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对热点问题的冷思考(下)_教育热点论文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对热点问题的冷思考(下)_教育热点论文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热点问题的冷思考(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生论文,热点问题论文,课业负担论文,冷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教育内部和外部多方面问题的综合反映。它涉及到教育宏观结构与教育体制、办学的指导思想、教师素质及教育观念等诸多方面。

(一)教育宏观结构与教育体制不尽合理

近几年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发展,占整个高中阶段教育的比重继续增加,1992年职业高中招生占高中教育的53.8%,但普通高中比例仍然过高。因此,能通过小学、中学直接升入大学的学生是同龄人中的极少数。万马奔腾挤“独木桥”,这是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客观条件之一。这一结构性矛盾即使是经济发达的日本、韩国也未得到解决。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这一结构性矛盾,虽会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所缓解,但仍将长期存在。

另外,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还刚刚开始,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基本上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上,统得过死,不能适应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广泛、多样需求。

(二)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

在办学指导思想上,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抓智育,忽视德育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把办学目标具体化为:中考、高考的及格率、优秀率;学生获得的竞赛奖牌,并把这些目标通过内部管理分解,层层转递给教师,由教师落实到学生,并通过考核直接与教师的利益挂钩,以此推动目标的实施。

2.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作为学校的主管单位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评估与日常指导,对学生的学业负担可以起关键的监控作用。然而一些主管单位对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只看产出,不问投入,只看“分”、“率”,不问“分”、“率”是怎样获得的,教研工作始终未能脱离为“应试”服务的轨道。教研与教改脱节,助长了一些学校的短期行为。虽然有的地方也颁布了有关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检查评估的办法,但没有完全按照它实行。

(三)部分教师素质不高

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学大纲和教材确定后,教师是保证学生学得扎实而负担又不过重的决定因素。而目前,有部分素质较低的教师脱离学生实际,教学内容上追求偏、难、多;赶进度、早结课、多复习;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差,学生负担重;责任心差,不认真备课;随意布置以惩罚为目的的极量作业。

(四)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这就是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崇尚书本知识,认为学生时代必须把今后要用的文化知识全部学完。在这一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千方百计让学生在校多学一点知识,而家长亦认为“多读书总是好的”。因此,多数家长对学生学业负担表现出较大的宽容性。上海市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4%的小学生家长认为“当前他们的孩子学业负担正好合适”,25.1%的家长认为学生“负担过重,却是必要的”,只有6.6%的家长认为学生“负担很重,且不利于身心发展”。家长的宽容性和对孩子课业的极度热心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措施

在全面分析了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之后,人们清醒地认识到,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一顽症,难度很大,必须综合治理,为了切实收到实效,除了加强宏观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上的一系列改革外,还要在教育内部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一)进一步完善初中招生制度的改革,加强薄弱初中校建设

为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所造成的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1983年辽宁省首先在沈阳、大连等地进行初中招生考试改革,取消初中入学统一考试,实行就近入学。随后,一些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包括北京在内,也先后进行了此项改革。然而有些地方实行的择优与部分就近入学相结合办法并没有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统考热”还没有降温,“奥校热”又兴起。北京市教育局最近正式转发了国家教委关于奥赛成绩与小学升学脱钩,不许在小学生中举办各种学科的奥校(班)的红头文件,但事实是,奥校却欲罢不能。由此可见,如何进一步完善初中招生制度改革,加强薄弱初中校建设,全面提高初中办学水平,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的龙头之举。

(二)大力推进课程教材改革

课程、教材改革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课程、教材改革应改变现行以“升学——应试”为中心的中小学课程教材体系,改变统得过死、学得过死、课程过多、内容过深,偏重知识记忆、脱离实际的课程教材模式。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诸方面有创新。

(三)提高对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认识

目前,一些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对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还有一定的顾虑,担心会因此降低教学质量。实行调整后的教学计划,用新大纲和教材教学,还有一定的困难和阻力。考虑到减负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当前需从两个方面提高对减负工作的认识。一方面,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要对当前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有足够的认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我们责无旁贷,并可以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减负不是目的,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能简单地认为减负就是减少课时,少留作业和少考试,以至于对学生降低基本要求,削弱基本训练。此外,还应看到,“负担量”是一个相对概念。每个学生主体发展的水平存在着差异,完成同一份作业所用时间,慢、快之间可以相差二、三倍。因此,减轻负担不能一刀切。还有,减轻负担后,学生干什么?这些都需要统筹考虑。

(四)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负担状况,同样的内容,教师教的方法不同,学生学习负担不同,效果也不同。教学得法,则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学得活、学得好;教不得法,则学得吃力,枯燥,师生负担都重。此外,一些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缺少儿童心理学知识,动辄惩罚学生。因此,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刻不容缓,应把抓好教师在职培训提到重要日程中去。

(五)建立科学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科学评价具有正确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对个体的素质评估还具有选拔作用。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十分必要,新的教学质量观、人才观应体现在评价的指标中。目前,虽然有的地方已推出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检查方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未形成气候。此外,对个体的素质评估方案还未形成。因此,我们不能说科学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包括个体的素质评估已经建立。当前需认真总结几年来的实践经验,结合新情况,进一步完善这个评价方案。同时开展对个体的素质评估方案的研究,建立起科学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使之成为督促、指导、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

(六)加强各级督导工作

教育督导是监控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近几年来,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94.8%的地、州,83.9%县一级行政单位均已建立了督导机构。但督导工作还未形成制度,督导方式,督导内容都亟待改进。为有效监控学校执行国家教委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指示和规定,加强各级教育督导工作势在必行。

标签:;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对热点问题的冷思考(下)_教育热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