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吴霞
(广州大学 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摘 要: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智慧校园成为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与难点。笔者通过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后,指出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智慧校园内涵认识不清,盲目跟风建设;(2)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重技术轻理论;(3)智慧校园建设不够深入,未落地生根。并在文章最后提出应对策略:(1)加大推广力度,提升智慧校园建设;(2)加强智慧校园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3)加强建设与应用的协同工作,使智慧校园落地生根。
关键词: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问题;应对策略
一 前言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入、广泛应用,强化信息化对教学的改革,尤其聚焦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1]。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数字校园已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用户越来越倾向智慧化的管理、个性化的服务,因此“智慧校园”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推崇,也成为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关键点。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以教育信息化为基础背景,将数字校园与实体校园相结合。智慧校园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传感技术等新技术,更进一步地对校园数据、校园服务、校园管理、校园教学等进行智慧化处理与全面感知,从而将数据、网络、服务、管理、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创造一个能够智能分析用户,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教与学环境与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2]。
二 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
智慧校园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传感技术等新技术来规划构建,技术是建设智慧校园的基础与核心,只有在多种新技术的支撑下才能实现智慧校园的个性化学习、个性化管理与服务的理念。
(一)智能识别与感知技术
智慧校园建设中,能够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进行智能识别,如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环境、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等,通过智能识别技术,能够分析学习者当前的学习需求、学习状态以及学习类型,根据学习者自身的需求推送针对性、个性化的学习资源,预测学习者目前的学习是否需要同伴协作,智能推荐有共同需求的学习者互相学习、探讨。针对学习者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根据问题难度给予相应的帮助及建议。
感知技术,利用采集器、传感器、RFID、视频监控等感知设备[3],实现校园管理的智能化,如课堂的指纹考勤、校园的门禁、课堂设备的管理等,通过感知技术,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联系的更加紧密,实现远距离也能协作沟通、监控管理。
(二)移动互联、物联网与泛在网
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泛在网的支撑,实现泛在物联与泛在协同。泛在物联即物联网阶段,而泛在协同即泛在网应用于智慧校园的各个层面,如感知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使各个层面能够协同工作,实现海量数据高速共享。
智慧校园的建设对校园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校园网络广覆盖、高宽带、移动状态等。面对智慧校园对网络提出的新要求,建设智慧校园网络时,网络建设将从互联网-物联网-泛在网的各个阶段进阶。泛在网是基于个人和社会的需求,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和新的网络技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按需进行的信息获取、传递、存储、认知、决策、使用等服务,网络超强的环境感知、内容、文化、语言感知能力及其智能性,为个人和校园提供无所不在、无所不含、无所不能的信息服务和应用[4]。
(三)社交网络与共享
首先,有很多人认为建设智慧校园,就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便于查询信息的技术平台,对智慧校园认知不到位,甚至存在不少的教师与管理者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理念,认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只会加重自身的工作量,并没有认识到智慧校园的真正内涵。智慧校园应是将师生个性化服务作为理念,全面感知校园环境,识别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特点及学习情境,为师生提供智能决策的开放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 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但从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智慧校园建设脱离了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的实际情况,无法提供给师生相应的教与学的支持,不能与学校平时的管理服务模式相契合。很多学校虽然建立了教师管理平台、教学资源库、图书资料库、科研项目库等系统[5],但不同学校的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不能够实现联通融合,使海量的数据资源成为了信息资源孤岛,建设过程缺乏整体全面的规划,使得目前建设的智慧校园漂浮在空中,无法落地应用。
(一)智慧校园内涵认识不清,盲目跟风建设
自提出智慧校园建设以来,全国各大学校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但在建设过程中人们对智慧校园的理解与架构存在着一定的误解。
智慧校园能够提供多样化的通讯服务,让师生、生生之间随时随地开展讨论与分享观点,将线上线下的互动融合。每个人既能从平台中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也能将自己过程性的学习分享至平台,互相借鉴。
以上仅仅考虑了Alice、Bob和 Charlie的联合测量结果为|φ+〉A1|ψ-〉B2|0〉5的情形。事实上,他们对粒子A与粒子1、B与粒子2、5的联合测量结果有36种,对于除上述讨论情况以外的31种,可用以上类似方法加以讨论,故本协议总的成功概率为
实验首先将高钛渣磨细至0.074 μm以下,配入一定量的苏打研磨均匀后装入坩埚内,置入马弗炉中,匀速升温到焙烧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保温结束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取出。然后用80~90℃的温水水洗焙烧产物,水洗后经抽滤得洗液和洗砂,洗液收集,洗砂用20%的盐酸,按液固比5:1,在110℃油浴磁力搅拌槽内酸浸1 h,酸浸后液回收循环利用,浸出渣水洗至pH≥6后干燥、煅烧。最后分析苏打焙烧高钛渣的成分及物相变化。
人们对于智慧校园的理解还很模糊笼统,经常将数字校园与智慧校园的概念混淆,没有形成对智慧校园的系统性认识。因此,国家应当加大对智慧校园的宣传。
预算法是与预算直接相关的法律,预算法的实施对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作出了很大贡献。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预算法的出现倒逼其进行更为科学的预算管理尝试。预算法中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重点提及,一方面会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地位。另一方面预算法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活动如何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预算管理本身的复杂程度较高,事业单位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达成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二)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重技术轻理论
智慧校园建设应该在技术与理论两方面形成合力,才能凸显智慧校园在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中的智慧化作用。但是在提出智慧校园建设的理念时,大多数学校将建设智慧校园的核心与重点放在技术与硬件层面上,在硬件设备上不惜重金投入,导致硬件的配备上远远超过了智慧校园建设实际的需求,学校在建设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传感技术等相关新技术来构建一个看起来完美的智慧校园。
其次,也有些学校将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的概念混淆,认为智慧校园就是数字校园在 “十三五”规划后更改的名称,但其内涵与本质没有差别,建设的步骤与关键技术也与数字校园的建设大同小异,因此大多数学校在建设智慧校园时无法跳出数字校园建设的思维定势。
而理论与软件方面的投入较少,在建设过程中忽略对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与探讨,以至于对建设智慧校园的理论基础与软件认识不够、研究不足,使建设理论与建设技术相背离,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脱离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方向,进而导致智慧校园建设停滞不前。
(三)智慧校园建设不够深入,未落地生根
目前,对于智慧校园建设的应用还缺乏实践与研究,很多建设智慧校园的学校将建设方案规划的很理想,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却并非如规划般将智慧校园应用在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之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损耗。很多时候我们在建设与规划中,过分强调技术的作用,却忽视建设智慧校园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提供给用户更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智慧校园的建设核心应该体现为以应用为本,从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实际出发,建设适应智慧校园的各种信息化系统平台。
由于目前对于智慧校园的认识尚未统一,很多学校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对智慧校园认识不清盲目跟风建设、建设过程中对于建设技术看的过重、缺乏系统整体的规划、未形成成熟的应用模型与策略以及智慧校园建设内容复杂、建设周期长等问题,严重影响并制约着智慧校园在各校的建设。
其次,我对于本次会议论文的第二感想就是,我们学术研究是持续性的。学术本身是一个长时间的探索,会议提交的论文显示了我们陆游研究在整个学术研究的背景下,一个很强的延续性。
四 智慧校园建设的应对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智慧校园建设与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为了进一步完善智慧校园的建设,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应对策略。
(一)加大推广力度,提升智慧校园建设
最后,大多数人还不了解智慧校园是什么?智慧校园的构建模式是什么?以及构建的关键技术是什么?大多数学校只是盲目的跟从政策要求进行建设,但由于理解与研究不足,规划设计思路缺乏严谨性,建设过程太过简单与随意,导致建设的智慧校园无法应用,造成已建设资源的浪费。
李启良 男.1990年5月出生于广东省云浮市.硕士,现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集成服务部的软件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和隐私保护.
水结冰过程中,从平面晶开始至枝晶的形成(图7),煤岩内的水从热力学非平衡态过渡到热力学平衡态,固液相界面共存,孔裂隙内的水温逐渐上升至凝固点,便随潜热的释放;此阶段之后相界面由固相向液相推进直至整个水冰凝固过程的形成,并伴随体积的增加。
一是专门成立专家组,专家组有着较高的信息素养,更加熟悉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传感设备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先由专家组对智慧校园的内涵、意义、建设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再让专家通过多种宣传方式使建设智慧校园的学校了解智慧校园的内涵与技术,以及通过专家对于建设智慧校园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进一步帮助学校进行智慧校园的规划与建设。
二是成立示范院校,先选择几所院校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智慧校园的规划与建设,在实际建设中构建智慧校园的模式与策略,总结建设经验与应用经验。建设较为成熟的院校进行经验分享,将建设成功的智慧校园架构分享给之后建设智慧校园的学校,实现一校带多校,来带动其他学校开展智慧校园的建设。
(二)加强智慧校园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
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智慧校园的相关建设的专业理论才能更好地设计规划智慧校园,在建设过程中只有将专业理论与建设技术相结合,才能保证建设智慧校园的可行性、科学性与严谨性。
(四)授权与许可的基本特征。授权与许可的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其在核电厂运用的主要目的在于:控制安全风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其运用需具备如下特征:a.计划为中心,分为短周期计划和长周期计划,以便提前准备匹配资源;b.敏捷调整,以短期滚动计划为基础,根据资源数量进行计划的调整安排;c.资源授权,资源分为人员、机具、物料、规程、作业环境,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并分级,以便开展许可工作;d.以风险为基础的许可,对作业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设定需控制的风险等级,对需控制的风险进行分级许可。
在研究智慧校园相关建设理论的过程中,可从两方面来深入分析与探讨,一方面是研究分析智慧校园建设的相关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去发现指导智慧校园建设的技术与策略,为建设智慧校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是从实践中检验相关理论知识,在实际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去发现理论知识未涉及的技术、问题与策略等,从而完善建设智慧校园的理论研究,为之后建设智慧校园的院校总结具体的建设技术、构建问题与解决策略,进一步推动与完善智慧校园的建设。
(三)加强建设与应用的协同工作,使智慧校园落地生根
智慧校园的教学、管理、服务与学习是通过云计算、物联网、传感技术与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的[6],是数字校园与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在校的广大师生,因此在规划建设时必须考虑校园实际的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情况,能够实现教学资源与数据的交换共享,识别学习者的学习情境,提供针对性上网学习服务,根据教、学、研、用、管等实际需求,建立智慧的服务平台与服务理念[7]。建设工作从广大师生的需求出发,在科学系统的规划与指导下,充分调动校园内外的力量,强化校园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组建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实施团队,使建设的智慧校园能够落地应用,达到广大师生与管理者的要求,融入到用户的学习、生活与管理之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工作。
五 小结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校园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新阶段,更是弥补了数字校园无法很好地面向用户的服务理念[8],给用户提供了更加智慧化的服务。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将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中,推动校园在管理、服务、教学与数据方面的新变革,向“十三五规划”中 “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发展目标前进了一大步。虽然目前智慧校园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支持与统筹以及各大学校建设智慧校园实践的经验中,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智慧校园也将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实现教育的智慧化。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https://wenku.baidu.com/view/b004b69f27284b73f3425015.html.
[2][3] 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时代教育, 2013,18(13):185-185.
[4] 续合元.泛在网络架构的研究[J].电信网技术,2009(7):22-26.
[5][7] 徐青山,张建华,杨立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及实践应用——以“智慧北航”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 ,2016,26(12):112-118.
[6] 王晓妮,赵卫.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2).
[8] 于长虹,王运武,马武.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 , 2015(6):48-51.
本文引用格式: 吴霞.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42):150-15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2.052
标签:智慧校园论文; 关键技术论文; 问题论文; 应对策略论文;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