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之浅谈论文_杜小莉

对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之浅谈论文_杜小莉

(四川省南部县第三小学)

摘要: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教师要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激发;策略


俗话说:“教不能使人爱学,不可为之教;学不可为之乐,不可以为之学。”在新课标的倡议下,让学生快乐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使他们主动去学,乐于去学、已成为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宗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有趣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我们的数学课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悬念,有意地创造问题的情境,在创设情境上下功夫。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景,使学生感到数学可亲可近。在问题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渴望解决悬念的亢奋心理状态中,激发追根求源探索奥妙的兴趣,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新授前提出一个问题:“你能测出一个不规则物体,如石头、苹果的体积吗?”生活中不规则的物体随处可见,这样就营造出了一种情景,疑问产生了,解决疑问的欲望出现了,学生个个乐滋滋地思考起来,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言而喻。所以我们要经常在关键之处,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有趣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发挥图示、教具作用,重视直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其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非常感兴趣。在讲比多(少)应用题时,教师事先用白、黑纸板各剪兔子纸型12个和7个,教学中运用教学绒板进行贴示,帮助学生理解“比多(少)”的相关概念,之后又要学生依据“同样多”、“多多少”、“少多少”来说明图示或动手摆图形。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三、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要注意兴趣的保持,运用良好的导入方法激趣后,都需结合知识的生长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参与教学过程的活动,逐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发展到“我会学”,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如在学习图形面积时为学生设计参与的机会,人制作学具,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操作。在推导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形面积公式时,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推导,不仅在参与公式的推导中理解了公式,同时也有机地把图形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掌握了量与量之间、形与形之间、量与形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保持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自主上做文章,引导学生投身于“发现――研究――探索――证实”的过程,让学生体验了发现的全过程。如:同样在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一节课时,教师先出示了两个异分母分数,问学生能否用刚才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不能?为什么?分母不同?怎样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设了一个疑在这里,接着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自己动手去找找看,所以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了 这个分数比较大,有的同学从平分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圆,还有用线做比较,还有的同学举出了生活的吃苹果的例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教,学生听,这样的教法实际上只有老师一个人在思考,其余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样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如果改变角色,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这样思考的就是全班几十个学生,听的只有一位老师了。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发展为首要目的,放手地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凡使学生能探索得到的,决不代替,凡是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四、恰当使用多媒体,为数学课助力。

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我首先提出具体情境下的一个问题: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我校全体师生都在学校的操场上参加升国旗仪式。王老师给他的同学们留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测量旗杆的高度。张明站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并已知目高为1米。然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你想知道小明是怎样算出的吗?接着用大屏幕打出这样一幅图: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仍还是形象居多,大屏幕直观的呈现出这个问题,使学生一目了然,快速理解题意。

五、重视操作 ,与实践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名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智力与兴趣关系密切,小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给予恰当的表扬评价

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小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其学习兴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社会效果。他们常常由于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赞赏而引起荣誉感,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

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几个鼓励的掌声、一朵小红花,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

总之,学习兴趣不仅是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起点,也是成功的起点。教师要为学生学好数学努力创设最佳教学氛围,不断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越快的情境中理解知识,发展智力,使他们愿学、乐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前苏联>克鲁捷斯基著,《中小学数学能力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12

[2]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论文作者:杜小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对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之浅谈论文_杜小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