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合作制是跨世纪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战略取向_股份合作制论文

股份合作制是跨世纪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战略取向_股份合作制论文

股份合作制是中国农村经济改革跨世纪的战略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村经济论文,取向论文,中国论文,跨世纪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立现代市场企业制度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框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梁柱和支点。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建立什么样的市场企业制度;怎样建立农村市场企业制度?是当前理论界和抉择界都在探索的大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在199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对各种类型的股份合作制,要积极引导,使其不断完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将是引导我国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的一座桥梁。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模式应确定为全面推行以股份合作制为主体的现代市场企业制度,这应是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跨世纪的战略取向。

一、缘起:理论界的困惑和实践中的探索

中国改革的序幕是从农村拉开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是对过去几十年僵化的高度集中统一的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否定和突破,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和收益分配权,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各地乡镇企业大胆引入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很快形成了灵活的运行机制,并依靠这种灵活的机制优势,立足市场,显赫于商品经济大潮中,并与国营企业展开激烈竞争。出现了我国乡镇企业大踏步前进,欣欣向荣的景象,并促进了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发展。

但是,随着农村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承包责任制逐步暴露出一些不能较好解决的问题,例如:农村一些地方的村组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衰落萎缩现象,不能显示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无法产生凝聚力;从乡镇企业看,随着城市改革的深入,国营企业被松绑后经营机制的转换,使得乡镇企业面临种种挑战,在市场竞争中严重缺乏后劲和活力,逐步出现了资金危机、产品危机、科技危机、管理危机等生存困难的局面。这一切都说明,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已经发挥到了最大极限,农村第一步改革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5页)。农村经济的发展拉动改革迈出了第二步。但是面以如何进一步组织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集体经济衰萎这两大制约农村经济向前发展的关键问题,第二步改革在较长一段时期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方案,第二步改革长时间就地徘徊,理论界感到茫然,决策界感到棘手。但是,农民不是长时间能够保持沉默的,他们一方面大声呐喊,要政策;另一方面,反复试验,他们在实践中在坚持合作制原则的基础上纳入股份制的活力机制,找到了股份合作制。山东农村的“莱阳模式”、“周村模式”浙江农村的“温州模式”和广东农村的“万丰模式”就是这种探索实践的成功典范。

农民的成功探索为理论界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经济学家提出了“农村改革三阶段论”的战略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权分离”的战术思想。“农村改革三阶段战略论”认为,农村改革应分三步走,第一步,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以实行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第二步改革,应着眼于农村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组合,充分发挥其总体功能和效益;第三步改革,就是转向大规模的农村技术革命。目前的第二步改革,要从大力推进农村专业化、社会化出发,建立一种促进农村专业化、社会化相生相长的机制。

二、取向:股份合作制,农村第二步改革跨世纪的战略。

这种机制是什么?我们认为最有效的就是股份合作制。只有通过以合作制原则为基础的股份合作制,才能较好地把集体所有制具体化和财产关系明晰化,以实现马克思所说的“联合起来的社会的个人所有制”的公有制经济不断巩固和壮大,以增强集体经济的活力和凝聚力,逐步达到共同富强的目标。这是股份合作制的性质决定的。

所谓股份合作制,就是股份制和合作制有机结合,容为一体,双重优化的经济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的性质,根据“生产关系三个基本层次理论”,可分为内涵层(即核心层、所有制层)、外涵层(经济体制)、边缘层(经济组织形式)三个层次。股份合作者的所有制性质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即“联合起来的社会的个人所有制”),因为它是建立在广大劳动群众自愿结合,自筹资金,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的;它的经济(体制)性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作经济体制,因为它是建立在劳动者的联合和劳动合作,共同劳动、民主管理基础上的;它的经济组织形式(经济体制)是股份制,因为它存在着所有者的联合和资本合作,股权表决、按资分红等股份制的基本特征。

农村改革这十五年,一般认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1984年是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中心的改革阶段。第二阶段是1985年至今,是改革统派制度,以期以此为契机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一阶段为农村第一步改革,从第二阶段开始,农村进入第二步改革。

我们认为,实际上,过去的15年,农村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至1984年,这6年是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一元改革,核心是通过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体制调整农民与集体经济的利益关系,使农民获得了“第二次解放”,这种发自农民内心的强大动力,自发地暴发出来,主要是依靠而且只需依靠农民的个体积极性就可以推动改革的实现。第二阶段,1985年至1990年,这6年实际上是二元改革,一是改革传统的统派购制度,其范围是由农业生产领域扩及到它的环境——流通、工业乃至城市,核心是调整农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乃至国家的利益关系,使农村商品经济得以发展起来。二是将承包经营责任制引入乡镇企业,结果是全国广大农村、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导致农村出现了二元经济结构。第三阶段,1991年至今,是农村改革处于徘徊阶段,农村探索股份合作这一新的经济组织形式,谋求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其总体功能和效益的时期。

农村的第一步改革应该包括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改革的主线是在农业和乡镇企业中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第二阶段的改革统派购制度不是第一步农村改革的主题,也不是农村第二步改革,只能算作是整个国民经济宏观改革中对农业外部环境的优化部分。农村第二步改革实际上是从1991年开始的,但这一步还处在由农村自发的探索向全社会的自觉的战略取向的转化阶段。这一改革的战略行动和战略的实施过程,将是一个跨世纪的工程,大约需要经历2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才能转入农村第三步改革,即大规模的农村技术革命以及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道路。

三、核心:跨世纪的农村股份合作制三维展开工程。

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在当前跨世纪的伟大时期在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全面展开。根据“农村经济系统三维空间结构理论”,农村股份合作应该设计和实施“农村股份合作制三维展开工程”,即股份合作制在农业广度发展产业维展工程;股份合作制在农业深度发展产业维展开工程;股份合作制在农业高度发展产业维展开工程。

“农村经济系统三维空间结构理论”的要义可以概述为:任何一个农村经济系统都由它的广度×深度×高度而构成的立体空间。第一维,农村经济广度维,包括农、林、牧、鱼、草、虫、微生物等等生物生产领域的广度开发;第二维,农村经济深度维,包括可控的温、光、水、气、土、劳、工、肥(饵)、技、管等等一些资源要素的深度开发;第三维,农村经济高度维,包括农、林、牧、渔、特产品加工、贮藏、运销在内的农村工贸企业高度开发。

“农村股份合作制三维展开工程”在当前是很难在“三维经济空间”同时展开的,当前的农村经济环境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它的实施和展开过程必将会呈现出从第三维(高度维)第二维(深度维)再到第一维(广度维)的逆向渐进过程。这种以在农村经济中推行股份合作制改革,从而达到实现农村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目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第二步改革,以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从而达到调整农民与集体经济的利益关系,激发农民的个体生产热情目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第一步改革相比,在发展顺序上恰恰相反,第一步改革,是将承包经营责任制先在农业中展开,积累经验后,再引入乡镇企业,给乡镇企业注入生机和活力;第二步改革,将是先将股份合作制在乡镇企业展开,积累经验后,再推广到以农业为依托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业,再推广到农业。第一步改革的特征是生产关系的改革,第二步改革的特征是生产力的合理组织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农村经济中推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在谋求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发挥其总体功能和最优化效益这一基本目的的前提下,股份合作制三维展开工程每一维的改革都有其特有的目的,第一维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联合经营,第二维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农村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第三维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

当前主要任务是设计和实施股份合作制在农业高度发展产业维展开——即在包括农、林、牧、渔、特产品加工、贮藏、运销在内的乡镇工贸企业展开。也就是在乡镇企业中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改革。

四、关键: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运作战术。

1、在乡镇企业中推行股份合作制的战术问题

在乡镇企业中推行股份合作制,全国许多地方走出了各具特色的路子,诸如浙江的“温州模式”,广东的“万丰模式”,“山东模式”都具有典型的指导意义。在这里,我们提出“两法”、“四式”、“六型”的运作启动战术:所谓“两法”,一是“抓重点,分类指导法”,二是“促发展,滚动裂变法”。所谓“四式”,一是滚动发胖,裂变下蛋,引进嫁接式;二是“联合发展,集团壮大,凝聚延伸式”;三是规模扩股,群体推进,扩散辐射式;四是产品链、产业链、企业链式。所谓“六型”,一是集体经济股份制嫁接型,就是在集体(合作)企业的基础上,引入股份制,将其全部资产作价折股后,吸收国家股、社会法人股、职工个人股以及外资股份,转化为开放型股份合作制企业。二是“一厂两制”过渡型,就是先进行部分股份制改造,把一些经营形势较差或企业产权难以界定,企业整体改造一步到位难度大的企业的部分资产折成若干集体股,同时吸收其它股权形式的股份,实行合作制与股份制二轮同趋,相生相长的机制,待条件成熟后,再完成全部改造的改制办法。三是合伙经营改组型,就是按照股份合作制企业章程,改组原来就有股份合作企业雏型的,以资金、技术、劳动合作为纽带联合起来的合伙经营经济实体,使之成为规范和完善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四是联营企业转换型,就是按照股份合作制企业章程,改造在横向经济联合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松散的经济联合体,使之形成紧密型的股份合作制企业集团。五是集股合作新建型,就是在新组建集体(合作)企业时,按照股份合作制企业章程,一步到位,组建成规范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六是双层经营组合型,即股份合作制母子公司型,就是由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办企业及个人集资入股共同创办总厂(或总公司),总公司下设股东分公司,总公司对原有的股东分公司实行统一管理,系列服务,承包经营;对新办企业实行规范的股份合作制。这是一种双重机制企业群体。

这里探讨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几种基本规范形式:

(1)(国家股+企业股)×职工股

(2)(国家股+企业股)×社员股

(3)(国家股+企业股)×(社员股+社区内企业法人股)

(4)(国家股+企业股)×(职工股+社员股+社区内企业法人股)

(6)(国家股+企业股)×社会股

以上范式中的国家股在某些情况下不存在。企业股可以表现和转化为乡村集体股。不排除实际运作过程中,会出现更多更复杂的组织形式。

在农村专业化、社会化合作经济组织中推行股份合作制基本上可以沿着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的道路行进。将各种农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组建成为专业化股份合作公司和各种公司型联合群体。诸如:耕作公司、播种公司、收割公司、植保(病虫防治)公司,现货型的直销公司、期货型的营销公司,生产资料供应公司、管理公司、技术公司等等。

2、在农业中推行股份合作制的战术问题。

在农业中推行股份合作制的关键和难点是土地的股权问题。我们构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发展的目标模式是:三权分离,自由租赁、联片种植,股份合作。

土地三权分离是指土地的田底权、田面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田底权是土地的终极所有权,属于国家占有,田面权是法人所有权,属于村级农村经济组织集体占有,土地的经营权即土地使用权,为承包者所租赁。

土地入股的方式是:国家用土地的终极所有权入股,作为国家股,其表现形式是农业税,实质是地租(第一层次);村级经济集体组织用土地的法人(承包)所有权入股,作为集体股,股权收入作为集体公共积累,实质是地租(第二层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社员(农民)用所分得的一定数量的基本地土地的经营权入股,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股份合作制农业公司

(农场、林场、养殖场、特种种植场等等),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

当前农村的合作经济呈现出三种基本形式:一是双层经营的地区性合作经济,这是当前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形式;二是各种经济联合体;三是具有规模经营性质和专业化、社会化特征的农村农工商一体化联合群体合作经济。在农业中推行股份合作制,把农业引向企业化道路,必然要求打破当前普遍存在的第一种合作经济形式,在第二种合作经济形式的基础上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并逐步向第三种股份合作经济形式迈进,形成大规模、社会化、企业化的农业股份合作制经济群体,以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和农村的城市化。

标签:;  ;  ;  ;  ;  ;  ;  ;  ;  ;  ;  

股份合作制是跨世纪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战略取向_股份合作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