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业体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加快发展论文,深化改革论文,体制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以来,江西省商业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加速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改革逐步深化,网点建设加快,经营日趋活跃,效益不断提高,利税逐年增加,市场繁荣,物价稳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省国有商业1995年扭亏为盈,摘掉戴了5年的亏损帽子, 实现了扭亏为盈的重大转折。1996年巩固了扭亏增盈的成果。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不活,历史包袱沉重,组织结构不合理,能起主导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较少,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落后,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不力,流通秩序较乱等。这些困难和问题从深层次说,是流通体制改革不到位和流通产业滞后的矛盾。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不仅关系到我省商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流通与生产能否协调发展,从根本上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正如朱镕基副总理指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真正搞好,解决好流通问题最重要。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再是生产的附属行业,而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主导产业,它的功能从单纯地组织商品供应和从事商品买卖转向反映消费需求、引导生产、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对稳定经济全局和优化资源配置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商品流通发展的内在规律,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的头十年,我省商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为总体目标,以“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为主要标志,以实施规模经营、壮大实力为主线,努力形成以国有商业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中小结合、统一开放、功能齐全、调控有力、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为此,我省商业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业体制。
一、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加快商品流通市场化进程
第一,培育完善市场体系,搞活商品流通。市场经济是统一开放、平等竞争的经济。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建设统一开放的商品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外市场相衔接和资源优化配置。因此,一是要进一步推进流通产业建设。要通过建设大市场来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要加快流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步伐,逐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我省流通产业的现代化建设总体上要抓住京九线贯通的机遇,以京九线为主干,以浙赣线为两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多方筹资、投资改造和新建若干个能与省内外、国内外市场相对接的、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辐射面宽、能主导市场的大型商场;建设一批中心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优先发展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市场;改造和扩建一批连锁经营配送中心,更新运输方式,提高物流水平;要积极发展信息网络系统,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要逐步推广电子交易信息网络系统和流通网点的电子化管理系统;要建立健全国有商业企业的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证体系。二是要以市场为主形成商品价格机制,尽量减少对价格的人为干预,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加强市场调研,采用现代手段,及时根据国内外市场价格变化,发布市场信息,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自动指示器和调节器的作用。三是通过商品供求、价格和竞争三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降低成本,推动生产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坚持以国有商业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在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之后,我省整体上已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不但没有必要改变这种格局,而且在流通竞争性行业不应过于强调国有商业的主体作用,只要求发挥国有商业的主导作用,这是促进流通领域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选择。因此,一方面,要鼓励竞争。在商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后,商业企业始终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压力,这种压力迫使企业去积极发现市场、开拓市场、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使经营好的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经营不好的企业被挤出市场,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和优化组合。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国有商业的主导作用。在多种经济成分的激烈竞争中,由于不同商业主体代表着不同经济利益,发挥代表全局整体利益的国有商业的主导作用,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的重要一环。国有商业不但有完成这种职能的最强有力的载体和物质力量,而且在市场上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本身就是支配和左右市场动态的基本力量。因此,要充分发挥国有商业企业对其他经济成分商业企业的引导、带动、示范作用和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市场宏观调控作用。在当前市场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国有商业发挥的主导作用,市场无序还会加剧。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没有多种经济成分不活,没有国有商业主导作用不稳。要十分重视发挥国有商业在商品流通中的主导作用。
第三,加强市场法规建设,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商品流通必须在法律的规范内有序运行。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市场法规建设。无论是交易场所,还是交易规则、交易形式、交易行为都要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当前特别要加强经营资格认证,对进入市场经营者必须具备法人资格、拥有足够的经营资金数量、经营设施等条件。凡是不具备条件的一律取消其经营资格。清理各种行政性公司、翻牌公司、皮包公司和打着国营、集体招牌的个体户。坚决贯彻执行已出台的各种法规,制止各种不正当的竞争,消除以权经商、行业垄断、地方封锁、部门分割,使企业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要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第四,加强宏观调控,确保市场繁荣稳定。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有其固有的缺陷。因此,政府必须对商品流通进行宏观调控。首先,要加强对全社会商业的统一管理,通过制定有关政策对市场进行宏观调节。其次,政府必要时也可运用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干预,如运用价格调节,提高或降低商品价格来平衡市场供求,引导消费。再次,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市场调节基金、价格风险基金和消费者利益保护基金等。
二、加大企业制度创新力度,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单一的公有制企业体制弊端很多,缺乏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必须加大企业制度创新力度,调整生产关系,从过去浅层次的改革,深入到根本性的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现代企业制度是世界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与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体制相比,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一是公司以盈利为目的,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政府对企业由过去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不再干预企业的具体事务。社会公益事业一般不属于公司经营范围。二是公司实行股东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由股东所有者委托给专门的经营者即公司法人代表经营。三是法人财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四是公司实行有限责任制度。投资者和公司法人以其出资额和企业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分别承担有限责任。五是现代企业制度不仅具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共性,还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充分体现和保证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企业的领导和组织系统中,要确保职工民主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权利;企业中的共产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还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特别是搞好三项制度改革。要优化劳动组合,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竞争上岗;对干部实行聘任制,择优任用,形成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要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改进内部分配制度,把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职工的劳动成果紧密联系起来,打破“大锅饭”,拉开分配档次。通过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和健全企业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三、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的核心就是要合理配置资源,改变当前我省商业企业小型化、分散化和经营雷同的现状,切实提高国有商业的组织化程度。因此,要按照“发展大的、放活小的、调整不适应的、淘汰扭亏无望的”改革思路,对商品流通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当前,重点是发展大的,实施大公司、大集团、规模经营战略,这是提高商业经济效益,实现流通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生产的发展也对流通企业规模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生产企业中有许多大型名牌企业,年产值几十亿元乃至几百亿元,只有资金实力雄厚、覆盖面广的大型流通企业,才有能力组织这样大型企业产品的流通。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大趋势下,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实施规模经营,通过全球化经营活动,才能提高市场集中度,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我省商业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一是要发展大的。依托有实力的企业,采取更积极、更配套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采取联合、兼并、出售、拍卖和破产等资产重组形式,使生产要素相对集中到效益好的企业,形成一批以资产为纽带、具有明显行业特点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或工商、农商联合体。二是要放活小的。按照积极稳妥、形式多样、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原则大胆放活小型企业,在完善现有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的基础上,要鼓励一批小型企业从国有商业退出来,朝股份合作制方向发展。三是要调整不适应的。对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批发企业和部分商办工业企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批发企业着重要改革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优化存量资本,合理配置资源,重建工商关系,使批发朝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商办工业要突出抓好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上档次、上规模,实施名牌战略,发展一批名、特、优、新产品,提高商办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四是要淘汰扭亏无望的。对这类企业要创造条件实行关、停、并、转或破产,当前要分流人员,兴办经济实体,解决好职工再就业问题。在企业改组中,要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场。要真正实现资产重组、人员分流。要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好企业债务、职工安置与职工社会保险等问题。要打破地区、行业的界限,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重组。
四、改革传统经营方式,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商业企业现代经营方式发展很快,对传统的经营方式形成了严峻的挑战。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涌现了一批超级市场、大型高档商场、货仓式商店、连锁店、多功能购物中心等。一些在国外经历较长时间之后才变得较为普遍的经营方式,在我国也迅速地发展起来。中外合资零售商业和国外零售业在境内的开设,展示了强有力的发展势头,其经济实力、现代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对我国广大消费者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对流通企业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商品市场国际化的趋势已明显地显示出来,并将继续发展,最终形成开放度很高的与国际市场相衔接的市场。
在推行现代经营方式时,要以连锁经营为重点。连锁经营是经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与现代工业相适应的规模经营方式和经营技术,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对于改革商业经营方式,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商业流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国有商业经营方式上带方向性的改革。当前我省商业发展连锁经营要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是抓规范化管理。加强配送中心建设,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进货、统一核算、统一价格、统一店号、统一管理、统一规范服务。二是抓规模化经营。要加强连锁经营的网络建设。连锁经营一头连接生产厂家,一头连接零售企业,要通过连锁经营形成相对稳定的工商购销关系和商商批零网络。如果没有相对稳定的工商购销关系,就难以发展社会化批量生产;如果没有相对稳定的商商批零购销网络,就无法实现规模经营,降低费用,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因此,要把连锁经营作为提高企业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手段。连锁经营的范围要由目前主要集中在连锁超市、便民店,逐步扩大到专业店、专卖店。要争取到下个世纪头十年在我省基本形成连锁经营网络。在改革经营方式的同时,要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开拓农村市场、旧货市场、大众化的饮食服务市场、食品市场和国际市场等。
五、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这些年来,企业内部“以改代管”、“以包代管”的现象虽然有所好转,但管理滑坡、国有资产流失仍较严重,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显得十分突出和紧迫。要通过提高商品适销率、资金使用效率、毛利率和降低费用率,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首先要健全制度。商品流通的各环节、资金循环的各阶段都必须有严格的制度,着重在进货、库存、费用、资金等方面建立健全制度。在建立健全制度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其次是强化监督。把加强管理与强化监督结合起来,真正形成企业的约束机制。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促进企业经营健康发展。还要不断研究和推广科学的管理方法,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
六、抓住新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
我省商业正面临扩大对外开放的良好机遇。从广度上说,外商外资正从沿海逐渐向内地、从东部往西部转移,江西处在内地的前沿,特别是京九线贯通后,南北大门畅通无阻;从深度上说,中外合资、合作已开始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渗透。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大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实现由过去单纯的国内经营向内外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使我省商业在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等方面迈出实际的步子。一是要尽快创造条件,实现我省商业企业无进出口权的突破。在目前条件下,商业企业要加强与有进出口权企业的联合联营,积极参与外贸经营,扩大进出口业务。二是要积极争取试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连锁商店、配送中心,有计划地探索建立中外合资、合作的批零企业,加快引进国外先进的流通技术和管理技术,提高我省商业流通的现代化水平。三是要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充分利用外资改造现有商办工业,促使一批商办工业企业朝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档次的方向发展。
七、建立少环节、高效协调的工商关系,逐步实现生产与流通合理的社会分工
专业化流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体现着流通效率的提高与资源的优化配置。近年来,一些生产企业搞自销,自成体系,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其结果是一方面有的流通组织能力闲置;另一方面效率不高的从生产企业分离出来的流通组织不断产生。如果象这样发展下去,必将导致重复一次工商分工,这显然是不合算的。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要求出发,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建立少环节、高效协调的工商关系,逐步实现生产与流通的合理分工。从目前来看,有两种形式工商企业都比较欢迎,并且广为采用。一是建设商品批发市场。这种形式,一方面能把生产与市场紧密连接起来,建立统一开放、少环节、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另一方面也是坚持市场取向,确立市场形成价格、市场指导生产,并把生产、流通和消费有机连接、环环相扣、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机制。二是总经销、总代理。对商业企业来说,这种经营方式,能最直接、最方便、最快地把产品由生产单位送到经济实力较强的总经销、总代理经营企业,再由总经销、总代理企业配送中心送到零售企业,有利于促进连锁经营的发展,避免了商业企业不分大小都到工厂进货带来的诸多弊端。总经销、总代理遵循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有利于建立工商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最终将发展为生产与流通之间合理的社会分工。
八、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行业新风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要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开创建设文明行业活动。各行各业特别是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窗口行业,都要根据自身特点,对职工普遍进行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加强岗位培训,规范行业行为,树立行业新风。”商品流通领域的商业企业,从事直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行业新风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商品流通领域结合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工作,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对消费者实行承诺服务,从老百姓最关心、意见最大的热点、难点问题做起,把开展优质服务与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与职工的奖惩、与接受社会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初步成效,改善了流通企业的社会形象,进一步净化了流通环境。今后还要进一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培养良好的商业职业道德,树立商业行业新风,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标签:商业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商业管理论文; 国有经济论文; 商业竞争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连锁经营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 统一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