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热点问题和实际解决措施研究论文_谢拥山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热点问题和实际解决措施研究论文_谢拥山

广州市广州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壮大。建筑工程在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方便有了显著的进步,除了工艺发展迅速以外,工程管理方面也在不断朝科学化管理靠近。然而,建筑工程在安全管理方面,却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和改善。本文首先阐述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简单的分析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能够工作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快速地繁荣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巨大意义,直接推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已经跨出了国门,近年来有产业输出的趋向,参与了许多国外重大项目的建设。这是对我国建筑工程技术能力的认可,也是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认可。

然而,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生产和管理环节。虽然我国建筑行业在生产环节有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安全管理方面却存在许多问题。建筑行业因为建筑涉及面广泛,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面临的风险大,风险事故居高不下。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不断发展,机械化操作技术也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规模不大壮大,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也不增大。据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施工事故导致的死亡占比在意外死亡中顺位第一,每年因建筑工程安全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达200亿人民币以上[1]。在蓬勃发展的建筑行业中,其中因为安全管理的缺位导致的人身安全和经济损失是无法弥补的,是整个社会也无法挽救的过错。

因此,安全管理是建筑行业的首要工作,始终贯穿着整个工程项目的生产和运行环节,是建筑工程最重要的工作。为了为我国人民建造出更加安全的建筑,为我国经济贡献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为我国建筑行业赢得世界的口碑,最重要的是为了杜绝事故发生造成的人员伤亡,国家社会以及建筑工程单位都必须将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从而保障每一个为公民的人身安全,促进社会稳健安全地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概述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概念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管理,首先以相关法律法规和施工标准为基准,联合相关的部门及企业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监督、调节和改进等工作[2],从而保证建筑施工在每个环节都能达到安全标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需要发挥相关部门和企业的主观能动积极性,发挥其管理效能,也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安全施工标准和法律,以法律和标准为基准,根据每个建筑工程的特点和情况创建相应的安全施工环境,确保施工人员安全、设备安全和环境安全。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范围非常广泛,贯彻这工程从生产到产出环节的全部过程,其中包括工作勘察、工程设计、验收、维修检查等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不仅涉及面广,其从工作人员到工作单位等等都要求深入到全过程、全方位、全体工作人员和单位,将安全管理工作渗入到每一个细节。

2.安全事故的分析

安全问题一直伴随着建筑工程施工的始终,缺乏严格、系统、科学的安全管理就会导致建筑施工在各个环节无法有效地把握好安全系数,从而埋下安全隐患,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就要先了解已发生的安全事故,从而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总结其发生的规律。安全事故根据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四种[2]:

①生产事故,主要是指建筑产品的生产、维修、拆除过程中,其施工操作未达到安全标准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②质量事故,主要是指设计不符合规范或者施工达不到要求等原因导致建筑结构或者其功能存在质量问题从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③技术事故,主要是指工程技术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通常事故严重程度比较严重,甚至会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④环境事故,主要是指建筑史提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环境或周边环境的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

根据我国近十年的安全事故发生的统计调查[3]来看,我国虽然每年因为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多,但总体有下降趋势,发生事故的次数也有所下降。虽然建筑工程事故发生的次数与事故死伤人数呈同向下降趋势,但总体基数还是不小,且近两年还是有上下起伏现象,所以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形式依然严峻,严重影响着人身安全和社会和谐,因此必须重视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加速安全管理方式的革新,从而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3.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

建筑行业的工程建设体现在社会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人民的生活都离不开各类建设,社会生产也依托着各类建筑进行生产活动,因此建筑行业的工程数量非常庞大,且因为当前资源高效整合的趋势,当前建筑工程呈现着规模大、需求高、施工繁杂等特点,因而其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作为高风险产业,必须加大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

安全管理有效地将安全监控深入到建筑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能够从根本上减小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是安全事故最根本的目的,并不用过多赘述。除此之外,安全管理对企业也有重大意义。首先,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控制安全风险,从而能够树立企业形象和品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提供长久的保证。因此,除了为了保障人民社会安全以外,为了提高自身的效益,企业也要重视发挥安全管理的作用。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热点问题

在了解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之后,还需要明确当前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找出相应的应对对策来有效减少建筑工程中的安全事故。下面将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施工人员以及政府部门几个方面探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设单位

(1)不遵守建设程序

目前,我国为了统一建筑建设标准[4],提高建筑的安全和品质,制定了统一的建设程序,要求建筑工程单位在建筑建设过程中要遵守法律法规,按照客观规律和表现形式开展相应的工程开发。实际上,在建筑行业市场内,不遵守建设程序的企业和单位占绝大多数。其违反建设程序的行为体现在建筑施工阶段、采购阶段以及招投标阶段等各个环节,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建筑工程单位施工手续不全。

建筑工程单位在开工时实际上并未获得国家发放的施工许可证,因此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措施的备案也并没有提交,在这种状况下,工程一旦出现问题,就无法找到责任方,导致最终找不到承担责任的单位。没有官方手续纪录的工程单位会更加素无忌惮降低成本而对安全管理不管不顾,建筑的安全事故就因此埋下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忽视检查维护

现在是以视觉效果为主的商品时代,因此建筑单位为了使自己的建筑脱颖而出,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了设计当中,对施工中对建筑的检查和维护并没有投入很多预算,最后造成检查维护这一部分工作形同虚设,从而导致工程安全和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强行缩减施工周期

施工周期通过施工单位对施工难度和施工量进行科学的计算,从而规定工程的建设时间。施工周期的设定初衷是保障建筑在最高质、最安全的基础上花费的最短时间,要符合国家建筑的标准和法律,并不能随便更改。然而,建筑单位为了降低成本,盲目地赶超精度,缩短施工周期,虽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工程,但其安全和质量却无法兼顾,最终出产的建筑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2.施工单位

究其根本原因,是施工单位对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忽视了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责任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然而安全管理并未得到施工单位的重视,安全管理落实不到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就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此外,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低下也是重要的原因。虽然建设单位对安全管理这一环节作了相应的规划,也拨放了合适的预算还有资源,然而施工单位对安全管理的思想跟不上制度,分工跟不上规划,从而导致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3.施工人员

施工人员是施工作业的主体,只有施工人员发挥其效能才能保障施工作业的效率和水平。因此,在安全管理方面,也需要发挥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当前大部分的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知识素养不足、安全意识低下,因此虽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下发安全管理工作的命令,但施工人员并未具备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从而在安全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并不能发挥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最终导致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缺位。另外,施工人员并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和正确思想的熏陶,其工作能力有余但思想责任感不足,从而导致工作职责上的缺位,甚至违反安全管理的规定,最终无意识地在施工过程中埋下了安全隐患。

4.政府及其部门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监管不严导致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建设中未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安全管理,从而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如今建筑过程量大、范围广且形式多样,传统的监管制度未能跟上建筑行业发展的脚步,因而无法做到有效的监管;另外,监管部门与建筑市场的信息交流不够开放,从而不能及时地将建筑工程的违规行为反馈给市场;最后,监管部门的监督人员对安全管理的觉悟不高、责任感不够,也会导致监管力度不足。

三、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建设单位强化安全管理

(1)强化安全责任

建设单位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感不高,从而导致建设工程在建设规划、建设进程和建设资金方面都未能做到安全问题的管理。加强安全管理应当明确承担后果的责任方,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统筹策划好施工单位的作业时间和作业分工,为建筑工程施工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

首先要提高建设工作的整个领域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责任意识,为建设优良的安全管理队伍提供人才资源。通过“平安卡”[5]制度的推广,或者相关的培训班加强从业人员的制度建设;其次,一定要制定严格的责任承担制度,明确安全事故的承担责任方以及其承担后果,以惩罚措施提高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最后对安全生产进行深化整治,从预防环节着手,建设部门应组织多次且定期的检查,确保施工的安全。

(2)建设单位参与安全管理

我国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主体,主要只参与设规划、提供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等统筹工作,其工程的具体工作事项一般都委托监理机构负责。工作未经建设单位把控,在很多方面也许都无法完全到位。因此,要做好工程安全管理,就需要建设单位加入其中,促进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制定和遵守施工周期

“合理工期”是保障工程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设单位必须考虑工程施工的整体要求,从而以科学的角度制定好合理的工期,而在后期实施过程中也要保证工期能够被遵守并且实行,杜绝擅自缩短工期的现象。首先,建设单位必须明确施工周期的重要性,其次,工期的维护也需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制定标准制定进行监测管理。

2.强化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

施工单位主要是以领导带班制为主,所以首要工作就是提高领导者的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好安全责任生产制度。其次是要至下而上的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人才的培养,引进优秀的人才,或者定期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培训,实行安全知识的考核制度,以这些形式和步骤完善施工人员的思想培训制度,保障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从上至下,从领导到基层都具备良好的安全责任意识,从而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把握好安全问题,在安全监管方面也能有效地进行安全管理,从而在方方面面都能够发挥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效能。

3.加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

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发挥其职能,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进行严格的监管,将信息化技术与管理系统相融合,借助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加快监督机制的革新,促进监管部门职能的明确,制定好各部门的管辖建筑工程区域,从而避免因为工程数量大、范围广而造成的监管失效的问题,同时能够对建筑企业的资质进行严格的管理。同时,监督部门也要提高其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职业节能,通过定期的培训结合考核与奖惩制度,提高监督人员整体的积极性与责任心。

四、结语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生产的重要环节,如果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就会对整个建筑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除去经济上的损失,还会危害国民的人身安全。因此,随着我国工程建设技术、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能力也应当与时俱进,采用更加科学的制度,培养高素质从业人员,融合高新的科学技术,从而完善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做到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汪小波. 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解决策略[J]. 建筑安全, 2017, 32(2):49-51,共3页.

[2]黄学能. 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 四川水泥, 2017(5):187-187.

[3]黄温洁. 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针对性解决措施[J]. 江西建材, 2017(6):259-259.

[4]王敏杰, 张智鹏, 张淼.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 建材发展导向:下, 2017, 15(2):289-290.

[5]李莎莎. 引入“平安卡”规范建筑施工劳务用工管理的探讨[J]. 办公室业务, 2018, No.291(10):57+93.

论文作者:谢拥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6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热点问题和实际解决措施研究论文_谢拥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