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兰[1]2000年在《导学式五步教学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对21世纪这个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现行教学方法所潜存的危机,“教会学生学习”就显得非常的迫切与重要。 要真正把“教会学生学习”落到实处,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早在1992年就受到郑州市表彰、推广的导学式五步教学法是笔者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从多年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中总结概括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它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检测、设疑、阅读、互讲、练习。 导学式五步教学法树立了“教”服务于“学”的教学思想,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以教学论、学习论、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突出“导学”,以导法、导路、导疑、导思四导贯穿教学全过程。坚持主体性、发展性原则,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和谐性、多样性交往的教学情景。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合作,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与学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充分、畅通,反馈及时,学生能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并矫正错误信息,使学生更多、更有效地实现学。 导学式五步教学法植根于教学实践,依托于理论,为了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本 文对导学式五步教学法进行了系统地探讨。全文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对课堂教学指导思想的偏差及滞后的教学现状的分析,论述了导学 式五步教学法的由来。 第二部分:深入剖析导学式五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导学式五步教学法的控 制系统、执行系统。 第三部分:阐述了导学式五步教学法的目标、原则和特征。导学式五步教学法以学 生的发展为本,实现三个层次的目标,即:基本目标、发展目标、可持续性发展目标。 坚持科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与学最优化原则。其主要特征是突出教 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依学论教,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四部分:论述导学式五步教学法的实施,提出了能保证导学式五步教学法操作、 落实的三种教学策略。即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机会、对 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的策略。 第五部分:导学式五步教学法的实践效果。 第六部分:导学式五步教学的进一步研究方向与展望。 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①导学式五步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乐学、主动学,师生双方的主动性能得到充分发挥。②导学式五步 教学法能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树立自信。③导学式五步教学法学生喜欢并易于接受,且 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达到减负增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鉴于导学式五步教学法的实践效果,导学式五步教学法受到了河南省教研室、市教 研室领导及广大教师的高度评价,199二年入选《郑州市优秀教法汇编》一书,1997年 导学式《五步教学怯》被评为郑州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李长源, 卫运平[2]1995年在《语文课堂导学式五步教学法》文中研究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生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在他的《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所谓“不需要教”,意思就是让学生不依赖于老师,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由此可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从“学会”上升到“会学”的新高度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以教会学生
李树清[3]2008年在《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学科的课程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要把数学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然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查组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人们认识到: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推进的一个障碍。因此,如何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已成为当前学科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基于以上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历史和现状、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本文就如何克服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适应时代教学要求的问题,以及就如何构建与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新教材基本叙述模式相适应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提出了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它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情境导入→引学新知→应用实践→课堂小结。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倡导教服务于学的教学思想,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与合作者,明晰了教与学的关系,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为依据,突出导学,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的能力,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合作,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从教学实践中产生,依托于理论,为了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小学数学教学,本文对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进行了系统地探讨。全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导论,通过文献综述等提出了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第二部分:阐述了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意义,包括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内涵、特点及价值。第三部分:深入剖析了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思想基础。第四部分:阐述了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原则。第五部分:论述了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实施。第六部分: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实践效果。通过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实验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2.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培养。3.后进生学习提高幅度大。4.提高课堂实效,唤起读数学课外书的兴趣。5.激发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创立要使教师的教学思想得以转变,改革陈旧的教学理念,以适应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打好基础教育的基础,使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密切配合,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精神,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好数学知识,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导学式五步教学法的研究[D]. 郭庆兰. 西南师范大学. 2000
[2]. 语文课堂导学式五步教学法[J]. 李长源, 卫运平.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 1995
[3].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研究[D]. 李树清. 西南大学. 2008
标签: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论文; 数学论文; 导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