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论是高层建筑物,还是体积相对较大的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进行建造,是常用的一种建筑手段。在具体的钢筋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及后浇带的施工质量都会对建筑物的整体安全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将简要分析混凝土施工及后浇带的主要概况及具体施工技术。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施工;后浇带技术
前言
近些年,伴随着全球范围内地震灾害频发,国内外很多学者们通过地震灾害的观察及模拟实验分析总结得出:建筑工程在地震中会出现坍塌,大多因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耗能与变形能力不足而形成的。在目前我国抗震设计规范是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为抗震设防标准的,这一标准的实现,需要钢筋混凝土框架具有较好的承延性及耗能能力。
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延性设计的概念
建筑结构的延性是指结构在保持竖向承载力的前提下的非弹性变形能力。就框架结构而言,对于梁和柱等构件,由于钢筋的包兴格效应,混凝土梁端或柱端在弯矩作用下受拉开裂后,表现出承载力保持不变而变形增加的塑性变形能力,此部分形变在卸载后也不能恢复,因而在收到压力的时候,首先会吸收部分能量来恢复此部分形变,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非线性。受此影响,在地震作用力的反复拉压循环受力过程中,梁端或柱端由于多条裂缝的出现而具有一定转角变形的能力,既出现塑性铰出现。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延性耗能能力实则主要表现为地震水平作用力超出结构弹性极限承载力而出现塑性铰后,结构各处的塑性铰往复转动耗散掉部分结构所吸收的地震能量。因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延性设计的核心就是控制也够能在合理的位置出现塑性铰,表现出保持竖向承载力的前提下的非弹性变形能力。
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混凝土施工之前应做的主要准备工作
整体现浇和预制现配是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在具体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所采用的两种主要方式,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将这两种技术进行整合运用,完成建筑物的混凝土施工,这种情况一般被称作是装配整体式结构。预制现配结构一般是在建筑物施工之前就完成,相应的预制构件厂将用以支撑的构建结构运送到施工现场,完成结构安装即可。整体现浇式结构的具体做法包括绑扎钢筋、支架模板、混凝土浇灌,最后进行振捣成型,这一系列过程都是在建筑物的具体构件位置进行施工。混凝土如果在施工之前进行过养护,那么当混凝土达到了一定强度以后,就可以将模板拆除,完成构件制作安装。
2.2混凝土施工中的具体要求
混凝土施工一定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在施工结束以后,混凝土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必须与图纸相符。施工结束后的混凝土强度也要与设计保持一致,确保施工的整体性能,也为建筑物的质量提供保障。混凝土施工的具体过程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混凝土拌制、运输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及相关养护工作等。这些具体环节是相互影响制约的,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否则,建筑物的质量就要受到影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有以下具体的要求:
2.2.1混凝土施工的具体配料及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的施工配料与施工配合比是混凝土强度的重要保证,施工人员通过配置材料的具体配合比对混凝土进行调配,对水和石灰的配合比有明确了解。在具体的配合施工中,受外部气温影响,砂石中会含有一定水分,为了保证混凝土最终质量,在配合施工时要注意砂石中的含水率,正确处理混凝土基本原料的配比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的强度是建筑物整体质量的基础,根据现有的建筑规定,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20或C25。如果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差在2.5MPa以下,配置强度的标准差就要大于2.5MPa;如果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在C30以上,标准差值不足3.0MPa,配置强度的标准差就要小于3.0MPa。
2.2.3混凝土的搅拌
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混凝土搅拌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筑公司要重视对于搅拌机的选择,选用合格的搅拌机,可以加强混凝土的整体质量。搅拌机在使用过程中,还要严格规定搅拌时间、投料顺序、进料容量等。
3钢筋混凝土框架延性设计的要点
对于框架结构而言,要保证结构具有较强的延性变形能力,首先得避免构件出现剪切破坏,无论是梁还是柱一旦发生剪切破坏都会带来危机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甚至引起结构的整体倒塌。其次,结构延性变形是以竖向承载力为前提的,因而延性设计中不希望过早的出现柱的破坏。再者,框架结构靠梁柱节点将各杆件链接成一个整体结构,节点一旦破坏,就不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因此,在框架结构的延性设计中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3.1强剪弱弯
为了规避梁在屈服之前产生剪切损坏现象,在一级、二级时,依照的强剪弱弯的设计原理适当调整梁端截面组合剪力设计值,在三级、四级时无需进行调整。依照 《抗震规范》 中对梁截面的最小尺寸、梁截面剪压比进行限定,以免产生斜压损坏现象,并给出相应公式对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进行核算。
此外,框架柱在持续荷载作用中的抗剪承载力来自混凝土(VC)、横向钢筋(VS)、轴向荷载的作用效应(VN)等方面。加载初期阶段,混凝土承担大多数剪力,箍筋的作用紧随其后。由于构件交叉斜裂缝的产生及发展,混凝土抗剪贡献持续降低,箍筋效果逐步提高。如果箍筋配置欠缺,斜裂缝处的箍筋屈服或拉断,斜裂缝则会快速贯穿受压边缘而导致构件剪切损坏。
3.2强柱弱梁
大量灾害调查研究表明,柱端出铰易造成局部楼层失稳甚至倒塌,竖向承载力无法得到保障,即便未倒塌,结构震后修复困难,经济性较差,因而良好的框架结构延性设计应尽可能通过梁出铰来实现非弹性变形。即便有柱端出铰的情况,也应避免整层楼柱端出铰而导致结构在该层抗剪刚度锐减造成结构失稳甚至坍塌,最典型的以底框结构在震害中表现为底层框架坍塌而上部砌体结构相对完好为代表。为保证结构的延性,在同一节点处柱端截面抗弯承载力的总和应超出梁端截面抗弯承载力总和,计设计时应当依照强柱弱梁的原理,确保框架结构里的柱应具备充分的抗弯承载力储备,较大程度降低柱端屈服的程度,令塑性铰产生在梁端,进而吸收较多地震能量,来提高构件的延性。具体而言,在设计过程中会对梁端进行弯矩进行“调幅”,有意识的削弱梁端的抗弯储备,并通过箍筋加密区长度、配箍率及箍筋间距等构造要求,保证梁端混凝土开裂后能形成非弹性变形性能良好的塑性铰。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过程中,有时会为因为各种原因人为加大梁端纵向配筋,这可能会导致梁拥有了超出设计意图的延性,在较大地震作用下柱端延性相对较弱而率先出现塑性铰。比如,梁底配筋往往是跨中弯矩起控制作用,梁端底部配筋已经远远大于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所需的配筋值,故而梁端顶部钢筋不宜再有人为加大。特别对于连续梁而言,支座两侧的负筋设计值往往不同,有时甚至相差较大,而实际操作中往往会以较大一侧设计值为参考将支座处贯通配筋此做法实则人为加大梁端另一侧的支座配筋,笔者建议,框架梁在柱端两侧的支座配筋设计值差别较大时,应根据实际计算结果分别配筋,同时兼顾构造上尽可能多的钢筋贯通。
4结语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每一个环节,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施工。还要注意加强后浇带技术的应用,结合实际情况、工程类型、混凝土结构,明确后浇带的具体位置及应用形式。只有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和后浇带技术,才能真正保证建筑物的整体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建清.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及后浇带技术探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12)
[2]潘辉.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施工特性以及后浇带施工技术[J].门窗,2013(12)
[3]林斐.浅谈房屋建筑地下室后浇带混凝土防水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4(18)
[4]苏培.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及后浇带技术[J].门窗,2014(08)
论文作者:蔡敬军1,,康荣鹏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8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6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延性论文; 结构论文; 承载力论文; 塑性论文; 建筑物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8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