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崛起的俄共在政坛举足轻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共论文,政坛论文,举足轻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普里马科夫出任总理,俄罗斯政权危机趋向缓解。在这场政治斗争中,矛盾的焦点是以俄共为主导的国家杜马同叶利钦总统的权力之争。斗争的结果表明,叶利钦的地位动摇、威信受损,国家权力重心明显向议会和政府倾斜,俄罗斯已开始向叶利钦后时代过渡。在这个过程中,俄共正在和将要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俄共的重建与现状
俄共目前是俄罗斯的第一大政党。1990年6月21日, 在俄联邦发表《主权宣言》后,俄罗斯共产党人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俄罗斯联邦共产党。1991年“8·19”事件后,随着原苏共被解散, 俄共中央也被迫停止活动,财产被没收。1992年2月13~14日, 俄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举行,重建并恢复了俄共活动,并于同年3 月获准在俄司法部登记注册。1995年1月21~22日, 俄共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新党纲规定,俄共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建立人民政权,主张用和平手段进行社会改革。在最低纲领中规定,争取提前举行总统选举并建立人民信任的政府。目前,俄共有55万党员、两万多个基层组织,在80多个俄罗斯联邦主体中有俄共的地方组织。在1995年12月17日举行的国家杜马选举中,俄共获得22.3%的选票,在杜马450 个议席中拥有149 席,并组成杜马最大的议员团——俄共议员团,成为俄议会第一大政党。
在俄共55万党员中,50岁以下的人几乎占一半,工农党员占总数的20%,工程技术人员占23%,科技文化工作者占31%。俄共在高校、科研所和国防工业部门的职工和领导层中都有不少支持者和同情者。在苏联解体7年后的今天,反共在俄罗斯已不再是时髦,也没有什么市场,据分析,在下届总统选举中,俄共主席久加诺夫仍将是其他人的最大对手。
俄共的内外政策主张
俄共对内主张实行市场经济和多党制,禁止实行土地和自然资源私有制,禁止买卖土地和自然资源;主张在自愿的基础上逐步恢复联盟国家。
以俄共为主体的左翼反对派,也称民族爱国力量派,他们与亲西方派尖锐对立,确认西方不是朋友,主张实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重振俄罗斯的大国地位,重视与独联体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和中国发展关系。
久加诺夫和俄共第二号人物库普佐夫对中国的改革一直表示钦佩。他们多次在记者招待会等公开场合赞扬中国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抨击叶利钦的改革使俄经济进一步崩溃。他们尤其称赞中国的改革是在原有权力框架内即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并公开表示要学习中国的经验。俄共一直谋求同中国共产党建立直接关系。1995年与我党建立联系后,两党交往较前密切。
俄共在俄政坛影响越来越大
前不久发生的俄罗斯政权危机实际上是一次反叶利钦运动,俄共是运动的主角,当然如果没有“亚博卢”集团等积极参与,这场斗争也不可能搞得如此轰轰烈烈。俄共通过这场斗争增强了自身地位和参政力度。叶利钦作出的一系列妥协让步,特别是更换总理人选,同意扩大杜马权限,使俄共在政治上得了分。俄共在国家杜马中占有多数席位,杜马权限的扩大就意味着俄共分量的增强。由于叶利钦的妥协,国家杜马在内阁组成和治国政策方面获得了更多决定权。俄共经济专家马斯柳科夫出任政府第一副总理,不可避免地会使新政府经济政策打上俄共的烙印。这次危机之后,俄共将会不失时机地借助国家杜马修改宪法,为俄共今后掌权奠定基础。国家杜马地位的增强和政府权力的扩大,都相应壮大了俄共的力量,增加了俄共同叶利钦较量的筹码。
俄共在俄政坛的影响世人瞩目,就连美国也不得不承认俄共在俄政坛的作用。美国一方面支持叶利钦政权,另一方面也从不放松与俄共的交往。久加诺夫已数次应邀访美。久加诺夫一直是美国驻俄使馆的座上客。克林顿1995年到莫斯科参加反法西斯战争50周年庆典时,特邀久加诺夫到美使馆交谈。今年9月初,克林顿访俄前, 美国驻俄大使又求见久加诺夫,一起会谈俄国内局势和克林顿访俄事宜。克林顿访俄时,又邀请了久加诺夫等12位议员和俄地方领导人到美驻俄使馆进行座谈。
从俄罗斯现实看,无论俄政局如何发展,也无论久加诺夫能否上台执政,俄共都是俄政坛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标签:杜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