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心理学降服顽皮的儿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妙用论文,顽皮论文,心理学论文,儿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儿子已是三年级的大孩子了,却依然调皮捣乱,爱搞恶作剧。在家里常常闹得四邻鸡犬不宁;在学校,因他的种种顽皮“行径”,我也常常被老师隔三差五的找去“挨训”。每每遇此,我便忍不住狠揍他一顿,教训一番,每次他都当场悔过,言明不再重犯。但第二天又会听到有关他更荒诞的小把戏。于是我就再打,而他还是会再犯……
大家劝我:孩子打“疲”了就更难调教了。为此,我深感困惑,总在想,除了打屁股和严厉训斥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费理德曼的一项有趣试验:他在一所小学的两个班级中各随机抽取20%的学生,将他们分划为A、B两个组。他在A组放置了一些色泽迥异的电动玩具,然后用警告而神秘的口吻对他们说:“谁也不许碰它,否则我将严厉惩罚他!”而后,在B组也放置了同样的玩具,却表现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和蔼地说道:“请你们不要动它,不然我会生气的。”一周之后,他让A、B两组的孩子各自写出他们喜欢的东西,结果,被费理德曼训斥的A组几乎都非常喜爱这些电动玩具,而B组却对这些电动玩具不感兴趣。
这种奇妙的现象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也叫“不充足理由定律”。通俗地讲这也是一种逆反心理,即外在理由越充分,刺激越强烈,人的内心需求欲越强,好奇心也越大;反之,刺激越小,人的内心需求欲和好奇心也就越小。
这个试验令我恍然大悟,我决定把“罗森塔尔效应”用在儿子身上,帮助纠正他的顽皮劣习。
我当着儿子的面扔掉了棍棒,以朋友的姿态主动接近他,取得他的信任。开始儿子看我一改往日冷峻的面孔,以为我“暗藏杀机”或先“礼”后“兵”,准备给他点“颜色”看看。但10天过去了,一个月下来了,我依然如故地善意言举,使他慢慢地相信我所做的一切是真诚可信的,久而久之,我们成了朋友。他放学回家后,会把学校里发生的故事告诉我,有时还让我帮他出谋划策。我常常抓住他感兴趣的事情和话题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具体地讲,我用了下面4种方法:
暗示 为避免引起他的反感和恐慌,遇到他说谎时,我便婉转而耐心地向他讲述有警示意义的事情来暗示、诱导他讲出真话,从不说他“撒谎”、“骗人”,以免伤了他的自尊心。
寓言 虽然儿子已感到自己是个小小男子汉了,可这样的年龄仍很幼稚,因此,我常常选择一些生动诙谐、富有哲理的寓言、童话故事来启发他、感动他,像“狼来了”、“爱搞恶作剧的长鼻子”、“初生牛犊不畏虎”、“说谎的小矮人”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使他从中品味出打人的后果、骂人的害处、说谎的可悲。
鼓励 当他取得一些成绩时,哪怕有一丁点儿的进步我也要当场用自然而郑重的口吻表扬他、鼓励他,让他感到温暖和关爱时时刻刻围绕着他。不过这种鼓励不能掺杂包庇和纵容的成分。恰如其分的鼓励是他克服缺点和错误的无形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鼓励会产生净化剂的作用,我采用奖励一只笔、一次旅游、一场电影的方式让他体验到还有比调皮捣蛋更有趣、更开心、更有意义的事。
激将 儿子一向做事大大咧咧,好胜心强,遇事不服输。因而,我抓住他的这一性格特点进行“激将”。我找出一些典型的、可比性较强的事例来激发他的自尊心,使他学会在委屈中宽以待人,在逆境中知难而进,在掌声中保持寻常的心态。譬如,看到别的同学进步了,我就对他说:“你们学校有名的调皮大王已成了‘三好学生’,我想你会做得比他更好!”不久,儿子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取得惊人成绩,他被评为全市优秀少先队员,还获得了“少年爱迪生”的荣誉称号……
少年儿童正值人生最富有朝气的黄金时代,天真、幼稚、富有幻想、爱动好闹是正常的,即使过分一点也不必大惊失措,那只是受到外界“干扰”而产生的暂时性心理“短路”而已。正如费理德曼教授所言:“如果孩子总是被责备,他就会失去耐心;如果他常常被赞美,那么,他会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爱你、爱我、爱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