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胃通降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范友强1,钱进2

和胃通降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范友强1,钱进2

范友强1 钱进2

(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人民医院 843800)

【摘 要】目的:探究和胃通降汤对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胃食管反流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者患者采用中药和胃通降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经比较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食管反流患者采用和胃通降汤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同时患者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和胃通降汤;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9.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402-01

胃食管反流病是因为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引发胃容物反流现象,致使胃以及食管等相关症状和胃食管粘膜出现损伤[1]。此病是消化科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及多发疾病,常见发病年龄为40-60岁。单纯使用西药进行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在停止用药后会出现复发现象,而中药对此病进行治疗,具有相应的优势。此研究对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胃食管反流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42例。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28例,女性为14例,患者年龄最大的为63岁,年龄最小的为24岁,平均年龄为(42.1±5.3)岁;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为25例,女性为17例,患者年龄最大的为64岁,年龄最小的为25岁,平均年龄为(43.3±6.5)岁。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采用胃镜进行检查,均确诊为反流性胃食管炎。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96)进行治疗,用法用量为每日2次,每次10mg。

观察组患者采用和胃通降汤进行治疗,其药方中包含10g娑罗子、柴胡、枳壳以及法半夏,12g党参以及白芍,15g竹茹以及山药,9g延胡索,12g荷叶蒂,3g鸡内金以及20g乌贼骨;可以根据患者自身症状适当加减药物。其心烦口苦患者应增加10g山栀;气虚患者应在药方中增加15g北沙参,10g麦冬来增加药效;而黏膜水肿较为显著的患者需要在药方中增加30g薏苡仁,20g红藤来进行治疗;合溃疡患者应在药方中加入3g芨粉来进行冲服。其用法为:1日1剂,分早晚服用,共500ml。

1.3 疗效判定标准[2]

患者经治疗后,其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消失,食管、胃充血现象有所改善,溃疡面存在愈合现象,胆汁并没有反流到胃中则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食管、胃充血现象有所缓解,胆汁依旧存在入胃现象则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并未发生改善,食管、胃充血现象无变化,溃疡面无愈合现象,胆汁反流到胃中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处理。所得结果以(n,%)来进行表示,组间以P<0.05为差异,表示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效果达到显效的例数为32例,有效例数为6例,无效例数为4例,总有效率为90.47%;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效果达到显效的例数为23例,有效例数为7例,无效例数为12例,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间经比较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组别 例数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42 32(76.19%)6(14.28%)4(9.53%) 90.47%

对照组42 23(54.76%)7(16.67%)12(28.57%)71.43%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症状改善状况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以P<0.05为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症状改善状况

组别 例数 烧心 胸骨疼痛 反酸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42 35 8 28 5 40 2

对照组42 34 28 35 20 39 19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状况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进行为期12-18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产生复发例数为2例,复发率为4.76%;对照组患者产生复发的例数为8例,复发率为19.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疾病,而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然而主要的治疗方法则是抑酸。但是伴随质子泵抑制剂(PPI)的逐渐应用,患者自身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从而引起了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3]。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PPI不良反应常见于人体中的各个系统,其中包含消化道、肾脏、神经系统以及血液等。然而消化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是PPI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临床表现在腹痛、腹泻、便秘以及口干等症状。产生上述的主要症状则是PPI在进行抗酸的过程中促使胃液分泌逐渐降低,致使细菌生长过快,而在长时间或增加剂量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引发相关不良反应,使得胃粘膜中的肠嗜铬样细胞出现增生或者类瘤现象[4]。

然而有学者认为引发PPI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为复杂的机理,在目前临床治疗中,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告知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病情来进行维持治疗,严重者需要进行终身服药,但是此种现象极易形成患者长时间用药现象[5-6]。除此之外,长时间进行PPI治疗的患者,会对其具有相应的依赖性。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少数患者在终止治疗后,会成功停药,同时基础胃泌素水平较高的患者停药具有一定的困难性,由此说明某些患者在停药后其胃酸分泌程度较高,且酸相关者症状极易产生复发现象。所以,应发挥中药所具有的优势,从而使人体胃食管的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中,并消除患者对药物的依赖作用。

然而胃食管反流病在中医学中是属于胃脘痛以及其他病症范畴内。而在《灵书?邪气脏腑病形》中曾说明胃病患者,存在腹胀症状,且胃脘当心而痛,膈咽不同,同时没有良好的食欲[7]。而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明少阳之胜,热克在胃中,同时还具有烦心、恶心等相关症状表现。而胃食管反流病,其主要原因在于肝,次要原因在于胆以及肝胃不和等,从而致使气机受到阻碍,且胆胃之气无法获得通畅,同时气火出现上逆现象,对食管以及胃造成了烧伤现象,从而引发胃脘灼痛、烧心、恶心等相关症状表现。按照以上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了解以及认识,我院采用和胃通降汤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此药方中的娑罗子具有和胃以及疏肝理气之功效,同时还能够起到通络的效果,对胃气起到和顺的作用;柴胡则具有疏肝解郁的效果,枳壳具备降浊效果,这样起到一升一降的效果;而柴胡具有解郁疏肝效果,同时白芍则具备养肝的效果,这样起到一散一敛的效果,能够起到止血止痛的效果;而药方中的法半夏则具备和胃的效果,同时起到降逆止呕的功效;竹茹能够起到清虚热的效果,延胡索具有止痛的效果;荷叶蒂可以起到凉血以及止血的效果;鸡内金具有健胃消食的效果,在吸收后利用体液等相关因素,使得胃运动机能逐渐加强,从而使得排空速度进行增加;乌贼骨能够起到收涩制酸的效果,同时乌贼骨自身中所存在的碳酸钙中具有中和胃酸的效果,对烧心等症状起到一定的缓解,有利于溃疡以及炎症的修复。将以上药物相互结合并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起到健脾和胃以及清淤的功效,从而对胃肠功能进行相应的调整。而药方中所包含的活性类胃膜成分,能够在食管黏膜位置组成相应的保护膜,以免其受到伤害,以此来缓解其临床症状[8]。在此研究中,其观察组患者采用和胃通降汤治疗进行治疗后,其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同时临床症状和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由此能够看出,中药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胃食管反流患者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同时中药对患者无毒副作用。除此之外,采用中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复发率,且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汤雪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29-31.

[2]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科技成果,2014 (3):57-58.

[3]王欢,佟山,晓明等.蒙药“连翘-4味汤散”对幽门结扎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0):250-254.

[4]李兰,陈立,黄瑞峰等.直肠滴入通腑理肺汤对严重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胃肠功能调节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19(4): 209-212.

[5]王伟伟,王亚雷,许建明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其对治疗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6):856-858,859.

[6]张丽贤,袁双珍,陈玉梅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食道动力及酸反流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3):205-208.

[7]张静洁,孟宪梅,党彤等.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黏膜细胞间隙的宽度与肥大细胞数量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4(35):70-72.

[8]陈帝,王慧,张玲等.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下胃食管反流病吞咽延迟时间与食管动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6):304-307

论文作者:范友强1,钱进2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  ;  ;  ;  ;  ;  ;  ;  

和胃通降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范友强1,钱进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