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新课程教师角色定位论文_董霞

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 257500

“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学习理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践行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在新课改的实施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新课程的激流中,我们如何才能打破旧的“一言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知识的点拨者、兴趣的激发者呢?

一、新课程教师需要广度和深度的双向成长

广度——学有涉猎,深度——术有专攻。既要深挖洞,又要广积粮,这是新课程教材具有综合性和专题性的特点所决定的。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指出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也;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不仅是做学问的最高境界,也是为人师表努力追求的高境界、高品位。

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教师必须以更快的速度进行自我知识的更新,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我认为教师拥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了,教师应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教师要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这样才能做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所谓“修学以储能,先博而后渊”,要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二、新课程教师需要完成由“教”到“导”的转变

教师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台,蹲下身子,以平等中的首席参与组织教学。教师要以一个真实的自我参与到学生活动中,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聆听学生的心声,把学生零碎的、粗糙的经验总结提升为学科语言。

新课堂中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依然是课堂的组织者,不可过度放手,任由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还是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对于在探究中遇到困难的同学,教师要给予帮助,解疑释惑,帮助其走出误区;对于在探究中出现意见分歧的小组,教师要充当法官角色,仔细聆听学生的不同声音,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仲裁并进行适当引导。只有正确把握教师“导”的度,才能更好地发挥探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

学习是船,教师是帆,我们这艘小船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一线教师要共同努力,不断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内化新课程的理念,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启发者。

论文作者:董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2月总第1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8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05326148300b1d3b9d08f8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