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忠
黑龙江省军川农场医院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 154244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近视性弱视的两种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近视性弱视患儿84例,平均分两组,对照组患儿使用视觉功能功能训练法、全遮盖法与闪烁红光法进行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则使用视觉功能功能训练法、闪烁红光法、海丁格刷法以及短小遮盖法予以联合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视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视觉功能功能训练法、闪烁红灯法、海丁格刷法以及短小遮盖法对近视性弱视患儿进行联合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关键词:近视性弱视;儿童;视力
近视性弱视出现在视觉发育早期,主要是由双眼刺激输入失去平衡而导致,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儿童视功能障碍性疾病,及时经临床矫正,其视力仍无法达到1.0[1]。临床上若不对近视性弱视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干预,很容易导致儿童发展为高度近视,严重时可致使其眼球发生病理性病变[2]。临床上多使用海丁格刷法、视觉功能训练法、闪烁红光法以及遮盖发等方法对儿童进行临床综合治疗,本文通过对我院近视性弱视患儿的选取,采用两种综合治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84例的近视性弱视患儿,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所有患儿平均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儿男28例、女14例,年龄6~12岁,平均(9.1±1.1)岁,视力范围0.1~0.5,平均(0.36±0.20);对照组患儿男29例、女13例,年龄3~13岁,平均(10.1±1.1)岁,视力范围0.2~0.6,平均(0.47±0.20)。经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视力情况等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后显示,并无统计学上明显的差异性(P>0.05),可予以比较。
1.2方法
对所有患儿均先进行视力、眼底、眼位以及注视性质的检查,并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检验,以检验结果为依据,帮助患儿选择最为合适的矫正眼镜予以佩戴,对其进行视力矫正。
观察组:对本组患儿使用视觉功能训练、海丁格刷法、闪烁红光法以及短小遮盖法进行联合临床治疗。短小遮盖法:单眼弱视患儿在其正常眼侧的镜片上贴上白色纸片,双眼弱视患儿则进行纸片左右交替粘贴,2h/d,在每日用眼最频繁的时刻粘贴,6个月后进行复查;闪烁红光法:使用可见光波长,对患儿眼底处黄斑中心区实施细胞刺激治疗;海丁格刷法:通过海丁格刷仪器显示的图片让患儿进行观察,会根据患儿眼部的耐受情况自动设置停止时间,并会对图片中的视野亮度加以调节,2次/d,以30d为一个疗程;视觉功能训练:患儿一只手拿住直径约为1cm左右的圆圈,使用弱视眼看圆圈,另一只手握住一根铁丝,将铁丝穿过圆圈,如此进行反复练习。
对照组:使用视觉功能功能训练法、全遮盖法与闪烁红光法对患儿进行综合治疗,视觉功能训练法、闪烁红光法同观察组相同,全遮盖发指的是在对患儿进行训练时,用纸片患儿的镜片全部遮盖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视力结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予以观察,并详细记录。疗效判定标准[4]:①显效:治疗后,患儿具有双眼单视的功能,且视力恢复至>0.9;②有效:治疗后患儿的视力得到明显提升,可提高两行及以上,但视力结果仍<0.9;③治疗后患儿的视力情况几乎无变化,甚至出现视力减退的现象。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7%,对照组患儿为78.5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
2.3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在对患儿进行配镜的过程中,对照组中的患儿有2例在滴入阿托品滴眼液后,眼部出现轻微红肿的症状,待验光后便自行恢复,所以共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反应发生率为4.76%;观察组中有1例患儿出现眼部红肿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视网膜变性、出血以及脱落等严重不良反应情况,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并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X2=0.346)。
3讨论
近视性弱视是一种儿童视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上在对患儿进行治疗前会进行视力矫正,但配镜时应注意,若患儿为高度近视,在进行矫正近视镜佩戴时其定点距离应尽可能偏小,防止患儿在行走过程中因抖动而对眼睛产生震颤,从而增加其视力[5]。
在对患儿实施视力矫正治疗时,使用的遮盖疗法便是将患儿的一只眼镜遮住,要求其通过另一只眼镜进行视物。遮盖疗法中可分为全遮盖法、短小遮盖法两种,经临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短小遮盖法对近视性弱视患儿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明显要优于全遮盖疗法。闪烁红光法治疗,便是通过红光闪烁的方式对患儿眼底的黄斑中心区细胞予以刺激,主要原因是黄斑中心区是儿童眼底部最为敏感的区域,若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刺激,可使该区的细胞明显增殖,从而达到提升视力的良好效果;本文的观察组使用视觉功能训练、海丁格刷法、闪烁红光法以及短小遮盖法对患儿进行联合治疗,结果显示,同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儿的视力情况得到明显提升,推测原因可能为本次中使用的短小遮盖矫正治疗法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中的全遮盖法;另一种可能的原因为观察组中使用红光闪烁法对患儿的眼底黄斑区进行刺激,而海丁格刷法能够在闪烁红光的基础上实施进一步的刺激,通过对偏振光投射原理的使用,进行近视性弱视的调节,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明显。由此可见,临床上,使用闪烁红光法、海丁格刷法、视觉功能功能训练法以及短小遮盖法联合的方式对近视性弱视患儿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郭长峰,施维,李巧娴,等.视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的临床观察[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6,24(1):30-33.
[2]杜春宇.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近视性弱视儿童屈光动态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a02):1026-1026.
[3]韩玉灵.屈光手术治疗儿童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与保健,2017,25(2):154-155.
[4]刘蕾.先天性近视性弱视儿童屈光度和视力观察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5(12):167-168.
[5]王坤.红色视力表远距离视功能训练对近视性弱视的治疗效果[J].中国处方药,2016,14(10):128-129.
论文作者:王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3
标签:患儿论文; 弱视论文; 红光论文; 视力论文; 近视论文; 功能论文; 短小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