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文凤 申慧彩 秦桂花
(解放军第474医院肾脏内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新模式在在肾内科病人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通过管理、员工、环境设施、仪器设备、病人、工作流程等方面分析可能影响肾内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建立切实可行的护理安全管理新模式:如信息化护理安全管理、共同参与的护理管理、专科专业化的管理、风险预警管理、护理安全文化建立、PDCA管理模式循环等新模式的实践应用。结果:使临床护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提高了风险防范的能力,减少了护患纠纷,杜绝了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病人的护理安全。
【关键词】护理安全;肾内科;管理模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257-02
病人安全护理管理架构的建立和完善是确保病人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根本保障[1]。肾内科病人具有病情发展快、转变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存在很多护理安全方面的隐患。针对肾内科病人的这些特点,我科于2012年2月对护理安全试行新的模式管理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影响肾内科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沟通不畅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我科收治的病人中少数民族占60%,病人语言、文化、信仰各不相同,存在交流困难及医护工作繁忙而疏于沟通等问题,易发生护理差错。
1.2 患者身份识别错误
患者身份识别错误会导致输液差错、服药差错、采集标本错误、手术病人及手术部位差错等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后果。与我科老年病人居多,语言表达不清及少数民族患者常有同名同姓等因素有关。
1.3 高危因素的存在
包括高危病人、高危技术操作,特殊药品 、病人转运等因素。因肾内科病人收治的特点,合并内科疾病的病人较多,在院前均有自行控制及服药,自备药较多。病人使用的药物为血管活性药物、免疫抑制剂及利尿剂的使用,增加药物管理风险。B超下肾脏穿刺活检术及腹膜透析操作等高危操作。慢性肾脏病5期病人易合并急性心力衰竭、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住院病人到透析室透析及转科过程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加强肾内科病人高危因素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
1.4 院内感染
与住院病人长期卧床,透析病人置管相关因素感染等有关。
1.5 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的发生可能造成病人损伤、住院天数延长、病人花费增加,还使重插管率增加,也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2],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1.6跌倒/坠床的发生
肾病病人很多存在骨质疏松、透析后血压不稳、长期透析营养不良、疲乏步态不稳等因素易发生跌倒/坠床。
2.安全管理措施
2.1 信息化护理安全管理
2.1.1正确识别患者。病人进行腕带技术识别,被称为病人第二身份证。[3]住院病人在各项诊疗操作前后使用腕带进行身份识别,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对病人,禁止仅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同时核对腕带和床头卡信息。
2.1.2静配中心进行配液。 静脉配置中心配液,科室使用PDA扫描患者信息,核对无误后才能实施治疗[4]带来了输液护理模式变革,保障用药安全,解放了护士人力,增加了护士巡视在病人身边,贴近了病人,前瞻性发现问题。
2.1.3使用医护工作系统。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通过工作站将病人的信息客观的地录入到护理电子系统,使病人各种执行单都可以进行打印,执行医嘱时可以使用PDA系统进行扫描,提高医嘱执行正确执行率,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2.2 护患共同参与护理管理
2.2.1对新入院患者进行护理告知。对患者拒绝治疗、护理,特殊护理操作,入院病人带褥疮、住院病人陪护告知等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并进行护患双签字,让患者及家属参与护理安全管理中,明确如何与医护人员配合降低护理安全风险。
2.2.2人力资源模式的变革和护士的分层级管理。进行APN连续性排班的改革及实践,护士实行分层级管理:设立专科护士、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在新的病房护理工作模式下重新调整了层级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让护理工作更具有连续性,让病人体会到有人负责,增加患者信任度,从而减少护理纠纷。
2.2.3健康宣教及有效沟通。科室每周组织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对沟通交流困难的病人分派民族护士进行管理,还自制维文图文交流卡进行沟通,了解患者需求,达到有针对性、个体化、有效的沟通效果。
2.3 专科化的规范管理
2.3.1分析本病区管理的高危环节,梳理工作流程,建立专科病人安全管理8大目标,通过管理集束,确保目标的落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2科室对科室疾病进性分组,建立专科小组,并派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共培养专科护士9名,通过专科护士负责对全员培训—集束化护理---人人过关。
2.3.3专科护士对专病晨间查房,每周责任护士参与科室周查房增加专科知识及时发现问题。每周五责任护士对所管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查房演示。
2.3.4严格执行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护理指南及三管监测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在病区悬挂手消毒液,并设立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监控人员(我科由专科护士/护理组长负责)定期与感染科沟通。置管及维护人员必须接受标准化和规范性的培训,包括详细的操作流程、标准化的无菌操作,详实的记录并定期考核,对标准执行进行评估。
2.3.5制定专科护理常规及专科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流程,定期进行学习考核。
2.4 风险预警管理
2.4.1建立肾内科护理突发事件风险预案及流程,教会护士灵活应对和处理
2.4.2各种警示标识的使用及导管的固定。对高危药品使用高危标识,专柜管理,病人的各种管道分别使用不同的标识进行标注。规范导管固定方法,使用固定效果好的的胶布,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2.4.3环境设施的保证。保持安全通道通畅,建立安全疏散路线图,设立应急灯,及防滑标识。病房悬挂防止跌倒/坠床宣教知识,全部使用带床挡的手摇式床,卫生间设立扶手,呼叫器等安全设施。
2.5 护理安全评估表的使用
利用安全评估表强化病人、家属的安全意识。对有风险的患者在床头挂警示标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6 建立护理安全预警交班本
每天对特殊患者及特殊事件进行动态交班,让护士增加防范意识,明白重点观察的人和事。自备药物使用登记本,使用后护士及家属双签字,减少护患纠纷。
2.7 护理安全文化建立
2.7.1引用开展建立“生命高于一切,无损于患者为先”的病人安全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强化沟通意识,每月举行医护交流会,倡导一种围绕病人安全,团队间的良好协助和交流。
2.7.2对护士采取无惩罚的护理不良事件制度。在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或事故能及时填写上报表进行上报。对于上报来的护理不良事件在科室进行分析,对于在工作中发现安全隐患的人员给予绩效奖励,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使科室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护理安全管理使护理缺陷差错及早发现并改正。
2.7.3合理进行排班及公休。排班前护士可以根据自己情况,提前告诉护士长自己的需要的休息时间,护士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护理工作安排。
2.7.4加强对新护士、护生的培训。我科60%是工作5年内的低年资年轻护士,对于临床专科知识和操作接触较少,风险意识不足,科室将护理安全内容分类进行学习,如专科病种护理常规、专科操作及并发症处理流程、口服给药,各种风险评估、意外事件及危重病人处理流程应急预案等,每个部分由高年资的护士采用PPT的形式进行培训将病房内实际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差错等进行系统的讲解,每季度进行培训并考核。对新入科的、护士培训在1月内完成,由护理带教资格的老师进行一对一地带教,使新护士有一定的归属感,遇到任何问题可以直接与带教老师沟通,避免情绪引起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
2.7.5优质服务的评选。科室要求首问责任制。在病人接待处设立意见箱,每名病人出院时填写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评为“患者最满意的护士”给予绩效奖励。对予被投诉的护士也采取相应的经济处罚,并对其进行教育,促进全体护理人员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护理病人,切实解决病人的需求,减少病人因护士态度问题的投诉或不配合治疗而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
2.8 PDCA管理模式循环
2.8.1成立安全护理管理小组,建立多方位、多途径、多视角的质量监控系统。
建立三级质控体系。组长每天采用统一表格收集数据,跟踪落实护理措施情况,及时反馈,改进。护士长根据存在问题每周制定2项检查内容进行抽查。科室每月召开安全分析例会统计分析—提出纠该措施---进行整改及落实—提高执行性。
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每周安排各专科随访小组进行出院患者随访,了解患者情况及意见进行分析改进。
3.结果
通过2年的护理新安全模式的运行,为科室杜绝了安全隐患10项,护士科室全年护理安全0差错事故,病人满意度调查点名表扬12次,我科被评为兰州军区“黎秀芳示范病房”科室内的护理人员通过学习,能够进行护理风险的评估及处理,积极主动的预防护理中常常发生的差错事故,使安全在科室每一位护士心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
4.讨论
安全是护理工作的主题,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保证[5].针对肾内科存在的安全问题,通过运用新的安全管理模式的实践,使护患都明确病人安全管理的重点和方向,使临床护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同时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了护患纠纷,杜绝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提升了护理质量,保障了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张莉.彭刚艺.病人安全高危风险评估及护理管理[M].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3.5:4.
[2]沈犁.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70.
[3]王小芳.李锐.马婷婷.患者身份识别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26(17):88-90.
[4]陈芝翠.刘苏曼.双名身份识别在门诊连续输液医保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2(10):181-182.
[5]周文琴,吴荣.中医护理文书书写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8,8(7):31.
论文作者:冯文凤,申慧彩,秦桂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8
标签:病人论文; 护士论文; 患者论文; 科室论文; 专科论文; 差错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