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微波及局部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论文_周忠海

电针配合微波及局部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论文_周忠海

黑龙江省漠河县人民医院针灸科 165399

周围性面瘫,即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祖国医学“口眼响斜”“口僻”的范畴。目前治疗本病的方法很多,笔者于2011--2013年采用电针配合微波照射及局部按摩治疗此类患者5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4个月;发病1-7天就诊18例,8-30天21例,病程超过1个月者11例。临床表现:一侧面部肌群板滞、麻木、松弛,口角向健侧歪斜,患侧睑裂开大,鼻唇沟变浅,人中沟歪斜,闭目露睛,额纹消失,在露齿和微笑时口鼻被牵向健侧,不能鼓腮和做吹口哨动作,约有1/3患者发病初期患侧耳后疼痛。

2治疗方法

2.1急性期即面瘫发病1周以内,也称发展期:此期病情不稳定。治疗以循经远取穴位为主,患侧翳风、双合谷、双足三里、双太冲,并接华佗SDZ-2型电针仪,采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承受为宜,留针30min;然后用宝兴WB-3100 A1型微波治疗机照射翳风穴,一般30cm左右,起针后用点揉法按摩患侧面部穴位5min,手法要轻柔,每日1次。此期严禁在面部使用电针强刺激。

2.2稳定恢复期指发病1周以后,是针灸治疗的最佳时机:取百会、印堂、阳白透鱼腰、攒竹透鱼腰、丝竹空透鱼腰、太阳、四白、迎香、口禾髂、下关透颊车、地仓透颊车、承浆透夹承浆、牵正,每日1次,每次取6~8个穴位及对侧合谷、太冲,留针30分钟;电针及微波治疗同上;起针后用中等力度,以点揉推捏等手法均匀地按摩患侧面部穴位,向患侧牵拉面部肌肉,每次15min。同时鼓励患者用患侧咀嚼食物,经常做鼓腮和吹口哨动作,并可采用咀嚼口香糖的方法来辅助锻炼患侧面部肌肉。

2.3后遗症期指病程迁延日久未愈,一般在2个月以上:此期不用微波照射,针刺应在局部取穴的基础上,重点加气海、关元、足三里等强壮穴,并在局部按摩的同时配合背部膀胱经背俞穴的按摩,以增强益气活血通络之功。以上治法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为2天。

3.结果

痊愈41例,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面部表情肌运动恢复正常;显效6例。外观面部表情如常人,但主动运动时。患侧比健侧收缩力稍差;有效3例,外观面部表情不如健侧,面部表情肌活动有进展,额纹或鼻唇沟未完全恢复。总有效率100%。病程越短治愈率越高,疗程越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讨论

周围性面瘫与面神经损伤有关。面神经是人体内居于骨管中最长的神经,也是最容易受到损害的神经。周围性面瘫病因较为复杂,因为面神经很长,比较容易受累,其行走经络的任何病变都可导致面瘫。在很多人看来,能患上周围性面瘫的人都是年老体弱者。实际上,年轻人也可能患上面瘫。有些年轻人喜欢 通宵上网,有的白领则是需要工作到很晚,这时面瘫也可能找上门来。要知道,人如果承受较大的压力,劳累过度休息不足,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对于某些疾病自然就没有足够的抵抗力了。而人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以患各种感染疾病,周围性面瘫也与病毒感染有关,常见的如疱疹病毒,很多此病患者患侧耳前或耳后出现疱疹,甚至出现听力异常。周围性面瘫为一常见的临床病症,因面神经核或面神经病损所致。最常见的病因为面神经炎,其次为面神经管附近肿瘤、炎症、外伤或颅内桥小脑角、颅底的肿瘤,或因切除这些肿瘤时损伤面神经。另外,还可见于颅底炎症和颞骨骨折。对于面神经炎所致的Bell麻痹,大多数学者认为和面神经缺血、病毒感染有关,甚至有人认为和遗传因素有关[1]。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肉的麻痹,上部面肌及下部面肌往往同等受累。患侧眉毛下垂,额部皱纹消失,皱眉及眉上举均不能。由于眼轮匝肌的麻痹,患侧眼裂比正常侧大,且不能闭合,下睑外翻,由于泪囊口不能和结膜对合阻碍了眼泪的引流,患侧经常流泪。病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嘴角常被牵向健侧,露齿或发笑更为明显,鼓腮及吹口哨不能。病侧口角流涎,食物易滞留于齿槽与面颊间。当面神经在鼓索神经尚未分出之前受累或同时累及鼓索神经时,除上述症状外,还可有舌前2/3的味觉障碍及病侧唾液减少。如病变位于面神经管以上,支配镫骨肌的神经纤维也受累,可伴有患侧听觉过敏。病变位于膝状神经节时,则有耳内、耳后疼痛,耳廓区痛觉减退,耳廓或鼓膜出现泡疹。根据明显的临床表现,诊断一般没有困难,但需与桥脑病变所致的周围性面瘫相鉴别。后者往往伴有其他颅神经麻痹和小脑体征,以及对侧锥体束征等。

现代研究认为[2],针灸具有镇痛、调节和增强机体的防御免疫机能的作用,面瘫多由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侵袭阳明、少阳两经,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肤纵缓不收而发病。在治疗中,运用电针配合按摩,可祛风通络,调节面部经脉气血,使之充和调达,经筋得养,面瘫自复。配合微波照射,其机理是因外感风寒袭于经络,寒邪凝滞,阻碍气血运行,而以因寒则温之之法,温经散寒,促进局部经气、气血运行,筋肌得以润养,促使板滞、麻木的面部肌群得以恢复。治疗初期,患者络脉空虚,正气不足,邪气较甚,病情不稳定,有向前发展的趋势,因此为避免损伤正气、“闭门留寇”,宜循经远取疏通经气,不宜急刺面部经穴,并严禁在面部使用电针强刺激,否则会引起面肌痉挛等后遗症,延误病情转归。应注意的是,无论处于何时期。若症状已基本消失,病情明显好转,治疗都应改为轻刺激,且选加健侧1~2个穴位以平衡面肌,避免面肌痉挛而引起倒错现象。从而达到治病作用。这种作用在《内经>中有“通其经脉。调其气血”、“调虚实”等记载。提高机体非特异免疫能力,降低过敏状态,以改善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周俊青.分期综合治疗186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报道[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1(6).

[2].铁国荣.伏建梅按摩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1(21).

论文作者:周忠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8

标签:;  ;  ;  ;  ;  ;  ;  ;  

电针配合微波及局部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论文_周忠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