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四〇五医院 陕西 汉中 723312)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分析门诊静脉输液工作中存在护理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提高了门诊静脉输液质量,患者的满意度在95.63%以上。结论:加强门诊静脉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差错发生,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288-02
为了使护理更为安全,进行静脉输液质量安全管理非常有效,认识和防范我院门诊静脉输液中存在安全风险,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制定防范措施,对于切实保障门诊患者静脉输液安全,减少其静脉输液风险等不良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做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6月作为对照阶段,对这一阶段的门诊输液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出安全隐患。
1.2 方法
针对门诊输液安全管理隐患,专门制定出科学及合理的加强对策,将2015年10月—2016年3月作为观察阶段,在门诊输液护理管理中落实对策。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门诊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2.1.1对照阶段门诊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对照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的输液安全隐患因素主要为:
(一)护理问题
(1)操作中的问题:
①因为护士不具有非常专业的技术能力,导致对患者的病情没有非常全面地了解,引起不良反应,此时患者和家属就会产生不满情绪。对此根据相关的分析,很多的事故往往都和护士的能力分不开。[1]
②输液环境差:因输液患者多,且只有一个输液室,各种疾病的患者居于一室,患者易发生交叉感染。
③患者沟通障碍:本地患者多,在输液核对姓名时或更换液体时,对于同名同姓或谐音患者,易发生输错药。
(2)很多的护士责任心不强:①没有重视对无菌的理解,而且过量地使用消毒液,当进行注射药液时,注射器带入,对药液造成了污染;②因为很多的配置药物搁置的时间较长,就会导致使用出现了疗效效果不良好的情况;③加药的过程中,一人、一针管,一次使用销毁没有做到;④当药液没有全部溶解就开始抽吸。
(3)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当在输液的过程中,因为输液时间比较长,患者又非常焦急,而且护士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导致在患者家属敦促的情况下,护士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于是就会带来压抑、急躁的情绪,就会在检查中因为疏忽导致病人少输、漏输、甚至输错液体,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
(4)巡视病房不到位: 输液后没有及时加强巡视,未能及时观察液体有无外渗,输液速度是否符合标准,均造成患者不良反应增加。
(5)护士心理压力大:由于夜间只有一名护士值班,危重患者就诊后病情重,
因为在穿刺技术中,家属以及患者具有高的标准,所以护士在心理上有着很大的压力。
(6)患者方面:①不了解护理操作程序,等候时间稍长,就会产生不满及烦躁情绪,引发与护士之间的冲突;②擅自调节药物滴速,更换液体、拔针,引起不良反应;③药物过敏试验后,擅自离开观察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药物方面问题
(1)多种的药物配置问题:目前在输液中,会用到很多的新药,所以就会在联合用药上应用比较广,很多的药品就会出现很多的禁忌问题,就会有药物反应产生。所以在穿刺的过程中,一旦多种药物混合使用,就会引起药物反应的发生。
(2)药物配置时间过长:多数护士站大量的配置药物任务由一个治疗护士完成,为了及时供应临床输液,治疗护士只有提前配置液体。药物溶解后,其稳定性受湿度,时间等因素影响,效价含量降低致敏物质增加。
2.1.2观察阶段门诊输液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针对对照阶段的门诊输液安全隐患,观察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3月)采取的防范措施有:
(1)创造良好、清洁的输液环境,无菌物品放置合理;免费为患者发放口罩,用紫外线灯管消毒输液室和留观室。
(2)要基于严格的规范进行在安瓶以及药液抽吸的操作。
(3)对相关的护士进行学习培训,对患者使用的药物情况要进行及时的反馈。
(4)强化查对制度。
(5)加强输液巡视:对特殊病人或输注特殊药物时,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包括:①观察药物疗效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尤其对老人应多加巡视和询问;②观察滴管内液面高度;③观察病人情绪变化调整滴速。
(6)重视对输液的管理:所有护理人员要严格服从制度管理,管理人员要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要严格要求自己,防止差错事故发生[2];对发生的输液不良事件及时上报,使护士能自觉执行报告制度和上报程序。对违规操作者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手段。
(7)认真做好健康宣教:一定要重视健康教育,患者在治病的过程中会接触到护士,对此相关的宣传教育就可以实现更好的沟通交流。对此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宣传教育,实现护患纠纷的避免。
(8)对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要加强培训:相关的技能考核工作要做好,并且就静脉输液知识进行定期培训,并就监督工作做好,而且在整个的操作流程上要规范化,并且对输液操作和并发症要了解,并要面对应急问题时要有所准备。
2.2 两个阶段的输液安全管理对照
观察阶段使用相应的防范措施后,出现的药物错误、输液错误、输液反应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与对照阶段,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结论
通过认真分析安全隐患护理问题,及时找出防范措施,提高输液质量,使门诊静脉输液工作提供给患者安全、准确、高水平的护理服务,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韩宁宁,姬书香.妇产科护理质量缺陷原因及防范对策[J].西部中医药,2015,24(1):105-107.
[2]周静芳,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J].医药前沿,2013,(4):355.
论文作者:杨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患者论文; 门诊论文; 静脉论文; 药物论文; 护士论文; 安全隐患论文; 就会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