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念转变的物理习题课探究论文_黄兴仲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黄金镇黄金中学 514357

摘 要:习题课教学向来是教师“满堂灌”的重灾区,却又是学生开拓视野的好阵地,基于概念转变策略,使教师能在原来基础上,更加发挥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做好分层有效教学。

关键词:习题课教学 概念转变策略 分层有效教学

物理习题课教学,不同于物理新课教学、实验教学,往往较为沉闷,容易造成教师“满堂灌”。从学生层面而言,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一,习题容易,则基础较为牢固的往往不屑一顾;而稍微讲深些,则学习困难的学生常常一节课下来一头雾水。如何突破现有困境,笔者认为可采用概念转变策略,对习题课稍作改良,既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可做到分层有效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他们往往会基于自己现有的经验,对新问题产生自己的看法。而如何利用好学生的这个“最近发展区”,则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瓶颈和教师授课过程中应加以重视的地方。而所谓“概念转变”,即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实现对原来的错误认识的纠正或对原有低层次认识的发展。基于概念转变,通常可采用两种策略,前者为激发认知冲突,后者为搭建“脚手架”。

一、激发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可通过实验创设引发、经验推理引发或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发,而每一种认知冲突的激发,均不是为了单纯地引发冲突,而在于解决冲突,在完善“前概念”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认知缺陷,更好地优化自我的知识结构。

如在讲解受力分析的习题课教学中,即可采用激发认知冲突,使学生在既合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受益匪浅而乐在其中。

二、搭好“脚手架”

在习题讲解中,可进行一题多问,让学生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知识的优化与总结,从而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比如笔者曾在探究动能定理的习题讲解中,曾以一套装置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几个设问,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通过比较方式,使学生明白一套装置如何可为多个实验使用,而区别又在哪里,使学生明白其中的关键所在。

图1

设问1:此装置(图1所示)如做探究动能定理实验,是否需要平衡摩擦力?

假设长木板水平放置,对小车分析,由动能定理,有Wf= Mv2,但f没法求出,不能定量,所以不能验证动能定理。故需要消除f的影响。

设问2:根据以前所学的实验,可如何消除f的影响?

学生讨论后,得出如下:

(1)可将长木板换成气垫导轨,继续水平放置。

(2)可将长木板垫高一定高度,平衡摩擦力。

设问3:若将长木板垫高一定高度,平衡摩擦力后,此时,F合=T,此时,WT应如何求解?

学生讨论后得出:

(1)T可用测力计或传感器测量,使T由未知转已知。

(2)利用可控制变量钩码的质量m,使T约为mg,但此处需要条件m<<M。

设问4:此套装置在前几次实验中均有出现,同学们是否可以通过表格方式(如表1)进行整理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并及时进行小结、归类,能够更加理解该装置中的平衡摩擦力问题和m<<M的问题,使学生对实验原理更加地清晰明了。

三、总结

新课程标准提出“习题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答案,而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概念转变策略是改良现有习题课的一种途径,而这成功之处在于敢于放手,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体验,去总结。这其中需要教师更多地付诸心力,走近学生,了解民情,重在引导,妙在开启,而不只是老师的“苦口婆心”与“一厢情愿”。

参考文献

[1]阎金铎 郭玉英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1。

[2]韦兵余 创设认知冲突,促进物理概念教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12),23-24。

[3]中华人民共和国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5-56。

论文作者:黄兴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9月总第3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  ;  ;  ;  ;  ;  ;  ;  

基于概念转变的物理习题课探究论文_黄兴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