)依据滑动的矢量特征,提出了边坡与坝基抗滑稳定的矢量和分析法,定义了矢量和法安全系数。在运用有限元分析得到应力分布的基础上,根据摩擦理论和滑动面的受力情况确定边坡与坝基的整体滑动趋势方向,以此方向作为计算方向,将矢量和法安全系数定义为,滑动面上各处抗滑力投影的代数和与滑动力在计算方向上投影的代数和之比,此安全系数定义的物理力学意义明确,且安全系数通过一个显示方程求解,计算过程简单,便于工程应用。(4)通过理论分析表明,在圆弧型和单直线滑动面的特殊情况下,将滑体视为刚体时,矢量和法安全系数的定义式与传统的刚体极限平衡分析法中依据滑动面上的抗滑力与滑动力代数和之比定义的安全系数的定义式等价。(5)运用边坡与坝基抗滑稳定的矢量和分析法对几道简单的边坡算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计算的矢量和法安全系数,在单直线与圆弧滑动面情况下与传统的极限平衡法依据力的代数和计算的结果一致,在其它情况下有一定的差别,且各算例的矢量和法安全系数都比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安全系数要低。(6)运用边坡与坝基抗滑稳定的矢量和分析法,计算了叁峡工程左厂3#坝段坝基的深层抗滑稳定的矢量和法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滑移路径越陡,其矢量和法安全系数越小;凡包含ABCFH段结构面的潜在滑移路径的矢量和法安全系数值都较低,这与已有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定性分析成果相吻合。通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验证了边坡与坝基抗滑稳定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7)在分析天然地震与爆破地震对边坡动力影响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爆破地震动荷载影响的边坡稳定矢量和分析法。该分析法将时程分析法与拟静力法相结合,运用有限元法分析在爆破振动惯性力荷载与静荷载共同作用下坡体内各点各时刻的应力分布,根据边坡与坝基抗滑稳定的矢量和分析法计算边坡的安全系数;该分析法较好地体现了爆破振动对边坡动态影响的实际特点,求解的矢量和法安全系数具有更明确的物理力学意义,且求解过程简单。(8)应用考虑爆破地震动荷载的边坡稳定矢量和分析法,求解了黄麦岭磷矿底板最终边帮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矢量和法安全系数。计算表明,就黄麦岭磷矿的单次爆破而言,爆破振动下的矢量和法安全系数与静载时相比,降低率在10%以内,现有生产爆破振动影响下矢量和法安全系数的最小值为1.119,与该边坡基本稳定的实际情况相符;而拟静力极限平衡法计算的安全系数只有0.669,与工程实际相差甚远。
游敏[4]2012年在《超高混凝土重力坝坝基岩体质量及利用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澜沧江黄登水电站坝高202m,为我国第一座超高混凝土重力坝(现行重力坝设计规范规定:对于坝高超过200m的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应作专门研究。鉴于我国目前还没有达到200m坝高的混凝土重力坝,本文把坝高超过200m的称为超高混凝土重力坝),由于超高坝荷载大,库水压力高,理论、技术、经验缺少,因此搜集国外超高重力坝和我国坝高100-186m量级的高混凝土重力坝成功修建的理论、技术和监测成果为基础,以世界最高混凝土重力坝Grande Dixence已知的坝基岩体、设计断面、试验力学参数、以及近20年的变形观测数据,用有限元进行实际力学参数的反演去揭示285m超高混凝土重力坝所要求的坝基基本岩体质量,借此去预测超高混凝土重力坝对地基岩体的要求。黄登水电站坝基岩体为角砾熔岩夹少量薄层凝灰岩,主要为坚硬岩体,左岸岩体表观结构良好,但波速低,岩体力学参数也较低,此种岩体能否满足重力坝对坝肩岩体强度和变形的要求,以及如何评价和选择河床部位超高混凝土重力坝的建基岩体是目前水工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论文以黄登水电站超高混凝土重力坝坝基岩体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超高混凝土重力坝坝基岩体质量和建基面选择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从影响坝基岩体质量的因素出发,优选出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代表性指标: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结构面间距、吕荣值、声波纵波速、变形模量、抗剪断强度。选取变形模量作为评价坝基岩体质量的控制性指标,并对各指标的对应性进行了研究。(2)在广泛搜集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获得的大量现场资料,通过多种研究,分析了超高坝坝基为不同类别岩体以及坝基相同而坝高不同时的应力、位移、破坏模式和安全系数,总结出超高混凝土重力坝坝基利用岩体不得低于Ⅲ1类。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建200m级以及百米级重力坝坝基岩体情况,提出了超高混凝土重力坝坝基岩体利用标准及基本的量化指标。(3)得出坝高>340m,抗震烈度为7度时,坝基岩体即使为Ⅰ级岩体也满足不了抗滑稳定性要求,即对于混凝土重力坝来说,坝高340m可能是其极限高度。(4)黄登坝址区两岸岩体具有明显的“松弛块状结构”。岩体块度大,按结构面间距应划为次块状-整体状结构,对应岩级应为Ⅲ1-Ⅰ级,按规范为高坝直接利用的优良坝基。但波速、变形模量却较低,按波速、变形模量为高坝不可利用岩体。为了能正确地评价岩体结构,采用以结构面间距为第一指标,辅以反映结构面紧密程度的波速作为补充进行坝址区岩体结构划分。左岸岩体受成组发育的卸荷长大裂隙影响岩体结构明显差于右岸。(5)坝址区岩体的风化、卸荷松弛特征是黄登水电站坝基利用岩体评价中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左岸岩体风化、卸荷较为突出。采用多种量化指标对坝区岩体进行风化、卸荷评价,得出高程越高,岩体风化卸荷深度越大,左岸风化卸荷深度大于右岸。(6)根据建立的超高混凝土重力坝坝基岩体利用标准,对黄登坝址区岩体进行质量评价,结合现场变形试验以及波速测试等数据,得出黄登坝址区岩体利用上限,并对选出的建基岩体进行了校核,证明所选的建基岩体满足黄登超高混凝土重力坝的应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李正顺[5]2008年在《大渡河丹巴水电站坝基深厚覆盖层工程地质研究》文中指出至到2006年,我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19万亿千瓦时;而仅西部的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0%以上,其开发的潜力十分巨大。但该地区的河床普遍发育深厚覆盖层——厚度一般大于30m,评价其工程地质性质已成为西部水电开发过程中常遇到的难题之一。拟建丹巴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境内,是大渡河干流水电规划中的第8级电站,最大坝高116m,初拟装机容量156万kW。其坝址覆盖层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最厚超过100m,且物质成份、结构及其成因复杂;各层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地质性质差异较大;特别在是坝基覆盖层中发育叁层堰塞湖相沉积砂土层和数目众多厚度不一的砂土透镜体的情况下,坝基稳定问题尤显突出。在勘查资料、现场原位测试资料及室内试验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卡子坝址深厚覆盖层中各层土的空间展布情况及工程特性,对坝址覆盖层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渗透变形、砂土液化等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抗滑稳定性满足工程需要;渗流模拟分析表明应该采用必要的渗流控制措施,控制覆盖层的渗流;沉降计算和数值模拟表明坝基的最大值沉降量满足规定要求;在Ⅶ度地震作用下,③、④、⑤层有发生砂土液化的可能。综合评价,选择④-2层为主要持力层,高程1940m为大坝建基面高程。对采用了渗流控制方案后的覆盖层渗流场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灌浆帷幕能够有效地起到截渗的作用,控制覆盖层渗流效果明显。建议对埋深较浅的砂土体采用置换法处理,对于埋深较深的砂土体采用灌浆方法进行处理。
彭慧慧[6]2011年在《重力坝坝基失稳模糊风险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重力坝的安全评价体系中,其抗滑稳定性一直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目前在重力坝抗滑稳定性分析中一般是通过刚体平衡法计算安全系数来评价的,但在实际工程中,常规的安全系数法并没有考虑到影响安全系数的各个参数变量的不确定性,对其稳定性进行“一刀切”的评价是不够合理的,往往具有局限性。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本文介绍了大坝抗滑稳定计算中传统的刚体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和分项系数法及其应用,并结合工程实例得到一致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大坝失稳的不确定性,并提出应对大坝失稳进行风险分析。其次,基于风险分析中存在的随机不确定性进行重力坝坝基失稳随机风险分析,并对分析中各变量的相关性和敏感性进行研究。结合工程实例得出,不考虑摩擦系数与粘聚力的负相关性会使风险率计算值偏高,即计算结果偏于安全;通过敏感性分析则可得到各设计变量中对可靠性指标和风险的主要敏感因子,如摩擦系数、粘聚力和上游水位,以及其他非敏感因子,经分析得出了对重力坝坝基稳定影响较重要的因素,可为重力坝的设计施工提供指导,同时将非敏感因子按定值处理也可以大大简化模糊风险的计算研究。本文的重点是,基于重力坝坝基抗滑稳定各影响因素的随机性、模糊性以及失稳准则的模糊性,引入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叁种情况下的模糊风险计算模型,并详细介绍了常用的模型求解方法——α水平截集法。建立了基于安全系数的模糊随机极限状态方程,提出并采用改进的模糊处理方法进行相应模糊风险率的计算与研究:对设计参数的模糊采用计算简便的α水平截集法,而对失效准则的模糊采用降半梯形隶属函数,计算中搜寻设计参数和失效准则的模糊对风险率影响程度一致时的模糊区间,并以此区间计算得到的风险率作为最终的模糊风险率进行评价。工程实例计算表明:此方法比参数与失效准则均采用a水平截集法时得到的模糊风险率区间值更趋合理,模糊风险分析计算得到的坝体安全结论也与现行规范的确定性方法一致。
袁晓峰[7]2007年在《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若干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江西万安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参考了其他工程实例,以监控诸如变形、渗流、滑坡、裂缝等方面的安全性能为研究目的,对多年监测数据进行了数据处理、模型建立、监控与反演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统计模型是大坝安全监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型。但建立统计模型的回归方法有多种,这些回归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性;因此,有比较地选择分析模型,对监测资料分析的准确性、系统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万安电站大坝的实际特点,对多元回归、逐步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进行了综合比较,为万安电站大坝变形监测选择了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统计模型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异常值是大坝安全监测中普遍存在且不可避免的数据成分,对数据分析的精度有恶劣的影响。小波分析在异常值检测、去噪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本文对小波分析在异常值去除、去噪、分离效应量叁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例表明,小波分析非常适合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的后处理,相比其他方法而言,小波分析耗时少,精度高,是一种十分便捷的分析工具;特别在去除异常值方面,大大减轻了监测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后续研究的精度。突变理论是一门研究不连续现象的定性分析理论,在分析不连续现象方面有着显着优势。突变现象在大坝安全领域十分普遍,如渗流破坏、滑坡、坝基失稳等。本文主要从突变模型的选择、势函数建立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并建立了基于多年监测数据的某测压管水位的折迭突变模型,算例分析结果与工程实际是相吻合的。FLAC~(3D)是进行拉格朗日分析的显式有限差分程序。本文探讨了利用FLAC建立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的方法,并以某土坝渗流稳定分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测压管水位的确定性模型,进一步建立混合模型。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大坝变形监控模型,实例表明其预测效果好于统计模型。并对BP神经网络在参数反演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对某土坝渗透系数的反演分析,提高了确定性模型的精度,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最后对万安电站典型坝段多年监测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坝段工作状况良好、运行正常。
李凯[8]2010年在《河床覆盖层坝基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西部山区,河谷中广泛分布着厚度超过30m的覆盖层,由于其厚度大且力学性质较差的特征,危及水电大坝的稳定和安全。多布电站位于西藏尼洋河干流上,坝高27米,坝型为土石坝。工程区河床分布着厚度超过180米的深厚覆盖层,主要由砂砾石组成,结构松散,力学性质差。坝基的沉降和渗透特性将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问题。本文依托多布电站的建设,通过收集地质背景资料、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分析覆盖层的基本特征,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覆盖层压缩沉降和渗透变形等问题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建议,并对措施进行模拟验证。通过模拟分析,主要获得以下研究成果:⑴根据勘探资料,确定覆盖层的分布范围,并将其划分为5个不同的岩组,确定各层物理力学参数。⑵运用常规和数值模拟方法,对覆盖层可能存在的稳定问题如承载力、沉降变形、砂土液化、渗透变形及渗漏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沉降量过大和渗透变形是覆盖层的主要工程问题。⑶运用ANSYS软件APDL语言模块,编写相应程序,在压缩沉降分析中,实现了邓肯-张模型的建立和模拟;在渗流分析中,确定出坝体内部的浸润线和下游坡面的逸出点,实现均质坝体和覆盖层的渗流模拟。⑷针对渗透变形,初步拟定水平铺盖和帷幕灌浆两种渗控措施,并通过模拟验证两种处理效果,提出治理建议。
孙威[9]2012年在《江口水电站坝基析出物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坝基析出物是从大坝廊道排水孔中带出的、沉淀于排水孔附近和排水沟中的物质,许多大坝在运行过程中都存在析出物的问题,析出物的不断产生是否会影响坝基安全稳定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课题以江口水电站坝基析出物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研究坝基析出物的特征;以坝址区地质条件、坝基施工处理概况和坝基析出物特征为基本素材,采用演绎与归纳的哲学思维方式,化学分析和地质分析结合的方法,阐明析出物的成因;在坝基析出物特征和成因的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评价坝基析出物对大坝安全的影响。通过实际研究得到以下成果:(1)调查的排水孔293个,其中113个孔无出水,占总孔数量的38.6%。主要分布在232右岸的排水廊道中,232右岸廊道共67个孔,其中有56个孔无出水。(2)测得的排水孔水溶液pH均值为8.3,其最大值为12.4,最小值为7.3。排水孔中水均是碱性。pH值最大孔处为堵头63,其pH值达到12.4,为强碱性水。对68组水溶液的水质分析报告研究表明,排水孔水质类型呈多样性,以HCO_3~-离子为主体命名的水是最普遍的类型,其次为SO_4~(2-)离子、CO_3~(2-)离子为主体命名的水化学类型。水溶液pH偏碱性的原因在于混凝土与水的反应以及碳酸盐地区封闭式系统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与特征的影响,形成这叁种水化学类型的原因主要为地下水的碳酸平衡和脱硫化作用。(3)所采集固样总重量949.24kg,固体析出物中40%重量少于5g,50%重量少于10g,堵头段析出946kg,占据总重量的99.66%。富钙型析出物为948.71kg,占99.94%;富硅铝型析出物为388.01g,占0.041%;富铁型析出物为139.73g,仅占0.015%。在可供元素分析的27个样品中,富硅铝型样品数量为8,富钙型样品数量为14,富铁型样品数量为5。在析出固体物质特征的描述中,绝大多数固体析出物以絮状和胶体状析出,极少数固体析出物以晶体状析出。富硅铝型析出物的成因为岩石中的硅铝酸盐矿物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被分解形成次生的硅铝酸盐,在地下水的渗流作用下,由排水孔析出;富钙型析出物的成因主要是水与混凝土以及水与碳酸盐岩石的化学作用所致;富铁型析出物的成因主要是由页岩中Fe_2O_3经水化学作用生成Fe(OH)_3絮状沉淀以及铁质排水孔被腐蚀。(4)堵头段析出物量特大,烘干析出物的总量达到了946kg,主要成分为Ca,堵头63灌浆孔的水质为强碱性,Ca~(2+)、K~++Na~+及矿化度均最高,分别达到了366.71mg/L、1161.32mg/L和3211.81mg/L。孔口大量物质是由水携带出的,表明此处灌浆孔排出的水对大坝混凝土和坝基基岩具有较强烈的溶蚀作用。(5)存在两处涌水异常的排水孔,一处是位于232廊道左岸灌浆廊道与吊物井之间的两个排水孔:为机械管涌,无与库水联系的证据,与降水关系密切,且距离相对大坝较远,对大坝安全运行现阶段无直接影响,建议合理封堵。另外一处位于二道坝廊道与右岸排水廊道之间,管涌的原因与其下面穿过的F35断层有关,水的来源,与大气降水相关。二道坝为大坝附属结构,距离大坝较远,对大坝安全运行无直接影响,避免侵蚀加剧,建议封堵。(6)通过分析析出物对岩体渗透稳定性、对帷幕体防渗实效、对坝体结构耐久性的影响评价,综合得出:坝基析出物对目前大坝安全基本无影响,但应加强对两处涌水异常排水孔的监测和分析。综上所述,在现有的资料基础上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大坝排水孔携带物质中固体物质常见的为胶体物质,析出量较少,为水岩(砼)之间的化学侵蚀作用结果;在堵头段水对大坝混凝土和坝基基岩具有较强烈的溶蚀作用;在232廊道左岸灌浆廊道与吊物井之间两个排水孔和二道坝廊道与右岸排水廊道处排水孔存在管涌等机械侵蚀现象,均对大坝安全运行无直接影响。目前大坝是稳定的,堵头溶蚀需要重视,建议继续观测。
周洪福[10]2008年在《深覆盖宽河床多种复杂岩体作为重力坝建基岩体研究》文中认为赛格水电站左岸为叁迭系白云岩,右岸为石炭系玄武岩,中间为白云岩/玄武岩接触断层破碎带岩体。怒江深大断裂从坝址区外围通过,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岩体完整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玄武岩钻孔揭露岩芯平均RQD仅33%;白云岩中细微裂隙极为发育,裂隙间距普遍在数厘米,甚至1cm以下,岩体表观结构呈碎裂状,钻孔岩芯RQD值多在10%以下;白云岩/玄武岩接触断层破碎带规模较大,其中钻孔揭露铅直最大厚度在35-40m,带内断层泥、糜棱岩厚度较大。表观现象如此破碎的岩体,能否用作高混凝土重力坝的坝基岩体,无论是理论意义还是工程意义都较为重大。为此,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1)根据坝址区钻孔揭露的断层破碎带位置,利用叁维模型技术和构造地质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坝址区断层破碎带的空间展布特征,得到了坝址区主要断层破碎带的空间位置、产状、规模。(2)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的资料分析,得到了白云岩特殊性质的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岩虽然裂隙间距很小,但是由于裂隙被钙质充填胶结,使得碎裂的白云岩由非连续介质向连续介质转变,与传统意义上的碎裂结构岩体有着本质的不同,本论文将其定名为“充填胶结碎裂岩体”。(3)分别对覆盖层以下坝基白云岩和玄武岩进行了岩体结构划分和岩体质量分级,论证了岩体质量分级主要指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4)现场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受或者轻微受到外界扰动的情况下,玄武岩和“充填胶结碎裂”白云岩具有高波速、高模量、高完整性系数、高抗剪强度参数、低渗透性的特点。进入弱风化以后,岩体的力学参数达到Ⅲ级及以上岩体的标准。而河床部位断层破碎带的力学参数较低,需要进行特别处理。(5)以力学指标为核心,从岩体质量、岩体风化程度、岩体渗透性等指标分别选取了建基面的位置,突破了以往单纯依靠风化带选择建基面的限制。经过综合分析,不考虑河床地段破碎带和影响带,确定的建基面位置最低处为ZK115号钻孔处,高程为646.74m。(6)叁维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当不对坝基断层破碎带进行任何处理时,11坝段将会出现明显的不均匀沉降,大坝的稳定性较差,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和混凝土塞并同时提高破碎带变形模量的综合处理方法以后,可以有效降低大坝的不均匀沉降,提高11坝段的稳定性系数至2.3-2.4之间,能够满足大坝的稳定性要求。
参考文献:
[1]. 洛古水电站节理岩体边坡及坝基稳定性分析研究[D]. 蒙覃军. 河海大学. 2007
[2]. 高坝坝体与复杂坝基互馈的力学行为及其分析理论[D]. 向衍. 河海大学. 2004
[3]. 边坡与坝基抗滑稳定的矢量和分析法研究[D]. 刘艳章.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07
[4]. 超高混凝土重力坝坝基岩体质量及利用标准研究[D]. 游敏. 成都理工大学. 2012
[5]. 大渡河丹巴水电站坝基深厚覆盖层工程地质研究[D]. 李正顺. 成都理工大学. 2008
[6]. 重力坝坝基失稳模糊风险分析方法研究[D]. 彭慧慧. 大连理工大学. 2011
[7]. 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若干问题研究[D]. 袁晓峰. 南昌大学. 2007
[8]. 河床覆盖层坝基稳定性研究[D]. 李凯. 成都理工大学. 2010
[9]. 江口水电站坝基析出物的研究[D]. 孙威. 成都理工大学. 2012
[10]. 深覆盖宽河床多种复杂岩体作为重力坝建基岩体研究[D]. 周洪福. 成都理工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