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传统建筑形态对现代建筑的启发论文_李永红

浅析我国传统建筑形态对现代建筑的启发论文_李永红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摘要:中国建筑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并存与发展,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的灼灼光华。而中国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从建筑文化思想到建筑实践都有极其深远的的影响。现代建筑继承传统建筑的各种优点,并且运用现代建筑技术予以表现。传统建筑赋予了现代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现代建筑在秉承传统建筑文化、建筑工艺的同时,又向其中融入时代气息,使其发展变化,中国现代建筑对古代建筑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关键词:建筑文化;古代建筑;现代建筑;影响创新;建筑艺术

【Abstract】:The art of Chinese architectural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broad and profound.Co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and modern architecture show their shining brilliance to the world.The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to modern architecture from architectural culture to architectural practice.Modern architecture inherits all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displays it with modern architectural techniques.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gives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history and culture background.Modern architecture in adhering to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but also integrate into the atmosphere of the times.These ways result in modern architecture changing.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has both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ancient architecture

【Key Words】:architectural culture;ancient architecture;modern architecture;influence innovation;architectural art

引言

古代世界曾经有过大约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美洲建筑等,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又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成就也就更为辉煌。

一、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技术在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中,无论是材料还是工艺,内涵还是形式,都异于西方以柱式为主轴的建筑发展模式。

木构架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并由此决定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各种平面与外观都是与木构架结构相适应的特点。在艺术形象方面,中国传统建筑从整个形体到各部分构件,都达到了建筑功能、结构与艺术的高度统一。譬如斗拱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构件,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它的结构作用,并通过它标志建筑的等级。

中国传统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大型的我国古代建筑群体,就如同一幅巨幅中国画。群体组合常取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但有些类型如园林、某些山林寺观和某些民居则采用了自由式组合。

二、我国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工业革命后迅速发展的高层建筑最完美地体现了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这一时期的建筑所关心的问题聚焦在如何开发材料、结构的表现力,如何单纯、抽象地表达使用功能和空间的组合。1925左右,现代建筑运动已达到蓬勃发展的势头,并经此席卷整个欧洲,同时逐渐影响至亚洲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

我国现代建筑是在欧洲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特定社会背景及地区环境中产生的新型建筑,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及建筑师与业主对西方现代建筑思想理解程度及角反的差异,导致中国此时期的现代建筑从形式及设计思想上来看具有不同的类型。我国现代建筑以形式自由、造型简洁、注重功能、经济合理,没有装饰或少量装饰的特点而成为时代的新风格。

三、传统建筑形态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一)充分发挥建筑材料的特性,选用合理的结构形式

中国传统建筑采用木构架的建筑结构体系,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能够自由进行空间分割或延伸,以统一的整体结构满足多种多样的功能要求和审美要求。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棒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二)平面布局简明、规律,注重建筑与群体的关系

我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庭院的布局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在纵轴线上先配置主要建筑,再于主要建筑的两侧和对面布置若干次要建筑,组合成封闭式的空间,典型的如四合院;另一种庭院布局是“廊院”制,在纵轴上建立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再于院子左右两侧用回廊将若干单座建筑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廊院”布局形式。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以重重院落相套向纵深发展,横向则配置以门道、走廊、围墙等建筑,分隔成若干互有联系的庭院。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如北京的故宫、明长陵等大型建筑群,都体现了这种平面群体组合的卓越成就。

(三)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四、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传统建筑文化

(一)加强对传统建筑文化内涵的理解

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在于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北京故宫建筑群为代表的群体组合体现出传统建筑的序列性与和谐性、院落空间组合的内向性;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园林建筑表现出空间的含蓄性、对自然的崇尚、天人合一的环境观以及重情知礼的人本精神。只有加强对建筑文化的研究,领会文化内涵的精髓,做到真正的“懂得”,才能将传统建筑文化的灵魂融入到现代建筑中。

(二)运用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的创作形式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融,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技术体系、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科学技术必然带来新的设计观念和创作手法。应该研究传统建筑的各种因素,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改变落后的不合时宜的内容。用现代材料、现代技术、现代的艺术观将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建筑相结合,满足现代建筑复杂的功能需要和审美习惯,而不是简单的对传统建筑形式进行复制、模仿。

(三)重视建筑的地域性特征

建筑的地域性同样是建筑文化的重要方面,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要因时、因势、因地、因人而宜地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最大程度的尊重人民的习惯,体现地域环境的特色,在地区的传统中来寻根以发掘有益的“基因”,并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使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区建筑现代化。

结束语

中国古代建筑外观精美,框架清晰,结构巧妙,装饰美观,内涵丰富,无论历史价值、科研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非常高。传统建筑空间之所以能激发今人的审美情感,也正是由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使人们联想到当时的生活形态、时代背景和文化精神,从而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愉悦身心,最终进入一种“悦志悦神”的审美状态。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要继承,但不是所有的艺术形式都要原封不动地照搬。在处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关系上,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的最佳结合点,才能设计出新的、具有时代性又兼顾历史性的建筑空间。

参考文献:

[1]梁献超,李宏.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再现[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9,(1).

[2]何普森,陈纲.传统建筑到现代建筑的嬗变——日本建筑模式的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2009,(2).

[3]黄丹丹.现代建筑设计符号与文化[J].河南科技,2009,(5).

[4]方向华,余保东.浅谈传统建筑对现代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

[5]蔡玉兰,刘涛.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体现传统的中国文化[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6](日)菊竹清训.城市规划与现代建筑[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7-08.

[7] 柳肃.营建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04.

[8]朱建民.建筑形态构成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06.

论文作者:李永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浅析我国传统建筑形态对现代建筑的启发论文_李永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