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 河北秦皇岛 066100)
【摘要】目的:对突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和护理干预。方法:通过对108例患者分析总结,进行心理评估,制定护理干预对策。结果:对突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贯彻实施综合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运用心理评估对突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增加了患者的满意率。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心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204-02
突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起病急、发展迅速。常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便秘时用力排便、用力咳嗽、大量饮酒等原因诱发。病人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不及时救治,病情继续加重会导致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危及生命。
1.临床资料
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突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8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68例,30~50岁75例,30岁以下3例,50岁以上30例,大专以下学历20例,本科72例,研究生18例。
2.护理评估及干预
2.1 心理评估及干预
患者入院时常会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急于知道病情、感觉自己被骗,对身边人的不信任。有些病人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出现对疾病的恐惧感,无法进入患者的角色。如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可能会诱发再出血。出血后24小时内再出血的危险性最大。此文通过对108例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将出现的心理问题总结如下:
2.1.1烦躁 108名患者中82名患者产生烦躁的心理。使患者产生烦躁情绪的原因包括:头痛、对住院环境的不适应、仪器设备的噪音、限制探视和限制活动等。对出现此种心理问题的患者,首先要重视主诉,通过观察、与患者和家属会谈等方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解释和安慰,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其次护理人员应学习和掌握外语和方言,因为语言交流是护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利用角色转换学习、实践非语言交流的技巧,制备利于交流与沟通的工具,从而在情感上激发患者安全渡过烦躁期[1]。对于严重烦躁者可遵医嘱应用镇静药物。
2.1.2焦虑 调查中76名患者产生焦虑的心理。焦虑是脑出血恢复期的常见并发症,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易激动、反应迟钝,严重发展成人格分裂,出现自杀倾向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要确定患者心理负面情绪和成因,拟定具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护理问题,使其充分认识不良情绪构成的疾病和身体危害[2]。再次对患者进行认知的护理,对人和物指认,向患者读报、读书,要求患者对一段文字进行反复阅读,并说出文字内容,通过此类方法训练强化患者注意力和记忆力[3]。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
2.1.3抑郁 抑郁的发生率与年龄、教育程度有显著关系,年龄较小、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更易出现抑郁症状[4]。大专以下学历中15名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护理时首先应赋予患者人文关怀。治疗中,应亲切的称呼患者,增进护患间的亲密感。其次要倾听,进行耐心的劝导,从生命的珍贵、生活的美好、家人的期盼、医疗的水平等多个角度来帮助患者消除自暴自弃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使患者坦然的面对病情。再次要关注和赞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取得的每一个进步,擅用鼓励性言语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能正确的面对进行积极的治疗[5]。
2.2 疼痛的干预
疼痛是疾病中最普通最重要的症状之一,它常与实际或潜在的伤害相联系,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疼痛评估体系是患者的自我评价[6]。可通过患者生命体征、药物使用与并发症情况、护士对疼痛管理方式的认可度、CPOD得分来进行疼痛评估。评分在2~4分,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评分在5~6分,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评分在7~8分,遵医嘱联合使用镇静、镇痛药物。
2.3 行为干预
发病后应绝对卧床休息,在床上进食排便。因而会导致肠蠕动缓慢、食欲差,饮食中注意要给予少食多餐,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优质蛋白质、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每次餐后1~2小时按摩腹部数分钟。保持大便通畅,切忌用力排便,必要时给予通便药物[7]。同时需要戒烟戒酒。
2.4 生活自理能力的干预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多数会出现一侧肢体的功能障碍,急性期过后,应进行自理能力的训练。主要进行上肢的练习。首先,学习握手、松开,用毛巾擦嘴、用健肢协助患肢活动等,学好抓、握以后练习自己洗脸、刷牙等,要注意加强对家属的指导,使病人获得归属和情感的满足以及生活上的满足感[8]。
3.体会
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防再出血和改善预后情况,贯彻实施综合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至关重要作用。一方面它使护士在护理时能够保持果断、理性的思维方式,抓住重点、注重细节,护理工作比较有计划、有条理,及早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杜绝一切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护士更深入的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症状进行不同的心理疏导,真正以病人为中心,让病人感到归属感与安全感。从而更好地参与治疗,预防并发症,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李爱花,马丽珍,李小艳,曾洁.ICU患者发生烦躁时的护理干预.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6卷第6期.
[2]伊方娟.脑出血康复期患者行认知行为为主的护理干预对焦虑情绪的影响 中国医药科学,2015年3月第5卷第6期.
[3]赵小妮,吴美丽,付琳.循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年2月第22卷第2期.
[4]孙文利,王华,胡作华,姜粉珍.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抑郁状态的分析和护理.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年第42卷第4期.
[5]张月.基于心理疏导护理的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12月 第31卷第6期.
[6]陈璐,王芳.疼痛管理流程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年6月6日第22卷第16期.
[7]黄芳,冯敏,黄丽芬.蛛网膜下腔出血53例护理体会.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年5月第22卷.
[8]赵喜君,陈敏,邹廷峥.脑外科手术.病人早期康复指导效果与观察.中华医学与健康,2006年5月 第5期.
论文作者:贲广秀,张玲,虞雪莲(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患者论文; 蛛网膜论文; 心理论文; 突发性论文; 情绪论文; 烦躁论文; 抑郁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