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官员如何“保持新鲜”_反腐倡廉论文

官员如何“保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官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某局任命了几个处级干部,局长把这几个新任处长召来,勉励他们说:“上任后,你们要大胆工作,同时希望你们自尊自爱,保持廉洁,永远保鲜,不能腐败。”

官员要“保鲜”,这个提法很新鲜,也很有深意。那么,官员如何才能“保鲜”呢?我想,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官员自我教育,自我“保鲜”。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官员应在头脑中自觉筑起防腐的长城,“拒腐蚀,永不沾”,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郑培民同志在自我“保鲜”方面堪称典范。有些人怀着个人目的,找到郑培民家,给他或他的妻子送钱送物,但郑培民夫妇做到了“慎独”,自觉“拒腐蚀”,保持了共产党人的真正本色。

其次,上级领导对官员及时考察与教育。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上级领导任命官员之后,常常是“你办事,我放心”,来了个“大撒把”,很少再过问,顶多有时听听官员自唱的喜歌。这样做,可能出于对官员的信任。信任,自然应该。但是,若达到放任的程度,就不好了。不少官员腐败,其上级领导疏于考察和教育,往往是重要原因。上级领导对下属官员必须坚持考察。党要管党,尤其要管好官员的思想作风。这个工作做好了,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和挽救有问题的官员,使其“保鲜”,不致腐败。为了保证上级领导对下属官员的考察与教育,建立健全领导责任追究制,是十分必要的。

再次,制度“保鲜”。综观一些官员腐败,大都是由权力失控所致。所以,官员“保鲜”,关键是搞好权力的监督与制约。这就要求我们制定严密的制度,对官员的权力运作实行监控。这样,才有可能使他们小心用权,不做坏事。

此外,还应保证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近年来的一系列矿难,以及其他很多恶性事件,都是大众传媒首先揭露出来的。腐败官员最怕的也正是新闻媒体对其丑行的曝光。新闻舆论监督对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对于帮助有关部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社会应大力支持新闻舆论对权力的监督。

官员自我“保鲜”、上级领导的考察“保鲜”、制定制度“保鲜”以及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官员“保鲜法”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只有把这几个方面密切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官员长期“保鲜”,永不腐败,使其成为人民放心的真正的公仆。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16d3a66591003838ad5af2ac.html