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_科技论文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_科技论文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途径论文,经济持续论文,国民论文,快速健康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法分类号 F124.1

党的十五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性会议。江泽民总书记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对于各条战线、各个方面的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江泽民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在转换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一、推进经济体制的根本转换,使经济体制改革有新的突破

转换经济体制是指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50年代形成的,这一经济体制的特点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和控制人、财、物等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主要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之初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条件的变化,这一体制越来越不适应需要,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如国有企业只是政府行政机构的附属物,企业没有自主权,没有生产经营决策权,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市场相隔离;排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政府主要依靠指令性计划,借助于行政手段来组织和管理经济,易于造成经济计划与经济运行脱离;国家对企业实行统收统支,企业不承担盈亏责任,企业职工的收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脱钩,“大锅饭”现象严重,企业和职工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等。因此改革经济体制,选择新的运行模式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我国对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探索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经历了围绕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无数次争论,最终在党的十四大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传统的计划经济相比,有着巨大优越性。它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19年的实践证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有利于解决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同国际经济接轨,更好地打入国际市场,真正成为世界经济中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我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笔者认为,当前要推进经济体制的根本转换,应搞好以下工作。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要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大放小,大踏步地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集团,力争在本世纪末, 能够培育几家进入世界500强的大企业。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并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2.发展市场体系

着重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如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等;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服务、沟通、公证、监督等作用;要改革流通体制,健全市场规则,清除市场障碍,尽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3.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切实交给企业;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和调整,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把综合经济部门改组为宏观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政府的宏观调控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运用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

4.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建立适应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有可能发生风险的劳动者都进入相应的保险项目,重点是完善企业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以减轻企业负担;坚持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负担的原则,尽早统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方案和机构设置,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推进再就业工程,使人民生活逐步向更高的水平前进。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确处理速度、效益与结构的关系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粗放型方式是指在经济发展的低级阶段靠经济规模外延的扩大来增加产量的增长方式;集约型方式则主要是经济发展高级阶段依靠技术进步、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求得效益提高的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工业化初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这一增长方式的负面效应相当大,如盲目铺新摊子,上新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设备落后,浪费严重;基建规模不断扩大,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等。这些弊端严重影响经济发展,非改不可。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其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收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实现这一转变就要协调速度、效益与结构的关系。

1.经济增长要适度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很有限,农业人口比重高,科技教育落后,贫困面大,因此适当加快经济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是广大人民的心愿。然而速度过快,超出国情国力的承受力,也容易引发经济的不稳定。要保证经济增长,必须将速度和效益统一起来。经济增长速度同经济效益既不是截然对立的,又不是必然相一致的,它们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确定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要看是否与当时的资源、资金、技术、市场等客观条件相适应,是否能够带动结构的优化,是否能够带来经济效益,是否能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今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主要应该是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每一单位资源投入的产出。

2.优化经济结构

当前,最重要的首先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为特征的。党的十五大报告深刻总结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鲜经验,汲取了人类思想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有益成果,对公有制的理解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提出了新的概括和阐示。在今后实践中,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明确:第一,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第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对整体经济而言,有的地方和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三,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多样化的。股份制是其中之一,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它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对许多产业,国家可以采取控股的形式,实现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支配地位。国家控股的股份公司有三方面好处:一是这些企业有适当的资本金,在国内外竞争中有资本实力;二是这些企业投资和经营的风险分散,不再由国家集中承担;三是企业的监督管理社会化。股份合作制是劳动者的资本联合,具有合作经济性质,也是公有制的一种形式。股份合作制从融资上讲,解决了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和股票市场融资的困难;从管理上看,资本和劳动双重联合,由企业的劳动者监督和管理企业,改变了过去管理不严和经营不善的局面。第四,公有制经济不能排除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标准就是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其次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脆弱,自身发展能力差,缺乏后劲;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大而全,小而全,低水平扩张,既形不成规模效益,又不利于质量提高。优化产业结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推进产业地区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3.提高经济效益,走内涵扩大再生产道路

提高经济效益是实现速度、结构、效益三者协调运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是效益好的时期,经济就能持续快速增长,结构比较协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一是企业要充分运用经营决策自主权,根据市场需要安排和组织生产,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减少甚至避免产品积压和供不应求并存的现象。二是增加科技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三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和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四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行科学管理,人尽其才,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大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这就要求大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生产发展主要是由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竞争。科学上的重大发现,技术上的重大发明,使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随着科技发展,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在发达国家可达50%甚至更高,新技术革命引起的产业革命过程越来越短。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当前,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和决定力量,已成为国际间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重视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占领科学技术发展制高点,已经成为发展和壮大自己、巩固和提高国际地位的当务之急。

然而,目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利用效果并不很理想。如企业的科技投入比较低,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薄弱,技术装备和工艺落后,产品结构调整缓慢;科技成果的转化比较缓慢;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等,这都严重地影响了科学技术的利用效果。据测算,目前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目前我国出口的高科技产品仅占工业品出口总额的5%左右, 而发达国家则在40%以上。我们一定要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利用率。

1.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

国家经贸委确定了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新思路,如在全面加强企业技术改造的同时,狠抓提质降耗,提高经济效益,把投资集中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上;要加大力度,真正把项目与大企业结合;切实落实项目资本金,减轻企业改造的压力,降低技改投入的风险等等。

2.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这主要应表现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制定和完善促进科技进步的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建立科技部门介入制度;鼓励科技人员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兴办信息、咨询产业,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服务。而更重要的一点则在于科技成果必须适应市场的需要,要根据市场的需要来选择科研项目,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3.搞好高科技产品的开发

要结合实际,努力做好经济与科技结合的文章,抓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配合国企改革,提高新技术同传统技术的结合水平,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生长点,使高科技产品有新的突破,从而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

4.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在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以及成果转化中,有些难题单靠某一个或者某一些科研单位自身的努力很难解决,需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攻难关的优势,赶上时代,赶上世界的发展,迎接21世纪的挑战。

5.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

完善技术等级培训制度,提高职工生产技术水平,解决职工技术等级结构的合理比例和配置;完善适应性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通过短期培训,迅速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变化需求,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等。从根本上说,科技进步,经济繁荣,社会发展,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大批合格人才,因此,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开放,包括对发达国家的开放,也包括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它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开放,还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有重点、宽领域的开放。

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将属于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很好地加以利用,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加速实现现代化。我国19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对外开放使我们充分利用起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促成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加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通过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到本世纪末使我国初步建立起开放型经济的基本框架。为此,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开放将在与国际经济的互接互补中由政策导向转向市场导向,由地区优惠转向产业倾斜和国民待遇,对外经济增长方式也要由数量型转向质量、效益型。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努力扩大商品和服务的对外贸易,优化进出口结构。进一步降低关税总水平,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完善代理制,扩大企业外贸经营权。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在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的基础上,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决不可忘掉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决不可放弃维护国家和人民权益,决不可放任各种腐朽的、有害于人民的东西自由泛滥。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强盛的国家必定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开放是民族振兴最为快捷的途径,是与世界平等对话最为坚固的桥梁。只要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基础上向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更深的方向发展,以获取最大的比较利益,我国必将以新的形象自立于世界,必将使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并逐步向更高的水平前进。

标签:;  ;  ;  ;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