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香港学校德育的途径与方法_道德教育论文

论香港学校德育的途径与方法_道德教育论文

香港学校德育途径与方法之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学校德育论文,途径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学校德育日益受到重视。香港教育署通过颁布《学校德育指引》、《中学生辅导工作指引》、《学校公民教育指引》等,大力推行德育改革,使香港学校德育进入重大变革和发展的新时期。这期间,香港不仅重新确立和建构了学校的德育目标和内容,而且在探索德育途径和方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探讨和研究香港学校推行德育的有效作法,对于提高我国内地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香港学校围绕着其德育目标和内容,在不断探索过程中形成了适宜而有效的途径,其主要部分有:

1.通过课堂教学实施德育。在香港,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香港中小学课程纲要规定了各个学科都有责任结合本学科教学进行公民与道德教育。课堂教学承担着向青少年正面传授公民与道德知识、行为规范,提高其道德认知水平的任务。具体而言,中小学主要通过下列课程和科目实施公民与道德教育:(1)宗教科。香港大多数人信奉宗教,故学校借助宗教科,教育学生多做对别人、社会及民族有益的事情。(2)伦理科。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和教育资源,启发学生从中获得正确的伦理原则,确立人际关系和个人修养,做一个有德之人。(3)语言科。通过普通话和中文教学,培养学生爱国心,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遗产;通过英语教学,教育学生尊重异质文化的差异,达到与世人和谐相处的目的。(4)社会教育科。其宗旨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及态度和技能的培养,增进学生对自己、社会、国家以至世界的认识,并使他们在学习中发展思考力,确立自己的价值观。此外史地科、经济与公共事务科、政治与公民事务科、常识科等正规课程也都负有向学生传授有关公民知识、培养道德情操、教书育人的职责。大学阶段,主要通过通识课程以及相类似的课程进行道德教育。

2.通过课外活动实施德育。在香港,学校十分重视校园课外活动的德育作用,把它作为正规课程的有益补充,普遍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香港中小学的课外活动按类别可分为:全校性活动;服务性活动;体育活动;康乐活动;各学科学会活动。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不仅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而且都有各自的教育宗旨。如服务性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服务他人和尊重他人的态度,提高其公民责任感和义务感;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品质。除了一般性的活动外,还不定期地组织一些较大型的专题教育活动。以礼貌运动为例,为了使学生明白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和养成接物待人的诚恳、和蔼、礼让等良好的品格,各学校开展了专题歌曲创作、礼貌卡设计、专题墙报、最有礼貌的同学评选等系列活动。香港高校的课外活动也相当多,有学校组织的,有社会和学生团体组织的。其中,由舍堂(香港的学生宿舍称为“舍堂”)发起的“舍堂教育”在香港高校德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舍监的管理和组织下,不仅有迎新会,欢送会,师生聚会,还有各种学科兴趣小组,开展各类比赛活动,出版舍堂刊物等。为了发挥舍堂这个德育阵地的作用,香港大学甚至作出规定,每个大学生在三年的大学期间,都要轮上一年或一个学期的入宿机会,目的是通过舍堂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接受群体生活的锻炼。

3.通过社会实践实施德育。在香港,中小学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组织学生参观社区、社会福利及公共服务机构,参加植树,帮助老人等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了解社区,了解香港,培养学生尊重公德,关心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品德。在大学,主要是鼓励并组织学生在假期参加政府各部门、各公司、企业单位的一些具体工作,或参观工商企业或到社区调查,以帮助学生关心社会,了解民众疾苦,立志为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敬业精神,早日认识未来的就业环境,为以后就业做一定心理准备。

4.注重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香港学校实施德育的一个很有特色的途径,它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辅导的任务是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家庭、学校、社会以及现存的体制产生的疑惑、不满和反抗心理,帮助学生解答疑难,使其对上述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观念,从而促进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心理辅导工作在大、中学校广泛展开,常见的方法是由学校委任一位或一组教师,联同学校社会工作者,专责督导和实施学校的辅导工作。由于辅导教师对学生持民主平等的态度并循循善诱,故受到学生的欢迎。据统计,香港大学每年平均有100多名学生要求辅导,每次约见1小时左右,有的学生连续要求辅导几次。又如中文大学心理辅导组1984—1985年度共进行了608次辅导谈话。(注:吴福光著:《港澳教育剖析》,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1页。)除个别辅导外,辅导组还就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择业等方面所遇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开设短期辅导课程,如“有效的学习计划”,“治学态度和方法”、“人际关系讲座”、“社交及公共道德”、“就业准备”和“求职指导”等。上述,无论是个别辅导还是集体辅导,都注重正面教育,启发自觉,使学生逐渐懂得做人的道理,而不是强加于人,因此取得了好的效果。

5.重视校风建设。“校风,又称隐蔽课程,是指一所学校特有的精神与风格”(注: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委员会编:《学校公民教育指引》,香港教育署1996年12月印行,第2页。),它对学生的品格和待人处事的态度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香港各极学校深感校风在公民与道德教育中所起的无言之教的陶冶作用,因此都普遍重视校风建设。具体做法如下:其一,加强民主化的学校管理。随着香港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学校管理民主化提上日程,校长逐渐改变了专制的治校作风,不仅制订了明确的组织方式和办事程序,而且与教师建立了友好的,相互尊重和信任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校长工作作风的转变推动着学校民主和谐的校风形成。其二,教学工作强调教书育人。学校要求所有课程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公民与道德教育的任务,所有任课教师都负有教书育人的职责。其三,制订严格的校规校纪,规范学生的行为,并利用法治和舆论的作用,形成一种强大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和自觉性。如在香港的各学校食堂,尽管高峰时排队买饭的人许多,但却没有插队加塞的现象。由此可见,校风建设对于提高学校德育的效果确实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香港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在教育方法上,一方面保持有东方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注重道德知识的系统讲授;另一方面积极吸纳西方现代德育的方法,如价值澄清法、道德认知发展法、活动参与法以及情景陶冶法等。

1.价值澄清法。这是一种广泛运用于香港大学、中学的课堂教学法,它强调道德观或价值观不是靠灌输获得的,而是经过自由选择、反省和行动澄清逐渐形成的。价值澄清法主要分为五个步骤:(1)就某个道德问题或社会问题,列出多种发展可能或解决方案,以供选择;(2)评估各种方案的利弊;(3)作出理性选择;(4)公开表明自己的立场,并解释自己的选择理由;(5)根据自己的选择采取行动。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暗示、鼓励、询问,设难等提供参考资料和意见,回答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澄清”自己的非道德的、不正确的价值判断。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形成与社会主体价值取向相适应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2.道德认知发展法。这是香港引进美国道德教育学家科尔伯格的一种德育教学法,主要是通过讨论道德两难问题,了解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情况,并将学生的道德认知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在教学上,采用道德两难困境的讨论,促使学生多方考虑,提出解决的方法;并聆听、参考其他同学的意见,以便和自己的想法相比较,然后做出选择。其特点是通过讨论刺激学生认知结构的改变,提升道德认知层次,以增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活动教学法。常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该方法通过讲故事、做游戏、问题讨论、情景角色扮演等方式,把呆板的灌输变为学生的有趣参与,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教师本着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的原则,将课程所讲的相关德育内容与学生可接受的各种生活、故事、游戏结合起来,引发学生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参与、活动,领悟所学习的内容,从实际体验中受到教育。

4.情景陶冶法。这是一种“隐性”的德育方法。此法表面上“无言、无形、无求”,但实际上却通过渗透,给学生上着揭示各种道德内容的直观课程,且效果颇佳,因此,在香港较为流行。各级学校通过转变管理作风,推行民主治校;转变教风,强化教书育人;加强制度建设,树立文明的校风以及建设美丽整洁的校园等一系列措施,努力为学生创建文明优雅的校园环境,从而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香港学校德育在途径和方法上不仅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而且提倡隐形教育,重视渗透性。一方面,将德育渗透在正规课程之中,强调知识教育的育人作用。如中学的经济与公共事务科、社会教育科、伦理及宗教科等介绍了大量的政治、社会、道德和法律知识,探讨了许多政治问题、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香港学校注重挖掘和整合各学科中所蕴涵的德育要素,因此作为德育基础科之一的公民教育,虽然长期未被列为独立科目,但通过跨学科渗透还是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另一方面,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各类活动和学校管理之中,使之潜移默化。香港教育界普遍认为:“一所好学校的全面而正常的生活,会比一些反复灌输道德观念或社会意识的特定课节更能使学生建立理想和培养健全的性格”(注: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委员会编:《学校公民教育指引》,香港教育署1985年8月印行,第30页。)。因此,香港学校十分重视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的氛围中,通过学习、实践、比较、印证、自我探索、自我教育,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除此之外,各类学校还建立了一套服务于德育的制度,如设立学生辅导主任和心理咨询中心,帮助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日常生活发生的矛盾;设立领袖生制度和风纪队,鼓励学生自律、自治、自教;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生活的校园文化建设等。这种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和管理中的全方位渗透式教育,极大地提高了香港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改革和完善内地学校德育工作,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香港学校在德育途径和方法方面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若干启示和借鉴。

1.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长期以来,内地学校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一直主要采用的是灌输法,即把一些具体的相对固定的道德原则和美德灌输给学生,并通过训练、榜样、惩罚、考试等方式巩固和强化灌输的内容,这虽然对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方法陈旧、简单、生硬,往往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影响教育效果。因此,要提高内地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仅靠灌输等传统的教育方法是不够的,还应积极借鉴其它有效的方法。从长期的德育实践来看,渗透式更顺乎自然,也更能取得系统全面的成效。香港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有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注重跨学科的德育渗透,把品德教育与知识传授密切结合起来;将德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提出“人人有责”的德育模式,把德育渗透到学校管理、服务工作的各个领域等。由此启示我们,内地学校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除了搞好德育灌输外,还须加强德育的渗透力度,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道德教育。

2.重视心理辅导的德育功能。从香港学校的道德教育实践来看,他们对心理辅导非常重视,如各学校的学生事务处都设有心理辅导组,为学生提供个别心理辅导,并针对一些普遍性问题,开设专题辅导。香港的心理辅导工作不仅开展得早和广泛,而且做得很有成效,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这方面的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因为学生的问题不光是思想问题,还有心理问题,对于前者运用说理教育法是可行的,而对于后者,运用心理辅导的办法则更为适宜。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咨询辅导也就显得更加重要。然而,内地学校的德育工作者长期对此却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平时较少关注学生的心理矛盾,没有及时地为他们排忧解难,故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数日益增多,更有甚者,因心理因素导致的打架斗殴、自杀事件屡有发生。事实证明,当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已刻不容缓,心理辅导作为学校开展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应当受到重视。

3.拓宽途径,建立开放型德育模式。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德育社会化和社会德育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封闭型的学校道德教育已不符合现代德育发展的趋势。因此,要注重德育的开放性。在这方面,香港学校的德育实践为内地学校提供了大量有益的经验。长期以来,香港学校实行开放的德育格局,学校“小课堂”紧密联着社会“大课堂”,在教育方法上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许多西方的德育方法,诸如价值澄清法,道德认知发展法,社会行为体验法等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该地区学校德育的效果。香港学校德育的开放性特色启示我们要不断拓宽德育的途径,变封闭型德育为开放型德育。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变革的社会,各种文化信息纷繁复杂、瞬息万变,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飞速发展,打破自我封闭,建立开放型德育模式成为必要和可能。为此,内地学校应打破单纯的课堂灌输、报告宣传的模式,积极采取各种现代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德育功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开放式”的教育方法,加大德育的信息注入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正确区分、辨别、选择和吸收多种社会信息的能力;同时,积极借鉴国外道德教育中有价值的东西,补充并完善学校德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而提高内地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标签:;  ;  ;  ;  ;  

论香港学校德育的途径与方法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