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文铖[1]2001年在《论鲁迅的真诚观》文中研究说明曲 阜师范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 论文题B:论鲁迅的真诚观 研究生姓名:翟文裁
卜召林, 翟文铖[2]2002年在《“灵魂的深”:论鲁迅的真诚观》文中认为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中国化了的佛教 ,都主张人人具有先验的善良本心。在这种人性论基础上 ,中国人建立起“反身而诚”的真诚观 ,即认为只要本心象赤子般不加遮蔽 ,直接呈现出来 ,就能达到绝对真诚。鲁迅却在“仁义道德”的至诚背后发现了“吃人”的本心 ,对传统的人性论予以彻底颠覆 ,进而揭示出传统的真诚观导致瞒与骗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鲁迅注意到人性中恶的成分 ,但并不认为人性本恶 ,在鲁迅看来 ,人性是自由的 ,可以为善 ,也可以为恶。以对人性的这种崭新认识为起点 ,鲁迅阐发了自己的真诚观 :他把虚伪看成人性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让虚伪的面具遮蔽起人的自由灵魂 ,还人以“隐私权” ,使人真正能够自制自律地掌握自己 ,在灵魂的拷问中达到自觉的真诚 ,以维护人格的独立与尊严。鲁迅还在存在论的高度上反思真诚 ,认为在死亡的宿命面前 ,人只有悬设“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① ,并直面自欺 ,反抗绝望 ,向着更高级的存在状态奋进 ,才能达到真诚。
参考文献:
[1]. 论鲁迅的真诚观[D]. 翟文铖. 曲阜师范大学. 2001
[2]. “灵魂的深”:论鲁迅的真诚观[J]. 卜召林, 翟文铖. 山东社会科学. 2002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167a0ad3cba5006a72e8f6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