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论文_邓丽蓉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论文_邓丽蓉

邓丽蓉(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孔溪小学校 四川 青川 628100)

摘要: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反思,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反思,学生建构的知识更加牢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反思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10-051-01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曹才翰先生认为:“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帮助他们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对待数学问题,并对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分析,进而深化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探索数学问题的规律。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呢?

一、激发反思动机

反思是一个情感因素与认知能力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反思的氛围,在情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反思的动机。因此,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你还有与别人不同的想法吗?”、“你认为自己的方法有什么优点?”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思考过程。例如,在教《带分数乘法》时,为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分数乘法中带分数的,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想一想“通常”情况下这样做,那什么是特殊情况?遇到特殊情况时又应当怎样算呢?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分析出特殊情况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能与另一因数的分母约分”。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不用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可以将带分数拆成整数与真分数两部分,用乘法分配律就可以很快求出结果。

二、培养反思意识

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便难有自我改错纠偏的道理;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己有认识,提高自身合理性水平。要使学生的反思行为习惯化,即主体遇到特定刺激便自然出现相应反应。有反思习惯的学生,在学习之前、之中、之后会就学习计划、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进行自觉、主动地反思。总之,反思意识得到强化后,学生心理上就有一道“警戒线”,它随时提醒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保持应有的警觉,一旦有可疑之点即进入反思状态。明确反思能提高自身合理性水平并进而形成对学习的警觉。

如课开始时,让学生反思新知与旧知的联系,以及旧知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或教训;新授时,设计诸如“你是怎么做的,回忆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哪种方法更简便”“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错误”等问题引导学生反思,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练习时,就知识的重点难点、容易混淆之处,安插判断、纠错、辨析等反思性操练;小结时,提供空间,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学习过程、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回顾和思考;作业设计时,适度拓展学习内容,以强化学生反思。

三、学会反思方法

学生是学习反思的主体,教师要精心设置反思问题情境,有意创造反思机会,将反思意识和能力培养渗透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主体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学会反思

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学会反思,是学生养成反思性学习的一个契机,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反思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所体悟,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提高主动获取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也有自己的见解和经验,并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建构新知。 高年级阶段学生已具备自学能力, 对有些学习的内容可布置预习, 并给他们提供一些思考题, 以便学生在预习中反思、评价;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学习反思中能发现知识的新增长点,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如教学 “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布置预习:①分数与除法有什么联系?②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③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要注意理解哪几个重要的字或词?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和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反思,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再创造”。就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反思应指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的再思考与再审视,它即是一种思维形式,更是一种学习习惯。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反思,促进学生的再创造。如“梯形面积”的教学,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交流反馈得出面积计算公式后,我不忙让学生练习,“请大家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推导出公式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通过对探究过程的回顾与重新审视,在寻找“相同的地方”中提炼出转化的策略,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3.在与他人交流中学会反思

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存在着生生互动的关系。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总有值得让人学习的地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营造探求反思的交流氛围。一方面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另一方面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在保护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和学习习惯,实现智慧共享,以形成更深刻的个体认识和体验。如《找规律》例1中,盆花按一蓝一红的规律摆放,问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用符号、文字表示,用除法计算以及根据奇数偶数判断等多种方法后,我重点引导学生探讨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不仅体验到符号化的思想方法,分享了他人的思维方法、学习成果,在对比评价中优化思想方法、学习策略,实现智慧共享,而且也从中体验到反思的价值和方法。

当然,在数学交流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因果设问与反思,比较设问与反思,变化设问与反思,正误设问与反思,转化设问与反思”等方法,营造探求、反思的数学交流氛围。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反思与推理,促使学生达到理性交流的层次。

4.在自我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同时也是评价的主体。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促进主体反思的有效途径。教师必须积极营造学生乐于参与的评价氛围,保护学生的个性和自尊心,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生主动学习、体验和发展的过程。如在每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可以让学生评价反思: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有什么遗憾吗?…… 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新开辟的“评价与反思”活动栏目,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对自己的学习作出主动、客观、有积极意义的评价,在充分而广泛的评价反思中形成更深刻的体验,不断提升主体反思的效果和价值。

总之,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协同的过程,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重视反思,鼓励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还要注意在课堂外对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之乐于反思、善于反思。

论文作者:邓丽蓉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论文_邓丽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