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研究_英语论文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研究_英语论文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中英语论文,思维训练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皮亚杰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掌握抽象复杂概念能力的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儿童学会如何思维。各国教育也很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在“美国教育的中心目的”一文中声明:“贯穿于所有各种教育的中心目的——教育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培养思维能力”。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教育部,2003),强调了高中英语教学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究竟应该进行哪方面的思维训练?怎样进行呢?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作一探讨。

一、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一种认知活动,而且是其最高级形式。但是,在西方心理学界,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有关“思维”的定义。其中,伯恩等人(Bourne,Ekstrand & Dominowski,1971)关于思维的定义比较全面: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过程;思维主要是一个内在的(而且可能是非行为的)过程,运用非直接存在的事件或物体的符号来表征,但由某个外部事件所激起;思维的作用是产生和控制外显行为。这个定义侧重于思维过程本身。而我国心理学界对思维的定义更侧重于思维区别于其他认知过程的特点,即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思维是我们认识和创造世界的工具,高中学生不仅要获得前人总结的知识和经验,还要学会思考和学习的方式。

二、英语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语言和思维都是反映客观世界的工具。因此,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

1.加强思维训练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广义上讲,思维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思维总是围绕着解决一定的问题而进行的,总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邵志芳,2007)。训练思维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一步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而这四个阶段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英语学习中,要针对某项具体任务,积极运用英语思维开展讨论、合作、质疑、寻求解决办法等,不断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英语新课程改革中的重点目标要求。

2.加强思维训练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人是有潜能的。虽然我们难以改变思维的神经基础,但是可以改进思维的方式和技能,从而开发人的潜能,提高智力水平。没有思维训练,人们容易出现思维定式、倾向于只靠直觉或想象解决问题,缺乏理性、细致、全面的分析。所以,加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心智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高中学生来说是必要的。除了传统智力,斯滕伯格还提出了成功智力的概念,它的三种能力成分是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三种能力可以通过相应的思维训练得到提升。

3.加强思维训练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又影响着语言的表达和发展。通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们在学习语言知识方面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也会得到加强,在阅读方面的推理能力和会话、写作方面的逻辑能力都能有明显的提高。皮亚杰认为,有了逻辑思维以后,语言才具有逻辑性。虽然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么绝对,但思维训练可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的途径

思维是抽象的,但是思维训练可以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英语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的材料和途径有许多种,本文就如何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维训练因素,有机渗透思维训练方面作简要阐述。本文使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人教版)(以下简称教材),从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实践性思维三方面进行探讨。

1.分析性思维

英语教学中加强分析性思维训练并不是要求教师花大量时间进行句型分析、语言知识讲解,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维加工的方向,掌握英语学习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1)阅读是训练、发展分析性思维的重要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活动,树立语篇意识,经历阅读心理过程。如教材Module 3 Unit 4主篇课文讲述地球生命的起源,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描述各个阶段,结构清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篇课文训练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用时间作主线贯穿各个时期,分析归纳其特点,作一个比较详细的Timeline,既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并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教材中理解(Comprehending)部分有多个练习题,要求学生排序或制作Timeline,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再如Module 3 Unit 3主篇课文是《百万英镑》的剧本,人物语言洗练、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鲜明地表达了人物的动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剧中人物的语言,从中体会英国绅士的高傲、亨利的诚实、仆人的冷淡、餐馆老板的势利。通过比较和对照,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人物语言的高度个性化。

(2)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融入分析性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较是分析性思维训练的形式之一,在教材中经常被采用。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有助于提高思维的变通性、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它不仅适用于上述阅读教学中有关理解性的问题,也适用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如:Module 1 Unit 1的目标结构是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大量的语言输入,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探索和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尝试归纳总结相互转换的基本规则。Unit 2进一步学习有关请求(Requests)和命令(Commands)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教材中有一个练习,让学生比较“请别人开窗户”的不同表达法,体会不同的形式传达的不同语气。这样的比较练习能够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意义,而不只是形式。分类和归纳是分析性思维训练的又一形式,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不能把语言知识一股脑地塞给学生,要让新旧知识之间、新的知识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这样,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才能发生同化和异化,达到新的认知平衡。如Module 1 Unit 4的话题是地震,课文中出现很多有关该话题的生词和短语,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并记忆这些词汇,教材设计了一个分类归纳题,即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地震的词汇,分别放在地震的四个子话题(events,rescue work,feelings,damage)中,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扩展该活动,比如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添加词汇比赛,或者要求学生用这些词汇描述地震的某一方面。像这样的分析性思维训练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使他们的认知和学习更有目的性、更加系统化。

2.创新性思维

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还处于自我潜在智能的开发阶段,需要扩充思路,展开联想和想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结果等方面思考问题。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提出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试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第二,多角度、发散性思考。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看问题,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正应了中国那句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第三,善于想象和假设。第四,勇于质疑,不唯上、不唯书。

(1)能够提出问题是主体积极参与的证明。如Module 1 Unit 1的听前活动,要求学生阅读一封求助信后,预测主人公会得到什么样的建议。教师首先想到的是训练学生的预测能力,其实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听之前能自己提出若干个问题,通过听的活动解决问题。探究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提出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经常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结对形式就某个材料互相提问,不仅要记录答案,还要记录每个人所提出的问题。

(2)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多感官性等特点。一般可以采取材料发散法、功能发散法、结构发散法、形态发散法、组合发散法、方法发散法、因果发散法等。如Module 2 Unit 2理解(Comprehending)部分第3题要求学生思考举办奥运会和不举办奥运会的原因,这就是因果发散法,即以某个事物发展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出造成该结果的各种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测出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只要教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他们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想法。

(3)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走出思维的僵化状态,寻求富有个性的创意。如Module 2 Unit 3语言运用(Using language)中要求学生阅读一篇关于机器人足球运动员的故事,然后创造自己心目中的一种机器人。这个活动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不受传统观念的羁绊,描述自己所创机器人的外貌、性格、功能等。教师事先可以找一些机器人的图片或者影片片段,开阔学生的思路,也可以鼓励学生先画下心中的机器人。建议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这样可以保护学生的创造欲和自信心,营造出轻松、自由、安全的氛围。教材中还有一些写作活动,比如续写结尾、创作诗歌、编制海报等活动,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勇于质疑也可以说是一种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并不是主张人们在思考时违逆常规,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而是训练在思维活动中关注可能性较小的方面。逆向思维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式的局限性,是决策思维的重要方式。在Module 2 Unit 1课文的最后一段,说明了琥珀屋的重建情况。阅读后要求学生讨论琥珀屋是否值得重建,以及像圆明园这样的文化遗迹该不该修复。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习惯于接受课文中的信息,而这个讨论会引导他们对所读内容提出质疑,鼓励他们更深入地思考。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运用学生所熟悉的事件扩展学生的思路,比如旧民居该不该为新大厦让路?甚至可以讨论学校的某一项规定是否合理。通过这样的活动,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他们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求真精神。

3.实践性思维

有些个体可能通过遗传或者良好的教育环境获得较高的智力水平,成为“聪明之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无法真正成就事业,甚至连生活也搞得一团糟。原因可能是缺乏动机、无法自我控制、不能坚持到底、惧怕失败、容易分神、没有时间概念等。个体只有控制这类实际障碍,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成功地完成任务。这就是斯腾伯格提出的实践性思维。对于我国学生来说,学习外语是一种挑战,需要足够的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获得良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实践性思维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意识地引导:

(1)树立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如果一个人从未经历过失败,他也就谈不上学习(Steinberg,2002)。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需要不断的实践,只要有实践,就会有错误或失误,这是非常正常的学习现象,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必对语言操练中的错误过于紧张、过于夸大化处理。特别是口头交际活动,要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语言中的错误。教材中针对每单元的Speaking提供了相应的功能项目常用表达法,鼓励学生在操练时大胆尝试新的句型或短语,不要害怕失败。只有这样,才能在班级里创设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学习气氛,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开口说英语。

(2)培养制定目标和计划的习惯。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其中调控策略有利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高一阶段各单元的教学中,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带领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和计划,并帮助学生自我监控或相互监控计划的实施。教材每个单元后面有小结(Summing up)和自我检测(Checking yourself),要充分利用这两个板块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教师还可以更加灵活地处理这两部分,比如通过改变问题的形式、采取小组合作或师生协商等多种变通方式,保持学生的兴趣。

(3)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争取运用英语的机会。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不能只凭学生自发产生,兴趣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培养。成功的教师有这样的体会:自己课下收集的材料做成“花里胡哨”的课件,并不是为了“秀”这节课,更重要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课上就会积极参与,课下就会主动学习,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教材中的话题贴近现代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从自己的学生出发,适当改变一些活动内容或形式,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新鲜感和兴趣。通过项目(Project),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动口实践语言,体验成功的快乐。

高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既可以开阔思路、培养创造能力,也可以形成理性的思维,提高实际生活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全人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签:;  ;  ;  ;  ;  ;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研究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