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干旱和洪涝灾害一直是影响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难题,对于雨水的充分利用与城市雨水污水的排放等问题一直是市政建设的关键问题。随着节能环保城市的建立,海绵城市和低能源开发等理念被越来越接受认可,已经成为城市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手段。海绵城市因为其高效的吸收渗透性以及对于城市原有生态水体的保护功能等符合绿色、节能、环保等时代价值,因此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市政道路建设当中。文章就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工程;道路设计
引言
在市政工程设计当中,合理有效的应用海绵城市理论,能够有效防治城市内涝,优化利用水资源,在降低城市面源污染前提下实现城市景观的美化,对城市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海绵城市理论,在市政工程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雨水口、路缘石、路肩边沟、城市广场以及绿地设计当中,充分融入海绵城市理论,促使海绵城市理论深入融合在城市建设当中,有效发挥海绵城市理论的积极作用,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全面推进。
1海绵城市概述
近期,在中国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即海绵城市,相信这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均是非常陌生的一个名词。实际上,海绵本身就是一种拥有较强吸水能力的物品,而所谓的海绵城市就是一个有着相当强的吸水能力的城市系统。海绵城市就是借助一部分良性水资源管理系统充分使用水资源,以此来降低城市内涝,与此同时还能够合理巩固以及强化城市生态文明系统。海绵城市的构建一般是依赖于两个方面来推进的,首先,构建有效的城市生态系统,科学划分城市里面的公园草坪和树木栽种等绿化举措的部分,同时增强蓄水池与洼地建设,以此来提升对雨水的吸收能力;其次就是强化城市排水系统构建,城市排水系统是排水体系中的核心构成部分,因为排水系统构建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必须要强化排水通道扩充构建与道路可透水路面面积,合理布局地下排水系统。现如今,海绵城市在一些西方国家中得到了大力的使用,海绵城市的研发对城市构建的积极作用是各方面的,同时不好的影响较小,且市场广泛。海绵城市和传统的处理技术不一样,海绵城市构建必须要通过多方的努力,可是海绵城市能够有效截留水资源循环使用,有益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海绵城市理论在市政工程设计当中的应用
2.1机动车道设计当中对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
目前,我国城市机动车道大部分使用的是传统非透水性路面,这种设计会导致路面积水不断增加,对地下水补给产生了严重阻碍,在长期运行当中促使城市热岛效应进一步加剧。在车行道设计当中,将其设计成透水性路面,在提高路面透水性基础上,促使雨水能够更加有效的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回补,从根源上减少城市道路径流总量。在机动车道设计当中,采取透水铺装路面的时候,为了有效避免由于雨水向路基当中渗入而破坏道路路基,需要将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设在路面结构上层,并在路面结构中下层以及基层选取非透水材料,这样就可以促使雨水进入到路面结构层之后,可以沿着不透水结构顶面,顺着横坡流入到盲沟当中,最后实现雨水更充分的排入到路侧分隔带或者雨水检查井当中。在实际设计当中,最好将道路纵坡控制在0.3%至6%区间之内,而透水性机动车道路相应拱横坡最好控制在1%至1.5%范围内。
2.2绿化带的设计
在整个市政工程项目中,绿化带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在对绿化带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将海绵城市思想合理贯彻的落实到其中。作为施工单位,首先需要考虑到在雨水净化功能方面绿化带的规划和设计。特别是在降雨量十分丰富的时期,净化雨水的时候要合理的去利用绿化带,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雨水的循环利用,以此让水资源短缺等方面的问题有效的解决。设计人员在一般情况下对绿化带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选择砾石层或植土,通过这样的措施对绿化带表面的整洁和干净进行保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对于施工单位来说,要对雨水的搜集去加大重视程度,使雨水可以更好的进行循环利用和净化。
2.3路缘石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
在城市道路边缘排水设施当中,一个重要设施就是路缘石。路缘石主要包括立缘石和平缘石,立缘石相比周围地表标高更高,能够促使雨水在缓慢流动当中统一集中的向雨水口当中流入;平缘石实际标高一般和周围地表持平,能够促使城市径流雨水向雨水口当中排入或者向绿化带当中流入。以往设计的立缘石,使雨水向绿化带流入速度相对较慢,为了有效提升其流入速度,可以通过间隔式立缘石、打孔立缘石以及豁口立缘石等形式实现。
2.4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在雨水口的设计中
在收集城市路面雨水径流的时候,雨水口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措施,而且在整个流程中,雨水口是雨水收集的起点。通常在城市建设道路的时候,都会把雨水口设计在机动车道或是非机动车道的边缘。但是遇到道路清扫或是雨水冲刷的时候,道路上的垃圾就会被带到雨水口中,所以就出现了雨水口严重堵塞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对雨水的收集十分不利,如果遇到了暴雨天气很有可能会发生城市内涝的情况,甚至严重的时候还会造成面源污染。因此如果想要更好的解决雨水口堵塞和水质污染等方面的问题,那么就要在传统的雨水口上设置截污装置,用截污铁篦来替换之前的雨水篦子,相关的污染物通过截污挂篮进行拦截,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雨水口更加通畅。另外还可以把雨水口设置在下沉式绿地和生物滞留等设施上,让其对城市的雨水去进行充分的储存和吸收。
3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建设应用的重要作用
将海绵城市理念充分运用在城市道路工程排水设计思路中,形成综合的雨水净化、雨水污染控制、雨水收集利用、雨水引流、内涝防治、城市防洪的综合设计方案,将有助于形成符合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的综合发展要求的高效城市道路工程方案,达到更好地建设目标。海绵城市的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实现应用的作用发挥,就不可避免的需要在技术勘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决定于海绵城市理念需要通过影响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施工,实现同城市现有水系相协调,并且结合城市绿地和绿化建设,形成能够满足城市路网建设交通需求,同时也符合城市功能布局的城市道路建设施工。与此同时,还将影响到让城市道路建设施工的技术勘探通过了解现有的水文环境情况,积极适应城市排水防涝的作用发挥,利用高效的城市用地的复合型规划,实现防洪、减涝、交通、生态等综合作用发挥。
结语
在城市未来发展当中,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与建设类型,在市政工程设计当中合理应用海绵城市理论,不仅全面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还有效推进城市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对城市化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绵城市理论在市政工程设计当中实现有效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设计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需要在未来建设当中积极推广应用,促使海绵城市理论的优势得到全面发挥。
参考文献:
[1]李洋.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社区公园设计——以巴黎布洛涅-比扬古社区公园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225+237.
[2]韩可骞.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对水生态治理[J/OL].设计,2018(11):152-153.
[3]黄婉君.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国内的应用实践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3):72-72.
[4]刘思习.海绵城市理论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4):122-123.
[5]高一博,赵昊阳,马萌.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5):97-97.
论文作者:刘海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绿化带论文; 理论论文; 机动车道论文; 路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