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华民族论文,之魂论文,爱国主义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0—2987(1999)02—0065—67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其中,爱国主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刻内涵之一。
一、爱国主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列宁曾经指出: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表现在热爱祖国的江河大地、锦绣山川;热爱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灿烂文化;热爱自己的人民,维护祖国独立和民族尊严。这种深厚的感情世代相传、绵绵不绝。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奋斗不息的主要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是精神文明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已明确地写进了党的十四大六中全会决议: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
二、爱国主义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
1.铸造民族之魂。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深刻表现了他的卓越人格境界,这充分反映在他那光辉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中。这是对中国人民的伟大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重大发展,是从三中全会以来,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凝聚,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民族之魂。
社会主义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到毛泽东,历史翻过了一页页风云画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地分析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形势的前提下,认真地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一条新路。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是中国人民成功地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21世纪的光辉旗帜。
2.振兴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历史积淀、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一种价值追求和精神支柱。包括民族的信念、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在于它的时代性、包容性和广泛性。因此,它亘古而绵长,历久而弥新,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今年入汛以来,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了超纪录的特大洪水,出现了百年未遇的洪涝。面对着劈头而来的洪水,华夏大地紧急动员起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战,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不仅抗击了百年不遇的洪水,而且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使我们能在洪灾之后,抗灾自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战胜一切困难,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努力完成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
这次抗洪斗争中所表现、所凝聚的精神力量,印证了江泽民总书记振奋人心的一句话:“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面对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我们的党员、干部和人民子弟兵,展现给世界一幅惊天动地的战洪图。以“钢铁战士”吴良珠为杰出代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是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大智大勇、质朴高洁的精神力量。他们把生的希望一次次让给群众,把艰苦的搏斗视为最高职责。军队和老百姓,党和人民,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力量,所向披靡、建立功勋。
4.创立民族伟业。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任务是:按照十五大的要求,始终不渝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并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内容,我们今天奉行的爱国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爱国主义。在我国现阶级,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上。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紧密相连的。只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迅速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祖国的繁荣和富强。邓小平同志说得好: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三、爱国主义精神是跨入21世纪的伟大旗帜
1.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
未来的世界是知识经济的世界,未来的出路也在于发展知识经济。对于这一点,谁醒悟得早,动作快,谁就能抓住机遇,争取主动,否则就会落伍,甚至被历史所淘汰。盼望中华腾飞世界,期望中华民族能够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成为“东方醒狮”、“经济强国”,这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梦寐以求的理想。在世纪之交的紧迫关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必须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以“爱国、建国、强国”的自觉意识,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在吸收世界上最优秀知识、加大社会开放力度的同时,建设好民族文化,形成正确的向上的振兴民族、奋发图强的价值取向,打破墨守成规的旧思想、旧习惯,努力在科技上创新,在文化上、管理上创新。惟此,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下一个世纪走上迎头赶上的光辉道路。
2.贯注崭新的社会内容。
爱国主义是一面伟大的旗帜,但它的内容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既要尊重历史遗留下的精华,将其发扬光大、推陈出新,更要注意研究在世纪之交,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变革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及所必然引起的利益关系的变动和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资产阶级的种种腐朽思想和行为会发生和蔓延。一些人搞权钱交易、人情交易;一些人利欲膨胀,把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用于市场之外,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一些人滋长了投机心理,伪劣假冒,损人利己;一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而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出现了种种所谓“世纪末”现象。弘扬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要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塑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主体意识和民族精神,为我们社会主义的航船扬起跨世纪的风帆。
3.培育生生不息的爱国激情
在人类情感中有许多种形态,但只有一种情感是超时空的,那就是用几千年的时间,用无数生命与血肉铸造的爱国主义情感。它深沉博大,浩浩然而彪炳天地。古往今来,它都是激励人们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巨大精神力量。在社会发展到21世纪时,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愈演愈烈。虽然知识共享已成为一个共识,但知识产权的保护正作为问题的另一个侧面而被正视和引起极大的注意。因此,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发扬光大,不是一个人、一群人、一代人的问题,而是将它作为世纪工程,以有目的、有计划、高效的运作机构,培养出大批的、代代相传的足以以国家前途命运相托付的继承者,培养和熏陶出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建设者,以使无数革命先烈梦魂萦绕的“强国梦”,能被他们的后代尽心竭力地去实现,去抢夺世纪发展的制高点。
我们要努力培养大批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使富强国家、振兴中华成为科学的理想信念,成为21世纪的持久奋斗目标。如此,我们这个民族才会具有永生的活力和再造辉煌的伟大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