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购物中心的现状与出路_大商集团论文

我国大型购物中心的现状与出路_大商集团论文

我国大商场的现状与出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路论文,大商场论文,现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风光了多年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眼下却陷入了销售不畅、亏损增加的窘境,尤其是今年春节前后,各大商场均以“打折”、“优惠”的办法促销,部分商场更是不惜亏本来争抢客源。面对这种情况,部分商业专家预言:1998年将是我国大商场的“关门年”。

大商场辉煌难在

作为世界商业史上的特殊现象,我国的大型商场自50年代开始,已经持续了40多年的辉煌,然而1996年至今一系列大商场的倒闭,给这段辉煌的历史划上了句号,打破了这个行业几十年来“只赚不赔”的神话。

1996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的大商场关门现象,它们是北京的信特、沈阳的协和、天津的亚细亚和广东的国丰等4家。

在北京,对于竞争日趋激烈的商界来说,1996年就已初露危机,而去年更是一个多事之秋。北京信特商业中心率先落马,并创下了当时京城大型商场从开业到关闭仅仅7个月的最短记录。在其后的几个月内,富祥行和保真商城也先后倒闭。到去年7月,拥有1.2万平方米营业面积的“卡玛商业”终因支撑不住,宣告歇业;其后,万惠、双安、天云商厦等也相继挂出停业招牌。据悉,在1996年下半年的一个“吉日”,北京有17家大型百货商场同时开业,而到1997年底,已有4家倒闭。

不独京城如此,其他大城市也是厄报频传。

以“商战”叫响全国的郑州市,当初因销售额率先突破亿元而声名大振的紫荆山百货大楼,目前却陷入了顾客常常不及营业员多的尴尬之中,更显难堪的是,连“找个婆家嫁出去”也成了“老大难”。

在广州,1996年挟着中原旋风闯入羊城的仟村百货,曾以其优良的服务质量和低廉的商品价格令广州市民眼前一亮,但在经营15个月后,便遗憾地关上了大门。而与“仟村”同日开张的“国丰”也早已关门大吉了。

在杭州,从1996年到1997年上半年,先后有7 家大型商场倒闭或转产。

在上海、天津、沈阳、西安,几乎每座大城市都发生过商场因无力经营而倒闭的现象,就连西北地区的宁夏也亮起红灯;曾辉煌一时的黄河商厦去年上半年关门转产。

以上只是大商场整体衰退的一个缩影,而有关的统计数字也许更能说明问题。据调查,1997年全国249家重点大型商场中,有133家利润呈现负增长,有31家出现亏损,亏损面比1996年扩大一倍。人们无可奈何地看到,大商场“办一个火一个”的黄金期已经一去不返了。

大商场究竟怎么了

纵观最近几年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状况,不难发现大型商场出现效益滑坡的现象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就是说,我国大型零售业发展中存在着的许多严重的问题,必然会导致当前的这种状况。

其一,盲目建设导致数量膨胀。

近几年来,各地大商场盲目、重复、过多地建设,已经远远超出了居民的购买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八五”期间我国新建扩建的大中型商场数量相当于前40年的总和,其中多数是“八五”后期建成开业的。其中北京有54座,上海有41座,武汉有20座,天津有15座,还有许多中小城市甚至把多建大商场作为城市现代化的标志。结果不仅大城市的大商场过剩,连中小城市的商场也普遍“吃不饱”。大型商场的数量已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

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北京。自90年代初开始,北京市一座座大型、豪华商厦以异乎寻常的速度拔地而起,到今天,上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已达到70余家,而且即将开工和正在建设中的就超过百家。北京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大型商场最多的城市,千人拥有百货商店面积将达500 平方米,高出西方国家大城市10—20倍,但是,居民的个人购买能力却仅为西方大城市的1/10。80年代初,法国千人拥有百货商店仅为20 平方米,较高的西班牙也只有50至60平方米。今天,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世界商业之都巴黎仅有十几家百货商店,千人拥有量为30平方米。据专家分析,仅北京火车站附近的大型商业服务设施,已能满足北京1000万人口的需求。

其他城市也是这样。1989年以前,郑州商界一直由紫荆山百货大楼和郑州市百货大楼二分天下。进入90年代,似乎一夜之间亚细亚、商业、商城、华联、天然等大型商场相继冒出,接下来一批老字号也纷纷更新改造。在石家庄,1990年全市仅一家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场,而今,全市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已有20余家,并且还有数家正在建设之中,今明两年即将开业。

大商场如此超速发展,已经大大超过人们收入水平和购买力的提高,僧多粥少,商场怎能吃饱?

其二,过分追求大型豪华。

过去,一二万平方米的零售店就可以充当老大,如今却连小弟弟都几乎不配当了。上海新世纪商厦投资额高达20亿元,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北京新东安市场更是后来居上,总投资30亿元,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并且,大商场的内部装修日趋高档豪华。令人担忧的是,多数大型豪华商场的资金几乎都是从银行贷出,负债率过高。比如河北华联商厦,郑州百货大楼,建店资金几乎全部是贷款,年息高达2000万元,年销售额需达三亿元才够支付利息。

考察一下经济发达国家的情况就会发现,现代商业零售业已进入多元化时代:在消费层次细分化的基础上,大商场、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等多种经营形态并存,而大商场在其中只占很小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我国在大型商场建设中过分追求大型豪华是不合时宜的,这必将导致效益下降甚至亏损、倒闭。

其三,布局过于集中。

大商场关门倒闭,布局过于集中也是其中一大原因。由于大商场一般集中在中心商业区,相同档次的大商场直接竞争,导致购买力的分流和效益的下降。

近年来,各地兴建的大商场几乎都“扎堆”于闹市区。如北京新扩建的朝外大街,在短短1080米的地段内聚集着十家上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这在世界上也属罕见。南京市新街口广场周围一平方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已开业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12家,在建的还有十多座。石家庄20余家大型商场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山路一条街上。

在西方发达国家,那里的商业街并非百货商店的聚集地,巴黎香榭丽舍商店密集,但没有一家百货商店;罗马的拿破仑大街专业店一个挨一个,但难觅百货商店的踪影。商场的过度密集必然会出现龙争虎斗、过度竞争的局面,一些商场必然会被淘汰出局。

其四,“千店一面”,趋同化经营。

业内人士曾经指出,现阶段我国的百货零售业,充其量只能说在服务质量上适应了市场,而在经营观念、管理水平和营销方式上,还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国际水平相距甚远。由于浓厚的计划经济思想烙印,国内众多的大型零售商场从诞生之日起就陷入了致命的怪圈,即所有的商场就象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小而全,大而全,就连商品的陈列摆设也一模一样。由于经营特色毫不突出,致使个性不显,试想,本来就“扎堆而居”,这样必然导致效益滑坡。不少商场倒闭的教训也说明,在大商场云集的商业区,如果没有经营上的差异和特色,不改变“千店一面”的状况,是很难立住脚的。

其五,国际商业竞争日趋激烈。

在国内大型商场整体衰退的同时,国际零售业巨头相继进入中国抢占市场,并连连得手。

一段时期以来,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吉之岛、荷兰的万客隆等一批海外商业集团,相继在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等国内大城市开办连锁店,其业主虽然都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以低投入、低价位,真正面对消费大众的经营方略,取得显赫的业绩。由于国内零售业的实力还远远不足与国际连锁企业集团相抗衡,这就使国内大型商场面临着更加巨大的竞争压力。

大商场出路何在

大型零售商场尽管存在着许多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商场就此走到尽头。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型商场的衰落是痛苦,也是转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流通企业,只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深层次进行脱胎换骨,就能够重新焕发生机。

首先,要严格限制大型商业设施的盲目发展和过分追求大型、豪华的倾向。

大型商场的盲目建设不仅会导致竞争激烈效益滑坡,而且最终会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再就是要改变单一的大型豪华商场的模式。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大型零售企业等同于大型豪华百货商场,这完全是一个误区。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争相上马建设大型豪华商场时,一些外商则大力兴建仓储式购物商场,并很快取得较好的效益。因此,大型零售企业应走出过分追求大型豪华的误区,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其次,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要在经营特色上下功夫。过去,我们一直强调大型零售企业的综合性,强调商品齐全,由此造成商品大同小异,千店一面。事实上,一个商店要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要,是不可能的。与其大而全,没有特点,不如大而专,突出特色。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许多商家似乎普遍对打折、降价、买一送一等促销手段乐此不疲,而对特色营销却没有足够的重视。事实上,特色化是摆脱效益滑坡必须走的一步,只有调整商品结构,寻求经营特色,才有可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北京赛特购物中心已经迈出了艰难的一步。为了突出经营特色,他们放弃了许多品种的经营,甚至连工艺品都请出了商场。去年上半年赛特的利润增长了30%,它的成功也就是特色经营的成功。

另外,在组织结构上,要大力推进连锁化、集团化,努力提高大型零售企业的组织化程度。

连锁化经营是二十世纪零售商业的一次飞跃,目前居世界零售业首位的美国沃尔玛公司便是连锁企业。该公司在1995年已拥有2133家连锁店,年销售额达940亿美元。已进入中国的外资零售企业, 也都是通过各种形式发展连锁经营。从国内情况看,要改变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的问题,也必须走连锁经营之路。另外,大商场还应跳出经营局限,将接触角延伸至其他相关领域,走集团化、综合化之路,以降低市场风险。

标签:;  ;  

我国大型购物中心的现状与出路_大商集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