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第十二届三国演义研讨会召开_三国演义论文

第十二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召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演义论文,十二届论文,学术讨论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十二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9月16日至20日在山西清徐县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19个省市和香港、台湾地区及韩国、日本的学者共90位,提交论文60篇。与会学者就罗贯中的生平籍贯、《三国演义》的成书时间、版本、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传播与三国文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新见颇多,反映了两年来《三国演义》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水平。

有的学者根据新材料,考证成书时间。杜贵晨根据新发现的瞿佑《归田诗话》卷下《吊白门》考证,《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泰定三年(1326)前后。上田望从明清出版文化考析,认为作者只有到了明中叶社会稳定下来,刻书产业日益发展,才能得到足本的《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纲目》,安详地写《三国演义》。有的学者从不同视角,审视《三国演义》的思想与艺术成就,提出新的看法。张靖龙从纵横家的基本特征出发,探讨《三国志通俗演义》崇尚纵横的乱世情怀及其文化意蕴。田同旭从儒家孝道出发,认为《三国演义》中的孝道已被异化,成了三国社会动乱的祸源之一。赵庆元从意象论角度、曹巍从接受美学角度评析诸葛亮形象,皆有新意。刘永良认为《三国演义》深受诗词曲赋的影响,具有诗意化的独特风格。有的学者论及了前人很少涉及的问题。李时人论述了《三国演义》的传播问题。万润保论述了神秘文化与《三国演义》的关系。宋培宪把体现在《三国演义》中主要正面形象身上的道德品质、杰出才能、政治理想,以及围绕上述风采与理念所做出的努力与追求,概括为“三国精神”,认为这种精神对于现代理想人格的构建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孟海生认为《三国演义》塑造的关羽形象,完成了由人到神的历史任务,是形成和发展关公文化的重要里程碑。关公文化已经存在并发展了千余年,影响到华人世界,关羽成了143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共同拜祀的神。有的学者还回顾了20世纪特别是近20年《三国演义》研究的情况,展望了21世纪研究的前景。

会议期间,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召开了第二届理事扩大会,推举了第三届理事。推举刘世德为会长;章培恒、胡世厚、陈辽、沈伯俊、石昌渝、齐裕、杨建文为副会长;沈伯俊为秘书长(兼);黄钧、杜贵晨、竺青为副秘书长。会议商定,第13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于2000年5月在芜湖召开。(胡世厚)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07836ebd151f9a249e65ab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